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韋應物的一首五絕,乍讀似覺平淡,細品卻感到境界閑遠

韋應物的一首五絕,乍讀似覺平淡,細品卻感到境界閑遠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提出,詩有三重境界,並分別引用晏殊、柳永、辛棄疾的詞句加以說明。後來朱光潛也曾說,「無論是欣賞還是創造,都必須見到一種詩的境界」,同時他還認為,詩的境界是用直覺見出來的,是一種「直覺的知」的內容,而非「名理的知」的內容。

我們品讀李白、杜甫的詩,就能憑直覺感到其境界不凡,而有些詩雖然精雕細琢,卻味同嚼醋。唐代一位詩人就非常善於營造詩的境界,下面就分享韋應物的一首五絕,乍讀似覺平淡,細品卻感到境界閑遠。

答李浣

唐代:韋應物

林中觀易罷,溪上對鷗閑。

楚俗饒辭客,何人最往還。

韋應物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詩人,曾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其為人高雅閑淡,他的山水詩景緻優美,清新自然,更饒有生意。白居易曾讚賞韋應物的五言詩,「才麗之外,頗近興諷。」

讀者最喜歡他的《滁州西澗》,每次讀到「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似乎都會看到一位白髮老人看似悠閑地在渡頭散步,其實內心卻心潮澎湃。

李浣是作者的好朋友,在楚地做官,他寫了一首詩贈給作者,作者於是也寫了一首詩回贈。起首二句,「林中觀易罷,溪上對鷗閑」,敘說自己的生活情趣。

作者在當時已是一個名氣很高的詩人,但尚未脫離仕宦。他性格恬淡高尚,公餘之暇,就在林中讀《周易》,研求事物的道理;讀書疲倦了,就閑步溪上,面對沙鷗,領受自然樂趣,其陶然忘機之情,非一般庸俗官吏可比。

他喜好雅潔,平時生活「鮮食寡慾,所至焚香掃地而坐」。他居官同情人民疾苦,對「亡稅況重疊,公門極熬煎」的現實非常不滿,有歸田的思想。從作者平日的這些生活情趣,可以見其人品。

後二句問李浣所交遊的人物,「楚俗饒辭客,何人最往還。」觀人必於其友,所以古人對朋友的選擇非常重視,「居必擇鄰,游必就士」,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作者擇友正是如此。

據記載,他平時只與顧況、劉長卿、皎然等詩人唱酬往還。可見他擇友很慎重。由於自己很重視交友,於是也很關心地詢問李浣:楚地是大詩人屈原、宋玉的故鄉,詩人很多,同您最親密往還的是哪些人呢?

這首五言絕句,雖然僅二十字,但所包含的內容很豐富,作者的生活情趣及結交之道和關懷友人之情,均有所描寫和反映。語言樸素、自然,乍讀似覺平淡,但仔細體味,情味極濃,「林中觀易」、「溪上對鷗」二句,描寫如畫,境界閑遠。

這首小詩結構緊湊,很有章法。詩以一答一問的形式來表現,首二句談自己的生活,後二句問友人交友的情況,而中間自有聯絡照應之妙。次句「溪上對鷗閑」,已含有作者自己擇友的意思,所以用末句「何人最往還」緊承之,讓這首詩起承有序,亦相對成文,更是布局井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杜甫苦中作樂,這首詩一句一景,卻天然去雕飾
林徽因的一首詩,朗朗上口,令人忘記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