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代梟雄宇文泰死後,北周艱難的立國之路

一代梟雄宇文泰死後,北周艱難的立國之路

西魏恭帝三年(556 年)九月,一代梟雄宇文泰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這年的四月,宇文泰開始他人生中最後一次北巡,當年九月因病死於雲陽(今陝西涇陽縣北),終年49 周歲(507 年出生),遺命以中山公、小司空宇文護負責朝政。宇文護為防意外,護送宇文泰遺體到長安後方始發喪。

宇文泰是南北朝時期最傑出的君主之一。雖然生前並未面南稱孤,但實際是北周帝國的開創者。宇文泰為人深沉堅毅,智識宏遠,機變超卓。他一生的最大功業是開創北周帝國,自20 多歲開始參與鎮壓六鎮起義,幾乎是白手起家, 從下級軍官奮鬥至一軍統帥,後又成一國之主,非有過人的毅力決不能成功。他一生面對高歡父子這種超強對手,小關、沙苑、河橋、邙山歷次大戰,在亡國殞身、風雨飄搖的關頭憑藉超人的膽氣、勇氣和智慧屢屢轉危而安。他一生務實進取,南取江漢,西定巴蜀,硬生生扭轉劣勢,變弱為強,為統一北方甚至統一中華、結束300 多年亂世打下堅實的基礎。他一生識人用人無不恰中其的,用蘇綽而開創關中政治新局面,用六柱國十二大將軍而創下彪炳史冊的戰績, 揚名於隋唐兩代的關隴政治集團無不出其麾下。他一生志在創革,復周禮奪取文化傳續高地,令關中漢人精神上找到依歸;設六官改革元魏腐敗體制,雖仍襲用漢晉舊制而使政治清明;創府兵更是開創北朝隋唐200 余年最強大的軍隊, 為中華最偉大的盛世立下肇始之功。

我們不吝溢美地讚揚宇文泰的功業,也不能不看到他身後尷尬的政治局面。彼時西魏吞併巴蜀和江漢一帶,領土和人口都急劇增長,經過數年經營,國勢開始出現強勁上升狀態。西魏上下經過20 年戰爭,竭力穩固住東方防線,勉強與北齊形成均勢,宇文泰採取東守南攻的策略,即使高澄意外遇刺、高洋驟然代魏出現重大政治契機時,宇文泰東伐也是一試即退,這種策略對鞏固提高西魏國力作用甚巨。在這樣的關頭宇文泰去世,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強力領袖站出來,帶領國家繼續保持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然而新的強力領袖何嘗好找。

宇文泰創業時間畢竟不長,功臣老將絕大多數都在世,六大領兵柱國尚存5 人(李虎已去世),趙貴、獨孤信、于謹原本就與宇文泰年位相當,在軍界、政界威望相當高,這些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一旦處理不好,對大局影響甚巨。反觀宇文泰宗族子弟,由於早年宇文泰兄弟諸人相繼戰死,族中人丁稀少,宇文泰諸子年紀都不大,庶長子宇文毓年方22 歲(534 年生),被立為世子的嫡長子宇文覺才14 歲(542 年生)。這兩個年輕人沒有參與宇文泰創業,根本無法駕馭那些老臣宿將們。常年執掌禁兵的宇文導本是最佳人選,但也於兩年前去世。

宇文護是宇文泰長兄宇文顥之子,胡名薩保,生於515 年,宇文泰去世時他41 歲,正是盛年。此人性格寬和,長期替宇文泰打理宗族事務。西魏與東魏歷次大戰宇文護均有參與,于謹平江陵之戰與楊忠並為前鋒,雖然不像于謹、李弼、楊忠、達奚武那樣戰功赫赫,但總體表現中規中矩,積累了一定政治資本。然而這遠遠不夠。

