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李益憑弔古迹,這兩首七絕表現手法巧妙,不愧為唐詩中的珍品

李益憑弔古迹,這兩首七絕表現手法巧妙,不愧為唐詩中的珍品

春暖花開的時候,天朗氣清,微風輕拂嫩黃的柳枝,青草綠葉、桃紅李白,裝扮著大地,愉悅著身心。陽光明媚、藍天白雲,樹林里、屋檐下,也飛來了可愛的小燕子,更為美好的春天增添了無限生機。劉禹錫曾有詩寄物詠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代另一位詩人也弔古傷今,感慨萬千。下面介紹的是李益憑弔古迹,這兩首七絕表現手法巧妙,不愧為唐詩中的珍品。

隋宮燕

唐代:李益

燕語如傷舊國春,宮花一落已成塵。

自從一閉風光後,幾度飛來不見人。

隋煬帝是一個極其荒淫嬉遊、奢侈腐化的昏暴皇帝,他在位13年,曾3次帶了妃嬪、皇親國戚和文武百官下揚州遊玩,耗盡民力、財力,給廣大勞動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當他第三次要下揚州時,大臣們一再諫阻,他不但不聽,反而把那些進諫的大臣一個個殺掉。

他在大業12年到揚州後,全國到處都燃起了農民起義的烈火,使他再也不能回到洛陽和長安,他只好龜縮在揚州苟延殘喘。大業14年,在行宮裡被他的部下宇文化及用白絹縊死。唐代貞元16年,詩人李益曾客游揚州,見到當年煬帝的行宮遺迹,非常感慨,於是寫下了這首懷古的七絕《隋宮燕》。

對燕子來說,南國的春天美麗適意。這裡氣候溫暖,春光明媚,食物很多,所以春天一來,燕子也就及時歸來。它們雙雙對對,在春光中翩翩飛舞,歡樂歌唱。可是詩人筆下的燕子,卻在呢喃的悲啼,「燕語如傷舊國春」,好象傷感那隋宮逝去了的芳春。原來這燕子,不是一般的燕,而是隋宮燕;舊國,就是隋王朝。

原來傷感是由眼前的情景引起,「宮花一落已成塵」,宮花寂寞地開放,轉眼便已凋謝,化為泥土,而且這樣的景象已不是一年兩年,而是「自從一閉風光後,幾度飛來不見人。」此情此景,它怎能不感傷呢?這首七絕正是通過「隋宮燕」所見的一切,反映出了隋宮的寂寞、冷落,抒發了詩人對隋王朝的衰亡之感,寫得很有情致。

詩人吊隋亡的七絕,還有下面這首詩也寫得很有情致。

《汴河曲》

唐代;李益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

詩的前二句進行對比,「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汴水碧波蕩漾,緩緩東流,堤岸上春柳隨風飄蕩,顯出無限柔情,兩岸花紅柳綠,到處一片生機。汴水依舊東流,春色仍然無限美好,但岸邊的隋宮卻早已化作塵土。

後二句著重描寫長堤(即隋堤,是隋煬帝為了遊玩而修建的)上的楊柳。「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春風一來,楊花隨風飛舞。全詩極寫汴河的凄涼景色。末句的「愁殺人」三字,充滿了詩人對隋家王朝衰亡的感嘆。

這首詩與《隋宮燕》一樣,也是詩人客游揚州期間所作,弔古之情相同。所不同的是,前一首主要是托燕以寄慨,這一首主要是借楊花以抒情。而兩首詩都是通過寫景來抒發感嘆,景中寓情都是完全相同。

弔古傷今、借物寓意,都是詩家常用,詩人所處的時代,正是李唐朝廷昏暗、內憂外患嚴重、危機四伏的時代,我們讀了這兩首詩,自然不難理解詩人為李唐王朝憂心忡忡和鑒戒之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周邦彥的一首玉樓春,搖曳生姿,詞境頗顯瑰麗幽奇
才子名不經傳,這首詩不僅寫活了青山,而且寓意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