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如果有一天你沒錢了,你會發現你沒有一點尊嚴

心理學:如果有一天你沒錢了,你會發現你沒有一點尊嚴

沒錢可怕嗎?

可怕,當然可怕。事實上,錢不僅是人的膽,還是人的命

絕大多數問題歸根結底就一個字:窮。為什麼全世界的保護和救援都不到位?就是沒錢了。

因為巴黎聖母院的燃燒而難過,這不是在哀嘆什麼文明,這是兔死狐悲,對越來越不好的無意識反應,核心原因就是沒錢。幾乎所有不對的事,背後都是這兩個字:沒錢。

全世界都沒錢,所以全世界都快完了。

你看到巴黎聖母院被燒,你難過的不只是巴黎聖母院——如果巴黎聖母院在其他某個時間點失火,也許大家沒有那麼強烈的反應,但是現在,大家有了,這和法國無關,這和中國無關,這隻關乎著:全世界人民都覺得這個世界快完了。

因為貧窮,所以自卑。有喜歡的人,卻不敢開口,總覺得自己沒有資格;

因為貧窮,不敢去醫院。生病了第一反應是上網查是什麼問題,然後自己買葯;

因為貧窮,不捨得旅遊。去別的城市,從沒考慮飛機這種東西。

古有安史之亂,唐玄宗狼狽逃竄,唐軍苦守睢陽,吃掉了五萬百姓;現有張愛玲說,「我愛錢,因為我只吃過沒有錢的苦,沒見過有錢的壞」。

貧窮對人的影響,是骨子裡的,也是思維上的。

錢,不僅是人的膽,也是弱者的原罪,它還是你生活的保障和未來的可能。

稀缺頭腦模式

貧窮是暫時,自卑會一直跟隨,是一輩子都揮之不去的陰影。

《哈佛研究:長期太累或太窮會使人匱乏》中提出,窮人和過於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思維特質,即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佔據,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

社會心理學家穆來納森認為,在長期資源(錢、時間、有效信息)匱乏的狀態下,人們對這些稀缺資源的追逐,已經壟斷了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於忽視了更重要更有價值的因素,造成心理上的焦慮和資源管理困難。

換言之,當你特別貧窮的時候,你的智力和判斷力都會全面下降,並導致進一步的失敗。

美國一個跨學科團隊進行了一項對資源稀缺狀況下,人的思維方式的研究,調查結果顯示:長期的資源稀缺容易培養出「稀缺頭腦模式」,導致失去決策所需的心力——穆來納森稱之為「帶寬(Bandwidth)」。

貧窮的人,為了滿足基本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細算,沒有任何時間來考慮投資和發展,即便他們日後富裕了,也還是會被這種「稀缺頭腦模式」糾纏很久。

從生物誕生到生物進化,每一步都浸透著弱者的血。

在和平年代,弱者會被吃飽喝足的強者明裡同情,暗裡剝削;而在危機時刻,弱者會被強者組織起來,自相殘殺,亦或者用血肉之軀給強者鋪墊成功之路。

社會資源交換

毛姆在《刀鋒》中寫過,「錢能給人帶來世上最寶貴的東西——不求人。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社會資源都成為商品,都可以用金錢進行購買。因此,一切社會現象都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之上。

古有周王舉兵四處築債,貧時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現可以用金錢購買的商品包括:暴力、人身自由、機會......擁有更多的金錢也就意味著能夠擁有更大的社會權利。

金錢,是除暴力之外第二種調動社會資源的權利來源,因為可以調動社會資源,個人也能夠擁有支配其他社會成員的權力。

相比於暴力,金錢更柔和,也更容易被接受。錢不光能改善生活質量、緩解疾病,還能夠挽回衝動。

社會交換是人與人之間的所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人們在與他人做出交換的同時,也會權衡自身利益,並因此選擇自己的交友圈。

從社會交換理論上來看,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什麼人們更傾向於和有錢人做朋友,而輕視那些貧窮的人。

馬克思曾說過,「社會分工出現以後,特別是在資本主義大工業的條件下,人的發展都是片面的。由於勞動被分成幾部分,人也隨之被分成幾部分,為了訓練某種單一的活動,一切肉體和精神的能力都成為犧牲品。」

當你沒有錢時,不僅僅會缺乏自信,還會被生活瑣事所煩惱,並逐漸成為強者的犧牲品,受到周圍人的鄙夷,難以獲得基本的尊重和認可。

窮人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勾不住親人骨肉;

富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棍棒,打不散無義賓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永遠不要改變自己的「壞習慣」
作為晚輩,幾歲開始就不應該收壓歲錢了?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