西魏恭帝三年(556 年)十二月,剛剛積功升為柱國大將軍的宇文護處理完宇文泰的喪事,遣人暗示魏恭帝退位。庚子,魏帝遜位。次年(557 年)正月, 宇文泰嫡子、世子宇文覺即天王位,國號周。宇文氏倡復周禮,故而效仿西周,天子稱王而不稱皇帝。後世為有別於西周、東周,稱宇文周為北周。甫一即位, 北周天王宇文覺即對功臣宿將進行封賞。綜合556 年年初六官始建之時的任命, 5 名老柱國大將軍和新任柱國大將軍宇文護分掌重權,于謹為大司寇,李弼為太師、大司徒,趙貴為太傅、大冢宰,獨孤信為大宗伯、太保,宇文護為大司馬。新調整的諸大將軍(原十二大將軍病故已新補充數人,茲不一一列舉)宇文毓、達奚武、豆盧寧、李遠、賀蘭祥、尉遲迥統統提升為柱國。

這一系列任命體現出北周中央的權力分野。秋官府、大司寇于謹掌管全國刑獄事務,地官府大司徒李弼掌管民戶、經濟、賦稅等事務,天官府、大冢宰趙貴主管皇宮事宜,春官府、大宗伯掌邦禮,冬官府、大司空侯莫陳崇掌管營建事宜,夏官府、大司馬宇文護掌軍。另太師、太傅、太保是名位最崇的三公,可見李、趙、獨孤三人威望之隆。宇文護雖有軍權在手,相府總管諸軍也在他掌握之中,但因為名位較淺,趙貴、獨孤信等人都不服氣,各欲執政。六大領兵柱國各有部曲,如果一旦鬧成政變,以宇文氏諸人之勢單力薄,根本無法與之對抗,剛剛有了起色的國家也將陷入危機。

宇文護便想尋求老臣的援助。彼時排名首位的柱國李弼年老多病,已無力參與朝政之爭。于謹年齡、功勞都是諸老臣之首,但因此人素來多富智計,隱隱為宇文泰所忌,在諸柱國大將軍中排名不靠前,北周立國封賞也沒有授予三公之位。宇文護似乎料到于謹內心應當會有一定想法,便密訪于謹,求其援手。作為一個老臣,于謹表示出與國同休戚共進退的擔當,他在朝會上當眾強調宇文護輔政的法統合理性,然後當眾向宇文護下拜,表示絕對服從領導。于謹語氣嚴厲,對諸部貴族不服宇文護的做法進行了批評,諸貴族、大臣不得不有所收斂。然而矛盾只是暫時掩蓋下去,鬥爭很快變得更加激化。

宇文護接掌大權,勢必對原有權力體系進行調整,不論是當軸大臣如趙貴、獨孤信等人,還是新生代權要人物,都想保住自己的權利。趙貴與獨孤信密謀,想襲殺宇文護以奪取攝政之權,然而獨孤信意志又不堅定,事到臨頭又勸趙貴不要行此險招。臨事猶豫乃大忌,結果二人的密謀被開府將軍宇文盛告發,宇文護先發制人,逮捕趙貴,詔告天下而後殺之。獨孤信由於是宇文氏姻親(其女嫁與宇文毓),素來又是重臣,被賜於家中自盡。

兩大臣的謀反有許多先天不足,他們既沒有政治主動權,又沒有佔據壓倒性優勢的兵力,徒然以自身所謂的功勞地位對抗官方承認的執政大臣,結果只能是有死而已。

趙貴、獨孤信之死進一步鞏固了宇文護的地位,這一事件令周天王宇文覺恐懼不已。匹夫無罪,懷璧有辜。自來皇帝與權臣是天然的矛盾對立關係,即使其中一方妥協,矛盾仍然存在。司會(北周六官系統中天官府的屬官,主要掌管財政,類似於度支郎中、戶部尚書等職務)李植、軍司馬(北周六官系統中夏官府的屬官,主要掌管兵馬調動等事務)孫桓在宇文泰時代都掌握重權,宇文護上台後,其權力被逐漸侵蝕剝奪。李、孫心生怨望,遂向宇文覺提出誅滅宇文護的建議。兩者一拍即合,隨即定下誘宇文護入皇宮然後刺殺的計劃。宇文覺本人帶領心腹武士在皇宮練習擒拿之術,時刻準備捉殺宇文護。

