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父母愛得太滿,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父母愛得太滿,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有書關子陌 · 主播 | 依米

在一個小島上住著一對漁翁夫婦,一年秋天,飛往南方過冬的天鵝來到島上歇息,漁翁夫婦見天鵝美麗便對他們悉心照料。

天鵝享受著漁翁夫婦的照顧,因此而放棄了南飛。

冬天來臨,湖面冰封,老夫婦就為它們搭建取暖的茅屋。

寒來暑往,天鵝都在老夫婦的庇佑下過著安逸的日子。

有一天,老夫婦離開了人世。

天鵝沒有了人的照料後,不是飛往南方過冬,而是不堪忍受惡劣環境最終餓死在島上。

原來天鵝在漁翁夫婦的照料下,已經失去了原本的生存能力。

他們對天鵝過度的愛,吞噬的是它們本該擁有的生存能力。

養育孩子亦如此,過度關愛,最終會變成傷害。

愛得太多

一味索取,一味逃離

有一名30多歲的印度男子,賴在家裡好吃懶做,體重曾一路飆升到600斤 。

最終胖得連家裡的床都壓塌了。

他每天的日常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偶爾玩玩遊戲逗逗狗,除此外的時間,都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等著母親為他煮飯燒水。

日復一日,母親終於醒悟,希望兒子能獨立起來,至少每天起床去做點什麼,於是她決定離家出走,不再照顧他。

離開一個月後,母親回來,發現兒子竟然就這麼餓死了,頓時心中萬念俱灰,既自責又無奈。

所有「巨嬰」的誕生,都源於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愛。

無孔不入的愛,滲透著孩子的生活,限制著孩子的成長,使他們成年後依然像個嬰兒般理所當然地享受父母為他們包辦一切。

正是父母的過度關愛,讓孩子要麼一味索取、不知感恩,要麼一心逃離、渴望自由。

還記得那個「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寫萬字長文控訴父母的北大男孩王猛。」

高考理科「狀元」、北大本科、留美碩士,這些光鮮亮麗的標籤背後,隱藏著一場他與原生家庭的較量。

這場較量最終以決裂收場,而根源就在於父母的過度關愛。

他說:「我母親一直傾向於把我關在家裡,喜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

高中畢業前,他所有的社交圈子幾乎都在生活的大院里。

原以為,考上北大,就能遠離家鄉,逃離父母的「控制」,可父母的關愛依然如影隨形,讓他喘不過氣,即便出國讀研依然無法擺脫。

最終,一封萬字決裂信發出,王猛拉黑了與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選擇了最決絕的方式,與「家」徹底告別。

一個密不透風的空間,動植物尚且都會因空氣稀薄而缺氧窒息,更何況是人?

《特別狠心特別愛》中有這樣一段話:

「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朝他們索要!」

過度的關愛,不僅讓孩子能力低下,失去接觸外界的機會,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

還會壓抑孩子的天性,導致成年後人格不獨立,身心發育不健全。

愛得太滿,是一場災難

最近,北大弒母案吳謝宇還原了自己的作案過程。

他從網上買來刀具、防水布、塑料布、隔離服等,以一種極其殘忍的方式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殺害,並以母親的名義騙得144萬元。

吳謝宇其實很優秀!

