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放戰爭:國軍起義的22萬部隊,組成了哪3個野戰兵團?最後如何

解放戰爭:國軍起義的22萬部隊,組成了哪3個野戰兵團?最後如何

從大革命失敗後陸續建立起來的工農紅軍,再到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我軍的武裝力量從南昌起義開始就經歷著許多變化。

到了解放戰爭接近尾聲的時候,為了適應時代需要,我軍建立了19個野戰兵團。而這些大規模的野戰兵團除了我軍主力部隊外,還有國軍起義後接受改編形成的三個兵團。

與普通的國軍將士投降改造不同,這三個兵團的部隊是在指揮官的領導下,成建制地發起起義並接受改造後形成的部隊。那麼,這三個兵團是如何成為我軍的一部分,最後的結局又如何了呢?

長沙起義,半數投誠

在這三個特殊的野戰兵團中,21兵團是戰鬥力最為強勁的一個兵團,它的前身是由國軍名將陳明仁管轄的第一兵團。

陳明仁作為國軍將領中少數軍事作戰能力一流的人物,戎馬半生的陳明仁曾在抗日戰爭中率軍攻克日軍號稱堅不可摧的松山要塞,打通了中印公路,保障了國際援助順利進入中國。解放戰爭期間,陳明仁又死守四平,竟阻撓了東北野戰軍的進攻步伐,戰術水平可見一斑。

後來,陳明仁因被人誣告而失去了蔣介石對他的信任,一度失去了兵權。直到桂系軍閥白崇禧掌握權力後,才任命陳明仁為第一兵團司令,受命防守長沙。

此時已經對國民黨政權心灰意冷的陳明仁決心棄暗投明,與自己的老師——國民黨元老程潛一起策划了長沙起義。在我軍南下逼近長沙時,陳明仁抓住時機發動起義,率領軍隊向我軍投誠。

可惜的是,第一兵團的許多士兵意志不堅定,對我軍的政策缺乏理解和認同,最終選擇逃跑。約有4萬多人的士兵離開了部隊,要麼是逃往還屬於國民黨管轄的區域,要麼則脫離部隊跑回了家鄉。

近半數的士兵逃離確實使得第一兵團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在陳明仁的積極配合下,投誠的國軍逐漸被安撫下來,接受改編形成了21兵團。21兵團隸屬於廣州軍區,建國後參與了對越反擊戰等重大戰爭,表現優異。全兵團一共四個師,其中的215師和219師,在1952年與144師、145師合編為55軍,55軍於1985年撤銷番號,但所屬部隊得到保留,駐港部隊的前身就是55軍。

兩軍起義,和平改編

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政權敗局已定,許多國民黨地方軍事將領都認清了形勢,在最後關頭選擇棄暗投明,率領部隊起義,向我軍投誠。與陳明仁在長沙起義類似的,還有陶峙岳的新疆起義和董其武的綏遠起義。

1949年9月,我西北野戰軍向西北地區挺進,直逼新疆。駐守新疆的國軍將領陶峙岳認清形勢,通電全國宣布起義,率領國民黨駐新疆部隊,共3個整編師,10個整編旅,合計7萬餘人向我軍投誠。

當年12月,新疆起義部隊被和平改編為22兵團,由陶峙岳任司令員,我軍將領王震兼任政治委員。後來,為了適應新疆的實際生產需要,22兵團於1954年合編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負責邊疆的生產開發,實現了「鑄劍為犁」。

綏遠地區在國民黨統治期間駐有董其武率領的國軍部隊6萬多人。董其武是傅作義的親信愛將,北平和平解放後,我軍就希望通過傅作義的關係和平解決綏遠問題。

在各方努力下,1949年9月19日,以董其武為首的綏遠軍政幹部聯名通電,共計6萬餘人舉行起義,向我軍投誠,綏遠得以和平解放。

此後,綏遠部隊被整編為23兵團,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23兵團曾赴朝鮮戰場作戰,負責機場修建和保衛工作。後來,部隊被縮編為一個軍——69軍,奉命駐守北京的南大門保定。直到1985年全軍進行精簡整頓,69軍的番號才被撤銷,由此結束了23兵團的歷史使命。

小結

在國民黨政權風雨飄搖、行將就木的時候,這三支國軍部隊棄暗投明發動起義,向我軍投誠,掀開了新的歷史篇章。而從這三個野戰兵團的組建到解散,也見證了我軍的歷史沿革和發展歷程。

參考資料:《解放戰爭》、《兵團整編始末》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戰爭 的精彩文章:

解放戰爭中因為一事,毛主席向劉鄧發出一份緊急絕密「3A」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