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從「人間不值得」到生命的意義,李誕說的這本書,希望孩子能讀懂

從「人間不值得」到生命的意義,李誕說的這本書,希望孩子能讀懂

《奇葩說》第六季,李誕被刷屏了。

先是《奇葩說》話題:「美術館到底是救畫還是救貓?」,李誕用他的「誕式幽默」成功的消解了黃執中所說的要傾聽「遠方的哭聲」,提出「我們普通人雖然自私,但推動社會的進步」,獲得滿堂喝彩。

接著是下一期關於「我不喜歡996的工作,要不要說886」話題中,他身為老闆,提到了一本書叫做《活出生命的意義》。原話是這樣的:

我去年看了一本書挺好玩的,叫做《活出生命的意義》還是什麼,忘了,是一個當年在集中營里爬出來的一個猶太人,一個心理學家,他特別好,寫了這本書。他寫了這本書糾正了我一點小小的想法吧。我以前也覺得,活著就是要快樂。但快樂是很短暫的,不負責任的那個快樂是非常短暫的。你們都有這個經驗,人沒有一天都笑的。笑是很短暫的,讓你活下來是意義。休息是不可能給你提供生命的意義,只有工作可能,可以提供生命的意義。

一個口口聲聲說著「人間不值得」的人,但卻提到「生命的意義」,似乎很矛盾、很荒謬,但卻很真實。

01李誕所說的這個心理學家,貌似體弱卻活了90多,他的長壽秘訣你可能想不到

李誕所說的這個心理學家,叫做弗蘭克爾。他是個猶太人,主張意義療法和存在主義治療方法,開創了維也納「第三心理學治療流派」。

弗蘭克爾是個牛人,他不人云亦云,在心理學方面的建樹很獨到,寫的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在全球暢銷不衰。

而我覺得他最牛的是曾經被關入奧斯維辛集中營,被人斷言身體羸弱很快就會死亡,可是卻活了足足92歲。

支撐他活下來的,就是李誕所說的「生命的意義」。

什麼是奧斯維辛集中營?

奧斯維辛是一個地名,地處波蘭。納粹德國佔領了波蘭以後,在這個小城建設了集中營,用來關押犯人特別是猶太人,還在這裡進行人體試驗。奧斯維辛集中營被人稱為「死亡工廠」。在這裡,納粹德國屠殺了大批猶太人,整個集中營瀰漫著死亡的氣息。

在那個「死亡工廠」,每天都有人放棄自己的生命,而放棄的方式也可以很簡單,只需要觸碰一下帶電的鐵絲網。

弗蘭克爾剛被帶到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時候,就聽別人說:在這裡只有強壯的人能夠活下來。說這話的人還專門看了看弗蘭克爾,斷言說:他活不下來,因為他身體羸弱,下一次就會被牢頭選中扔進毒氣室。

可是,弗蘭克爾卻活了下來,成了集中營中的奇蹟。這當然有他運氣的成分,他好幾次陰差陽錯的逃脫了死亡的魔爪;也有他的身份因素,他是醫生,在集中營屬於「稀缺資源」,有的時候會被特別照顧;更體現了他的情商,他只回答別人問的話,不說多餘的話,有時也會鼓掌來討好集中營的「權貴」。但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意義」讓他堅持了下來。

當集中營沒人記得弗蘭克爾是弗蘭克爾,人們只知道他的代號是119104時,他自己記住了自己的名字,也記住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生命的意義,所以他活了下來。

就像是宮崎駿的動畫片《千與千尋》里,唯有千尋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才能擺脫困境。

02你以為李誕只知道「人間不值得」,卻沒有想過那只是為了「娛樂」

我們都知道,李誕的口頭禪是「人間不值得」。《奇葩說》讓他的這句話風靡全國。

可你若是真的認為他信奉這句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咱們還是來拿弗蘭克爾的經歷說事。

《活出生命的意義》里曾經提到過集中營的香煙。弗蘭克爾發現,如果發現一個人不停的在那裡抽香煙,那麼就意味著那個人很快就會死亡。

因為香煙是稀缺品,它能夠幫助集中營的人們獲取的太多東西。當一個人開始及時行樂,而不把這種稀缺品用來改善自己生活的時候,那麼就意味著他放棄了希望,也就是放棄活下去。

有的時候,死並不可怕,能活下去才是最有勇氣的。可是不論弗蘭克爾遭遇什麼,他都咬著牙堅持活了下去,他經常回想自己和妻子的愛,他也會獨處向大自然尋求力量,因為他希望自己的手稿能夠重見天日。

他曾經對別人說過這樣一段話:

「嗨,這是一本科學著作的手稿。我知道你會講,能夠活命就謝天謝地了,還談什麼手稿。但手稿是我活下來的唯一希望。要相信命運,但我無法控制自己,我要不惜一切代價保留這個耗盡我畢生精力的手稿。你能理解嗎?」

