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你越說,孩子越不會聽,因為你少說了這兩句話

心理學家:你越說,孩子越不會聽,因為你少說了這兩句話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身體和心理會經歷兩次巨變,分別是嬰幼兒時期和青春期。

神經心理學研究顯示,個體在青春期時,其大腦皮層的某些高級功能會逐漸趨於完善,但與成年人相比,仍然有較大差別,比如在自控、認知方面。

因此,當我們處於青春期時,往往有很高的衝動性,容易與父母發生衝突。這也就是為何初高中階段孩子的父母常常因教育孩子問題感到頭疼,一些家庭的父母和孩子甚至已經到了無法正常溝通的地步。

事實上,從心理層面來看,你越說,孩子越不會聽,是因為你少說了這兩句話。

第一句是:「我能理解你現在的感受……」

第二句是:「你要不試一下這種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由於衝動性和情緒波動性強,所以在與父母溝通時很容易就吵起來,甚至會對父母大吼大叫,發泄心中的不滿情緒。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也受到這種氛圍影響,變得暴躁易怒,那麼孩子就更不願意接受父母的建議了。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和父母的溝通無疑是一種無效並且傷和氣的溝通。

以上兩句話雖然也是在向孩子提建議,但語氣卻比較溫和,帶有商量的意味。同時也能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被理解的,父母願意去傾聽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自然願意去接受你的建議,也不容易產生抵觸情緒。

自我同一性的需要

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在其人生階段論中提到,青春期的孩子有著「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需要,他們渴望找到自我,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儘可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此時,如果他們的想法不被父母理解,甚至被父母反對或指責,他們會覺得「自我」受到挑戰,於是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和父母大吵起來。

相反,如果父母能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並用商量的語氣和他們溝通,他們也會耐心地聽父母給他們的建議,並會去理智思考其合理性,最後接受父母的建議。

所以,當你和孩子發生衝突時,很多時候並不是你們哪一方有錯,而是你們之間的溝通方式不對。

如果你一味用命令、安排的口氣去和孩子溝通,孩子非但不會接受你的建議,反而會更加生氣,會認為你根本就不在意他們的想法,不關愛他們,從而變得更加叛逆。即使他們知道你說的話是對的,也要和你反著干。

所以,如果下次你再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發生了爭吵,不妨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受孩子的情緒感染。你可以試著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並向孩子表明,你能夠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

同時,語氣不要太過強硬,盡量用溫和的語氣去溝通,總之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包容和理解。這樣一來,你的孩子也會平緩自己的情緒,願意心平氣和地去和你溝通,傾聽你的想法和建議。

事實上,不止是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在和同事、朋友等的溝通上,我們都需要去學會換位思考。我們必須要拋開自我的抵觸心理,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別人,不要受憤怒情緒所影響。

只有這樣,我們與別人的溝通才是真正有效的、有意義的。在這樣的溝通中,我們也能從別人身上學到很多好的品質,從而讓自己得到更好的成長。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兄弟姐妹當中,老大往往最自私,這句話可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