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二胎開放後,第一批生二胎的家庭,如今過得怎麼樣?

二胎開放後,第一批生二胎的家庭,如今過得怎麼樣?

2016年的時候,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我國正式進入二胎時代。也正因如此,前幾年颳起了一陣二胎熱,不少家庭紛紛加入到生二胎的隊伍當中來,緊跟國家的步伐孕育了自己的第二個人孩子。

如今已經是2020年了,四年時間過去了,那些第一批生二胎的家庭現在到底怎麼樣了呢?是家庭圓滿幸福,還是生活有了更多的困擾?

4年之後,有人歡喜有人愁

小林夫妻倆正好趕上了二胎時代,他們是進城務工的外來人員,在國家放開二胎政策之前,他們已經育有了一個2歲的兒子。秉持著"成雙成對"的想法,小林夫婦決定跟風再要一個孩子。

最後林女士也成功生下了一個白白嫩嫩的小女兒,可謂是兒女雙全了,但是他們的生活卻充斥著煩惱和擔憂。因為他們沒有根據自身的家庭經濟狀況,盲目生二胎導致了原本就不富裕的他們生活更加拮据了,生活水平直線下降。

如今,大兒子已經上了小學,小女兒也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需要一大筆的教育資金,這對小林夫妻來說有些困難。夫妻倆也整天忙於工作賺錢,沒有處理好孩子之間的關係,致使兄妹倆經常吵架,勢同水火不相容。

和小林夫婦相反的是,大楊夫婦在二胎政策實行之前,就有生二胎的計劃,並且也開始了存錢和備孕。等到二胎時代來臨時,他們也順其自然生了二娃,因為事先做了充足的準備,家庭資金也比較充足,二寶出生之後,楊女士就辭職當起了全職媽媽,一心一意照顧兩個孩子,而丈夫則繼續上班賺錢養家,生活也算是比較安穩。

4年之後,兩個孩子都去上學了,楊女士也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因為給予了孩子們足夠多的關愛和陪伴,所以兩個孩子的關係十分融洽,家庭氛圍和睦,讓人羨慕不已。

為什麼兩個家庭的命運會如此天差地別呢?可見,不考慮自身因素、盲目跟風的決定都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那麼說到底,如果一個家庭想要生二胎的話,需要事先考慮哪些因素?

1、家庭經濟

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養育孩子不像七八十年代只要解決了孩子的溫飽問題就可以了。現在這個社會,孩子出生之後奶粉尿布、嬰兒用品、醫療費、教育費等各種各樣的開銷就會接踵而至。

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的話,那就是雙倍的經濟負擔,培養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可能需要花費幾十萬的數目。所以決定是否生二胎之前,夫妻雙方一定要事先掂量目前的家庭經濟能否支撐得起養育兩個孩子的開銷。

2、時間和精力

有孩子的家庭都知道,帶養孩子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需要一個人專門照顧。尤其當孩子還是個嬰幼兒的時候,寶媽基本忙得脫不開身,似乎有永遠做不完的事情,而且受孩子的影響,媽媽每天很難睡上一次安穩的覺。

所以說是否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孩子也是家長們需要考慮的必要因素,如果父母對孩子生而不養的話,倒不如先不要生,等到有那個能力和條件的時候再將孩子帶到身邊也不遲。

3、大寶的意願

很多父母在計劃生二胎的時候,家裡的大娃已經4、5歲,也比較懂事了。在這之前,他們是家裡唯一的孩子,能夠得到父母全部的關愛和呵護,一旦有了二胎之後,父母的注意力難免會偏向於小的。

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沒有事先徵得大寶的同意,大寶就會對這個來與自己"爭寵"的弟弟妹妹充滿敵意,認為小寶搶走了爸爸媽媽,這非常不利於家庭關係的和諧。所以生二胎之前,最好要先詢問大寶的意願,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工作,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也是很愛他們的。

生二胎絕不是開玩笑,心血來潮想生就生的,而是要結合各方面的因素,考慮周全之後再慎重做決定。在生二胎的想法萌生之前,家庭經濟狀況、家長的時間安排、還有大寶的想法都是要斟酌的必要因素,我覺得不基於現狀的盲目決定是非常幼稚的,不僅是對整個家庭的不負責,更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知道 的精彩文章:

爸爸姓左,媽媽姓右,婆婆想出來的名字,讓全家人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