弗蘭克爾信奉的不是「人間不值得」,而是屬於自己的「活著的意義」。哪怕是在監獄裡斑疹大流行,他為了防止自己昏迷,還在重新構思自己的手稿以及在碎紙片上記錄關鍵詞。

其實,和弗蘭克爾類似,李誕也沒有我們所想像的那般玩世不恭。

我們都知道:「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李誕說自己很害怕自己上台打辯論,但是他第一次出場打辯論談「救畫還是救貓」,每一句話都起到了預想的效果,堪稱《奇葩說》的經典。

當時,黃執中甩出了新概念,全場為之一振。李誕卻力挽狂瀾。他成功的回應了黃執中的「遠方的哭聲」,解釋沒必要玩弄高深的概念;又恰到好處的取悅了現場的觀眾,每一個段子讓人捧腹不已又令人回味;他甚至還兼顧了場上「老奇葩」,順帶提了肖驍和自己媽媽的關係忽遠忽近。他所有詼諧表面看似玩世不恭,卻都體現著「認真」二字。

而關於「996」的爭論,他並沒有從一個老闆的角度居高臨下的進行討論,而是很接地氣。不論是「沒有工作是不累的」立論,還是我們需要考慮我們深愛的人,又或者是工作能夠成全我們的人生意義。撇去我們對老闆強制加班的成見,可以說他每句話智商和情商都在線。

再看看李誕現在的身價。89年出生的他,所創立的「笑果文化」已經估值12億,這意味著他自己的身價將近1億。

雖然創業沒什麼了不起,每天都有倒閉的企業;企業估值高也沒什麼了不起,美國還有獨角獸醫藥企業作假上市。可我覺得,結合他做出的節目效果,李誕卻有過人之處。

至於為什麼李誕總是自稱「人間不值得」。我想,他迎合了受眾的需要。

生活太苦了,我們有點喪。

可我們可以尋找「喪」的情緒出口,卻不能真的忘卻了「生命的意義」。

03你可以不要「996」,可我希望孩子懂得「活著的意義」

可是,時至今日,很多年輕人似乎光記住了喪,卻忘卻了奮鬥;光記得及時行樂,卻忘記了活著的意義。

雙11,有的人為了追求「精緻窮」,一天在家裡收了26個包裹,刷完了信用卡就開始借網貸,把整個家庭推進了貧窮的深淵。

有的大學生心理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就受不了。這些年學生自殺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

我覺得李誕說的對:沒有人一天是一直笑著的,生活的確很苦。可我希望孩子記住《活出生命的意義》中的這三句話:

第一句話:幽默是靈魂保存自我的武器。

在納斯維辛集中營,弗蘭克爾過著非人的生活,他一直做著體力活,睡眠嚴重不足,忍受著疾病的折磨,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可是,「苦中作樂」支撐著他走了過來。

弗蘭克爾曾經跟一個獄友一起約定,每天都要編一個好笑的笑話給對方聽,講述的是他們釋放之後的故事。這些故事支撐著弗蘭克爾成為了在集中營活下來的那1/28。

第二句話: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我們讀書時,大概都背過這樣一段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如果說中國古文中的苦難所指向的是大事業,那麼弗蘭克爾所提及的意義則講得有些玄妙。

他說:

生命的意義:(1)通過創造一種工作或做一件實事;(2)通過體驗某件事或遇到某個人;(3)通過我們對於不可避免的態度。

弗蘭克爾為了親人自願到納斯維辛集中營,可是後來他的父母和已經懷孕的妻子都在集中營去世了。他能夠活下來,自然有對事業的追求,比如重新寫完那份遺失的手稿;有對親人的追憶,比如他深愛的妻子;也有對生活的嚮往,走出集中營後,他60多歲還學開飛機,80多歲還去登阿爾卑斯山。

從大處著眼,我們每個人所追求的事業以及我們所愛的人,都能成全我們生命的意義;從小處著眼,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小確幸,也能給我們帶來踏踏實實的幸福。就算生活中全是苦難,那麼苦難也未必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他成全了現在的我。

第三句話:在可怕的心理和生理條件下,人也能夠保持一定的精神自由和意識獨立。

在西方文化中,最強調的就是自由意志,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我們的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對於事物的態度和看法。

我更願意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來解讀弗蘭克爾所面對困境的態度:在人生中,有三類情況,我們能直接改變的事情、我們能間接改變的事情、我們無力改變的事情。

我們要通過擴大自己的影響圈去改變我們能改變的事物。而對於我們所不能改變的,不如接受和積極應對。就像弗蘭克爾所做的,即使在極端惡劣的集中營生存條件下,仍然能夠在自然藝術中找到美,保有一份幽默感,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最後的最後,不得不說李誕給我們挖了好大一個坑,或者是弗蘭克爾給我們挖的坑,關於意義的坑:

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之意義是什麼,而必須承認是生命向他提出了問題。簡單地說,生命對每個人都提出了問題,他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

孩子,快別「喪」了,你連意義都沒找到,還喪什麼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存在主義治療 的精彩文章:

世界歷史:資本主義與加爾文主義,是否存在一種聯繫呢?
抑鬱症患者靜坐解壓引導音樂——寧靜中開啟潛意識療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