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文徵明的一首禪詩,充滿禪悅,頸聯更是別出心裁

文徵明的一首禪詩,充滿禪悅,頸聯更是別出心裁

行走在阡陌紅塵中,忙忙碌碌,有時迫切盼望有一份達觀和恬淡;奔波於喧囂街市,熙熙攘攘,總覺得心靈需要沉澱過往。也許寧靜淡泊容易做到,但返璞歸真無比艱難。

明代才子唐寅曾說,「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另一位才子祝允明也道,「萬卷舊書千石酒,兩人相對白頭閑。」果然很牛的詩句,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下面分享文徵明的一首禪詩,充滿禪悅,頸聯更是別出心裁。

東禪寺

明代:文徵明

古寺幽深帶碧川,坐來清晝永於年。

虛堂市遠人聲斷,小砌風微樹影圓。

筆硯更償閑里債,茗薰聊結靜中緣。

落花啼鳥春如許,卻誦新詩憶遇賢。

文徵明,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和文學家,他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詩人生性遲鈍、而為人忠厚,大器晚成、卻備受敬仰。文徵明曾經屢試不第,當他年過半百時才以貢生進京,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

此詩作於明武宗正德四年,作者時年40歲。東禪寺位於蘇州,始建於唐代,後來幾經翻修重建,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福澤後代。

詩人仕途如此艱辛,一個人獨處時便長吁短嘆。不過好在他藝術造詣不凡,經常有人向他索求字畫,以此便結識了很多朋友,其中也包括一些高僧。有一次他應邀去東禪寺遊玩,作者心情舒暢,回來後就賦詩一首。

詩人當時考試名落深山,心情極度鬱悶,就正好藉此機會排遣心中的愁緒。他應邀來到寺院,雖然他見多識廣,依然被眼前的景色驚艷了。「古寺幽深帶碧川,坐來清晝永於年」, 東禪寺環境清雅,一川碧水環繞,令人神清氣閑。此處遠離塵囂、意境幽深,頓時讓詩人沉浸在禪意的氛圍中。他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也物我相怡,陶然不知煩惱。

詩人感覺自己雖然沒有來到仙境,卻勝似蓬萊仙人。接下來承接首聯,繼續描寫寺院的清凈,「虛堂市遠人聲斷,小砌風微樹影圓。」山林中人跡罕至、寂靜無聲,他悠閑地坐在門前的石階上,捕捉一絲拂面而過的清風,端詳還不曾被風吹亂的圓圓的樹影。

「人聲斷、樹影圓」,都生動地表現出波紋不起、風吹不亂的輕柔圓融之意境,令人瞬間感到一種無比的禪悅。

正當讀者也開始感到身心愉悅時,詩人卻筆意一轉,「筆硯更償閑里債,茗薰聊結靜中緣。」作者不僅從靜坐中感受各種安謐和清雅,還舞文弄墨,燃香品茗,享受另一種閑中之樂。

詩人把寺中這段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的生活,看作是自己向自然還債,意味著他早已厭倦了奔波,如今面對青山綠水,竟感覺心中有愧,也表達出作者摒棄塵俗、甘於淡泊的情志。

尾聯抒發自己的禪悅感受,「落花啼鳥春如許,卻誦新詩憶遇賢。」遇賢,指一位宋代的神僧,他嘗住東禪寺,有酒仙之稱,享年88歲。他曾有詩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門前綠樹無啼鳥,庭下蒼苔有落花。聊與東風論個事,十分春色屬誰家。」

文徵明此時彷彿不再是一位苦苦追求功名的學子,而忽然化身成為古人的知己,落花啼鳥、讓他心醉,新詩聖賢、使其安然,看似微妙的詩句,卻傳達出濃濃的禪意。

縱觀文徵明的這首禪詩,筆意恬淡幽遠,款款有如林下之風。不僅對仗工整,起承轉合也運用嫻熟。作者雖然屢次落地,但律詩的功力卻非比尋常。再細細品味頸聯兩句,「筆硯更償閑里債,茗薰聊結靜中緣」,人生有各種債需要償還,詩人卻別出心裁,獨創一種「閑里債」,此非終日忙碌、廢寢忘食,不得有此深刻感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杜牧以古鑒今,這首七律流傳久遠,最後兩句當真扎心
戴望舒的一段短文,真知灼見,讀完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