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越是「自私」的人,心理越健康

心理學家:越是「自私」的人,心理越健康

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有過一道面試題:

如果你被壓縮成一根鉛筆高的人,掉進了果汁攪拌機中,你要怎麼出來?

這個問題並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不過在被認可的答案中,有一個是這樣的:

與其自己想辦法爬出來,不如想辦法求救, 比如高喊,甚至如果手機還在身上就打電話,或者在玻璃容器內寫上求救信息等等。

高盛看重的是一個人請求別人幫助的能力,一個問題自己解決可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大家集思廣益,問題也許瞬間就會解決,這大大降低了時間成本和資源成本。

我問過身邊的朋友,很少有人想到這個答案。

我們活得太「無私」了,甚至都忘記了上一次請人幫忙是什麼時候。

其實,向別人表達需求是情感的交流,兩個極其要好的朋友一定是互相幫助,互相麻煩的。

越能自然地表達需求,越「自私」的人,心理越健康。

麻煩別人,是情感的交流

和你最好的朋友,一定是經常麻煩你的人。

可能會找你幫忙做事,又或是需要你作為一個傾聽者向你吐槽,總之,你們的關係在一次次「麻煩」之中越來越好。

麻煩彼此,意味著雙方有了情感的交流。情感交流,是人的最根本需求,如空氣一般。

弗蘭肯斯坦大帝曾做過一個殘酷的實驗:

實驗人員把一群嬰兒交給了保姆,保姆們被嚴格指導如何撫養他們。

保姆們被要求在絕對必要的情況下不得與兒童接觸;嬰兒可以吃,可以洗,但不能再多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跟他們說話,也不能對他們咕咕噥噥。

孩子們缺乏任何形式的愛、溫暖和基本的互動,雖然他們的吃喝拉撒都能被滿足。

所有的嬰兒最後都死去了。他們死於缺乏情感的交流。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怕麻煩教育」。父母從小就告訴我們要獨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經常麻煩別人的人,是自私的人。

到了最後,即使這件事自己做不好,也不想,或者說不敢去麻煩別人。

表達需求,是心理健康的表現

心理學上有一個模型:

每個人都是一個能量體,這個能量體的能量是灰色的,中性的。

能量體會不斷發出能量觸角,去試探其他的能量體。

如果其他的能量體感知到我們的試探,並給了我們正面的反饋,那灰色的能量就會轉化為積極的,好的能量。

如果其他能量體,忽視或是拒絕我們的試探,給了我們不好的反饋,那灰色的能量就會轉化為消極,黑色的壞的能量。

表達需求,就是一個不斷伸出觸角的過程。不敢表達需求,通常是生命早期受到了太多拒絕。

幼兒時期,孩子是沒有分辨力的。

他向父母發出了一個能量觸角,如果父母帶著熱情給予了好的,積極的回應,向孩子傳達「你真是太可愛了「,那孩子就會認為我的需求是好的,我可以毫無束縛的表達我的需求。

相反,如果父母不理睬孩子,或是帶著憤怒和不情願去滿足孩子,那麼孩子就是感覺到我的需求是壞的,那今後就會壓抑自己的需求。

不停地說我需要什麼,在很多人看來是「自私「的表現。但是,越是」自私「的人,心理越健康。

自私,不是犧牲別人來成全自己,而是能坦率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不斷地和別人建立關係,進行情感上的交流。

結語

被幫助,是一種幸福,在你請求幫助的瞬間,你們就建立了情感上的連接,只要不是嚴重影響別人的過分請求,別人反而會喜歡上你。

列夫·托爾斯泰說:「在很大程度上我們並不是因為別人對我們好而喜歡他們,而是因為我們對他們好。 「

富蘭克林效應告訴我們:讓別人對你感興趣的方法不是你去幫助別人,而是讓別人幫助你。

當然了,能被人喜歡的人,自然都是心理健康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男人更喜歡那些,「漂亮」的女人?
你比鏡子中的自己至少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