他中考以全校第一考進福州一中,高中時提前被北大錄取,大一就獲得三好學生,是所有老師同學和家長眼中極為優秀自律的天才。

這樣一位品學兼優的青年才俊,竟對親生母親痛下狠手。

時至今日,依然沒有人知道他弒母的具體原因和動機。

吳謝宇好友曾爆料,吳謝宇有嚴重的心理疾病,母親謝天琴從小對他要求十分嚴格。

可以說吳謝宇各個方面都必須要符合規範,他的媽媽才會表示出滿意。

性格保守孤僻,兼具潔癖和完美主義傾向的謝天琴,在丈夫去世後將滿腔愛意孤注一擲地投入在了兒子吳謝宇身上。

看似天資聰慧、智商超群、乖巧懂事的吳謝宇,其實內心的真實情感和想法一直被壓抑。

母親的過度關愛,於他而言,或許只是一種無形的控制。

在母親的保護和管制下,他失去了與世界相處、和解的能力,甚至因為長久壓抑而產生病態心理。

父母對孩子過分的愛,最終也換不來孩子的善待。

這種關愛,對父母、子女雙方而言,都無異於一場災難。

不由得想起了一個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的故事。

女主人在喪偶式婚姻下生活,當有一天她發現自己做的包子有了生命後,小包子軟萌的模樣在一瞬間擊中了她柔軟的心。

找到情感寄託的她,從此將自己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了包寶寶身上。

她憐愛地給小包子洗澡、打扮、餵食,像呵護一個孩子一樣,小心翼翼地護它長大。

包寶寶慢慢長大,開始渴望外面的世界,而老母親卻因為擔心它的安危而限制了它的一切社交活動。

從此,「母子」間便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較量。

包寶寶開始叛逆、反抗,它甚至以和女友搬出去住為由,掙脫母親的控制。

可失控的老母親,最終竟揪起小包子,一口吞進了肚子里,戳中無數人的心。

媽媽無處安放的愛,悉數傾注到孩子身上,成了壓垮孩子的一根稻草,惡果終將反噬在父母身上。

許多家長分不清愛與溺愛,忽略愛的本質,給孩子過度的保護和管制,無形中奪走了孩子人生中唯一一次長大的機會。

多少父母,還在以關愛為名,行控制之實,將孩子養成了自己的仇人?

真正的愛,是給他足夠的空間和自由,而不是過度的溺愛和病態的管控。

愛有限度,不做滿分父母

最近,霍啟剛的教育觀上了熱搜,他在微博中寫到:

「最近我們有一個家庭的周末活動,幫爸爸洗車!妹妹小,獎勵好吃的,哥哥就賺點小零用錢。」

他表示,希望讓孩子們知道「買東西背後的代價和付出」,「不能說見到喜歡就要,希望他們能學會珍惜。」

圖片中,他的一對兒女正在洗車,兩人十分專註,拿著洗護用具擦洗的動作看起來有模有樣。

網友大呼:富豪的孩子也要靠自己勞動掙零花錢。

把豪門生活過成了普通人的日子,這才是真正的豪門。

事實上,作為豪門中的一股清流,霍啟剛夫婦的教育觀早已被奉為教科書式的經典。

帶著孩子做公益、義賣籌款、下田插秧,去鄉鎮衛生所服務探望……

能吃的苦和累,他們都帶著孩子一一經歷,絲毫沒有因為家庭條件好而去過分溺愛孩子。

讓孩子看到生活的艱辛和不易,他才能更好地珍惜當下的生活。

張弛有度,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成長空間。

哲學家弗洛姆曾說:

「檢驗一個母親給孩子的愛是否優質,有一個試金石,即母親是否願意充分地對孩子放手,是否願意推動孩子自主和獨立。」

只有父母適當放手,孩子才能在生活的考驗中習得生存的能力。

越是依賴父母,孩子就越難學會照顧自己。

人這一生,註定要靠自己走完餘生,無人可替代。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足夠狠心,他們懂得剋制,愛有限度,捨得讓孩子吃苦,不會事事包辦,更不會過度管控。

該放手時就放手

紀伯倫在《論孩子》中說:

「你們的孩子,其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這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唯有父母對子女的愛,以分離為目的,分離得好,才是教育的成功。

捨不得放手,並不是愛之深切,而是不夠尊重和信任。

因為不相信孩子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進步,所以處處留心過度關愛,替他承擔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終有他們需要到達的彼岸。

父母只是孩子前半生的陪跑人,愛有限度、適當放手,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即便心有不舍,也該忍痛放手,這才是為人父母最高的境界。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人到中年,本事再大,也要警惕這三種病
高以翔去世第2天,他父母的一句話又讓無數人淚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