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8首著名的禪詩,以禪入詩,論詩如禪,一起妙悟精進

8首著名的禪詩,以禪入詩,論詩如禪,一起妙悟精進

論詩如論禪,以禪論詩的真正核心在於妙悟。

——《滄浪詩話》

8首歷史上著名的禪詩,以禪入詩,論詩如禪,送給大家,望早日妙悟。

01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宋·無門慧開

無門慧開是宋朝一位有思想深度的著名禪師,留下著作《無門關》。詩偈是佛教學習經文參禪悟道表述心得體會的一種文體。有些經典的偈語同經文一樣被流傳。

精華美句: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02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

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

——宋·此庵守凈

「流水下山非有意」,水從上往下流,只是順應著自己的本性,沒有刻意而為。我們人也應該順應自己的本性,何必刻意追逐名利?那麼東西全是假的,只會讓人離自己的心越來越遠。「片雲歸洞本無心」,白雲飄來飄去,也不是有心為之。我們人也不要用外在的言行來評判自己和別人,世間一切言語行為,都不過是心靈投射出來的影子。去掉這些,就可以看到每個人心中的佛性。

人的生活如果能如同雲水一般遵循本性,那麼所有的道路都可以成佛,又何必刻意修鍊呢?人就如同鐵樹,花就是悟,人難悟正如同鐵樹難以開花。可如果每個人都懂得遵循自己的本性,世間就會如同雲水一般和諧自然,那該是多麼美好呀!追求名利不如追求個人的自在。

精華美句: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

03

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時枙子香。

——元·石屋《山居詩》

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未來的事情不用提前操心。現在當考慮當下的事情,梅子熟了梔子很香,這樣就很好。人生何必瞻前顧後想太多,珍惜眼前的美好,這樣不更好嗎?

精華美句: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

04

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在夢中。

——唐·鳥窠

鳥窠禪師,浙江杭州富陽人。俗姓潘,本號道林,法名圓修。出生於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晚年移居福清白嶼(今江陰鎮),圓寂於唐大和七年(833年),享年99歲,僧齡達80多年。

據傳,其母親朱氏,有一次夢見陽光直射口中,感而有孕。鳥窠禪師出生的時候,「異香滿室,遂名『香光』」。《宋高僧傳·唐杭州秦望山圓修傳》中說:「釋圓修,姓潘氏,福州閩人也。生而岐嶷,長而俊邁。」

鳥窠禪師9歲出家,14歲到河南嵩山會善寺學習佛經。他「儀錶容與,日新厥德,研窮經論,俄約觀方。」21歲時到湖北荊州果願寺受戒。後又到陝西長安西明寺跟從復禮法師學習《華嚴經》、《起信論》。最後投到福建長樂人、著名佛教改革家百丈懷海法師的門下,「根教相符,遂明心要」,頗得法師的真傳。

精華美句: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在夢中。

05

門庭清妙即禪關,枉費黃金去買山。

只要心光如滿月,在家還比出家閑。

——清·張問陶《禪悅》

張問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門,號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寧人。清代傑出詩人、詩論家,著名書畫家。因故鄉四川遂寧城郊有一座孤絕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號船山,亦稱「老船」。因善畫猿,亦自號「蜀山老猿」。

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士,曾任翰林院檢討、江南道監察御史、吏部郎中。後出任山東萊州知府,後辭官寓居蘇州虎邱山塘。晚年遨遊大江南北,嘉慶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於蘇州寓所。

撰有《船山詩草》,存詩3500餘首。其詩天才橫溢,價重雞林,與袁枚、趙翼合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被譽為「青蓮再世」、「少陵復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

精華美句:只要心光如滿月,在家還比出家閑。

06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南北朝·契此

農夫一株株地插秧,低頭就看見倒映在水裡的天空。當我們心裡沒有雜念的時候就是悟道了。農夫插秧是邊插邊後退的,正因為他能夠退後,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時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推進。

精華美句: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07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唐·無盡藏

此詩摘自《禪詩》三百首高僧篇,是一首用尋春詠梅來譬喻悟到本來面目的絕佳禪詩,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嶺頭雲」,首兩句描繪詩人盡日尋春,踏破芒鞋,入嶺穿雲,但卻一直找不到春天的蹤跡。

多少禪修之人為了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不辭辛苦,苦苦尋覓而不可得,春天到底在哪裡?「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詩人尋春不得,興盡而歸,哪知道笑拈梅花而嗅,才發現春在枝頭,已經昂然十分了。通過佛家的參悟,春天很自然地出現在自家的門庭內!諸佛所證悟的真如法身原來人人具足,不假外求,本自無缺,可是又有多少人會得呢?

精華美句: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08

手攜刀尺走諸方,線去針來日日忙。

量盡前人長與短,自家長短几時量?

——元·石屋《裁縫詩》

這是一首諷喻詩。裁縫為了做衣,拿著刀尺為他人量短長,卻從來沒有為自己量短長。這世上的很多人不都是如此嗎?有的人窮盡一生都在計較他人的長短,卻從未回頭正視自己的長短。

精華美句:量盡前人長與短,自家長短几時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畫 的精彩文章:

為何越無知的人越自信?背後隱藏的真相令人唏噓,以後別再瞎自信
何冰凌詩歌5首:深愛的事物無法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