這次政變計劃同樣十分可笑。放眼看當時形勢,天子宇文覺幾乎沒有任何機會。長安外城兵力掌握在雍州刺史于謹之手,此人剛剛領銜表態支持宇文護。皇城禁兵掌握在尉遲綱手中,他也支持宇文護。唯一有利的條件是宮伯中大夫乙弗鳳、張光洛、賀拔提、元進4 人是宇文覺的心腹,宮伯中大夫是天官府的屬官,《北周六典》云:「宮伯掌侍衛之禁,各更直於內。」王宮宿衛兵最高負責人尉遲綱和蔡佑(就是那位認宇文泰為父的猛將),目睹幼稚的天王在一幫年輕實力派鼓惑下躍躍欲試,不忍他以卵擊石,苦苦哀求宇文覺不要鋌而走險,宇文覺仍不聽。

宇文護知道了宇文覺的圖謀,便把李植、孫桓二人外放到梁州和潼州當刺史,還向宇文覺勸諫說疏不間親,不要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挑撥離間,使叔侄相殺、外人得利。從這點可以看出,宇文護事實上並不願與天子翻臉,畢竟大局未穩,兩者撕破臉對誰都沒好處。然而宇文覺仍不知回頭,他與乙弗鳳等人意圖趁王公大臣們入宮朝見時當場刺殺之。同謀者之一張光洛懼怕事敗身死,向宇文護告密。事情逼到這個份上,宇文護已無退路,便收捕乙弗鳳等宿衛頭目盡殺之,詔告天下廢天子宇文覺,改擁宇文泰庶長子寧都郡公宇文毓為天王, 是為周世宗明帝。

藉此機會,宇文護還殺死了十二大將軍之一李遠。李遠系司會李植之父,事發時李遠尚在弘農鎮守,他遵從朝廷詔命入朝,連同諸子李植、李叔諧、李叔謙、李叔讓都被處死。李遠是原州李氏的代表人物,其兄李賢、弟李穆都是當朝顯貴,李賢、李穆二人因為李植一案都被剝奪一切官爵。

周明帝即位後,老牌柱國李弼去世,開國頂級勛貴逐漸凋零,令宇文護受到的挑戰越來越少,主相之間的矛盾因之慢慢凸現出來。這期間周明帝刻意策動群臣進行的一次朝議,又一次引爆主相之矛盾。河東名士樂遜上書言事,指出當朝軍政的一些不足,其中選官廣泛徵求意見、不在邊境尋釁、糾治浮華奢侈之風等方面不點名地批評了宇文護的執政作為。宇文護意識到新立的這位皇帝是個棘手的角色,於是再次廢立。由於明帝為人謹慎,表面上又對宇文護非常尊重,廢黜他沒有充分的理由,宇文護便令負責皇宮膳食的廚師李安在飯中下毒,毒死明帝。

至此,宇文護總算全面而穩定地掌握了北周最高權力。他全力維護宇文泰時的執政方針,持續提升宇文氏家族的權力,繼續打壓武川元從老將,不斷把權力收歸中央所有,是以北周雖然權臣跋扈、皇帝受制,國力卻一直處於穩中有升的狀態。

本文摘自《國史004:後三國戰史:從北魏分裂至隋滅南陳》

南北朝後三國,恰如隋唐盛世的前夜。盛世越是絢爛,前夜就越是生動曲折。精彩的筆觸,帶你步入亂極而治的中古戰爭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舌尖上的戰爭:牛肉在中國古代史上的特殊地位
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們終將為他帶來一場精彩的葬禮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