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李白的一首五言詩,起句就高妙,最後兩句更充滿力量

李白的一首五言詩,起句就高妙,最後兩句更充滿力量

古代士大夫十年苦讀,夢想一朝金榜題名,既光宗耀祖,又盡展青雲之志。只可惜仕途之路,難於上青天。有人白髮蒼蒼,依然奮戰在考場;有人多年不歸,讓家人無限牽掛。而那些中了進士的學子,也有很多人沉淪下僚,甚至一輩子窮困潦倒。唐代一位詩人也有感於此,留下了一首驚世駭俗的名篇。下面就介紹李白的一首五言詩,起句就高妙,最後兩句更充滿力量。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

唐代:李白

君思潁水綠,忽復歸嵩岑。

歸時莫洗耳,為我洗其心。

洗心得真情,洗耳徒買名。

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

唐天寶二年,李白在翰林任職,但唐玄宗無意重用他,更加上楊貴妃、高力士等人屢進讒言,於是他初到長安時的希望終於破滅,便打算離開長安。恰好朋友裴圖南要歸隱,李白不禁仰天長嘆,芳蘭摧折,賢能之士偏遭遇不幸;鳥雀喧囂,奸佞之臣得志猖狂。詩人送別朋友,於灞橋折柳分袂,他舉杯在手,卻思緒萬千。在朋友即將遠行之際,詩人含蓄地傾訴了他的肺腑之言。

這首詩起句就很妙,「君思潁水綠,忽復歸嵩岑。」 潁水,源出河南登封西南,東南流到安徽正陽關入淮河;嵩岑,指嵩山。詩人說,您因懷念久別的潁水,又要回到穎水源頭魯山歸隱去了。詩人把歸隱的願望寫得十分形象,抽象的思想和意念,化成了具體而美好的形象。

「歸時莫洗耳,為我洗其心。」 洗耳,相傳堯曾請高士許由做九州長,許由聽了,立刻到穎水邊洗耳,認為堯的話臟污了他的耳朵。這兩句勸裴圖南不要洗耳,應該洗心。詩人將許由這位上古的高士拉來指桑罵槐,因為唐代以隱居為手段、最後向上爬者大有人在。李白很鄙視這種假隱士,所以他說不洗心而只洗耳,是一種欺世盜名。

「洗心得真情,洗耳徒買名。」這兩句承前,進一步說明「洗心」可以使感情純潔,「洗耳」則只是為了沾名釣譽。唐代有些隱士把「隱」作為邀取功名利祿的手段。如《新唐書?盧藏用傳》中記載,「始隱山中時,有意當世,人目為隨駕隱士,晚乃徇利驕縱,素節盡矣。」李白就非常反對這些欺世盜名的假隱士,表現了詩人憤世嫉俗的精神。

末兩句安慰朋友,「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謝安最後還是為了國家和民族起而出仕,詩人勸朋友出仕,同時也申述自己心愿。謝公,指晉朝的謝安,他早期屢次辭官不就,當時有人說「安石(謝安字)不肯出,將如蒼生何!」李白也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安邦濟世是李白一貫的思想,雖然今天離開朝堂,但不排除有機會再回來。

李白這首詩立意高妙,用語樸實,雖無奇警之句,但全篇渾然天成,展現出詩人開闊的胸襟氣度、以及不願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感。詩仙認為不論進退,也不管隱居還是出世,只有經世濟民和真才實學,才是超越流俗的大賢。雖然人生無常,李白終究還是沒有回到長安,但是這種「洗心、洗耳」的思想,卻深刻地啟迪了後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蘇軾的一首七律,風格粗獷,充滿奇思妙想
晏幾道的一首鷓鴣天,相思如縹緲雲煙,令人肝腸痛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