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從「海標槍」到「海蝰蛇」:英國皇家海軍的現代區域防空導彈

從「海標槍」到「海蝰蛇」:英國皇家海軍的現代區域防空導彈

GWS-30「海標槍」防空導彈系統於上世紀60年代研製,於1973年首次部署在82型驅逐艦HMS Bristol「布里斯托」號上。「海標槍」防空導彈系統是英國皇家海軍裝備的第二代區域防空導彈,取代了此前的「郡」級驅逐艦上笨重的「海參」導彈。

「海標槍」導彈是一款兩級衝壓發動機動力的防空導彈。發射時,導彈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工作2.5秒,將導彈的速度提升到2.5馬赫,然後脫落。以煤油為燃料的衝壓發動機使得「海標槍」的最高速度達到了3.5馬赫。「海標槍」導彈系統在作戰時由1022型遠程搜索雷達發現目標後,依靠艦上搭載的909型火控雷達跟蹤與鎖定目標,並提供導彈發射後的目標引導。

「海標槍」導彈最初設計時主要針對的目標是中高空飛行的飛機類目標,由於技術的限制,其剛服役時無法有效應對掠海目標。在1982年爆發的馬島戰爭中,「海標槍」導彈發射了26枚,但是其表現差強人意,只確認擊落了6架敵機。但是到了海灣戰爭中,「海標槍」導彈的表現卻極為出色,攔截了一枚「蠶」式反艦導彈,這是人類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實戰成功攔截反艦導彈。

儘管在實戰中,「海標槍」導彈系統的表現一言難盡,但是最初的Mod 0型「海標槍」系統在可靠性方面一直倍受英國皇家海軍詬病。其安裝在42型驅逐艦前甲板上的發射架,一直受到了高海況時進水的困擾,直到80年代後期升級為Mod 1型時,才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升級後的「海標槍」雖然變得成熟,但是其性能遠遠落後於美國海軍此時裝備的「宙斯盾」系統,無法有效防禦飽和攻擊。最終,「海標槍」導彈於2012年退出現役。有趣的是,由於接替42型驅逐艦的45型驅逐艦推遲服役,最後退役的兩艘42型驅逐艦「約克」號與「愛丁堡」號在其服役的最後一年時間內,是沒有防空導彈的。

45型導彈驅逐艦服役後,英國皇家海軍擁有了全新的區域防空系統。英國皇家海軍將這套區域防空系統稱為「海蝰蛇」,由S1850M對空警戒雷達、「桑普森」相控陣雷達與「紫菀15/30」導彈組成,具備很強的作戰能力。

與全部由英國研製的「海標槍」不同,「海蝰蛇」系統是歐洲跨國合作的產物。雖然英國因為與其他國家在「地平線」項目上產生了分歧,自己研製了「桑普森」雷達與45型導彈驅逐艦,但是英國參與了「紫菀」導彈的部分研製工作。英軍第一艘45型導彈驅逐艦「大膽」號於2009年7月服役時,「紫菀」導彈尚未研製完成,直到一年後,才具備了區域防空作戰能力。

在「海蝰蛇」導彈系統中,「紫菀15」導彈可以執行中近距離的點防禦任務,其有效射程約為30公里,最小有效射程為1.7公里。主要執行區域防空任務的是「紫菀30」導彈,最大射程約為120公里。

「紫菀」導彈最大的特點是其極高的機動性。除了傳統的彈翼之外,「紫菀」導彈使用了直接推力控制(PIF)技術,在彈道終端最關鍵的攔截階段中以側向推進器直接產生反作用力,推動彈體撞向目標,而不是倚賴彈翼控制。導彈的側向發動機位於彈體重心處,總共有四個側向噴嘴,每個噴嘴間隔90°,各噴嘴間不同的推力矢量組合可產生不同的側向推力。當「紫菀」導彈接近目標時,啟動位於彈體重心處的小型發動機,直接將導彈推向預定撞擊目標的攔截點。應用PIF技術後,「紫菀」導彈的最大可用過載高達60G。

「紫菀」導彈在發射後使用慣性導航系統導航,在中途飛行階段時,火控雷達將保持對目標的掃瞄,周期性地將目標資料上傳到導彈,以提供中途引導。當接近目標後,「紫菀」導彈機動彈載主動雷達,鎖定目標。其15千克的定向爆破破片戰鬥部雖然重量不大,但是配合極高的攔截精度,殺傷威力相當可觀。

在2018年,「鄧肯」號導彈驅逐艦在黑海地區部署時,「海蝰蛇」系統展現了良好的作戰性能。其先後跟蹤了17架次俄羅斯的戰鬥機,如果在戰時,「海蝰蛇」系統對這些戰機的威脅將是致命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巨浪的日常研究 的精彩文章:

作為中國目前能夠出口的最新型戰機,最有可能購買殲-10C的是哪個國家?
給155mm炮彈裝上衝壓發動機?理想和現實是有巨大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