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愛咬人,壞毛病絕不能慣著?這得看情況!

孩子愛咬人,壞毛病絕不能慣著?這得看情況!

傍晚,阿美讓老公陪兒子軒軒在客廳玩一會兒,自己到陽台收衣服。不一會兒,阿美聽到了老公「啊」的一聲尖叫,抱著衣服慌忙跑進客廳,想看看出什麼事了。原來,兩人原本玩得好好的,軒軒冷不丁抓起爸爸的手,猛地咬了一口。阿美哭笑不得,忙幫老公上了點葯。不過,阿美注意到,八個月大的軒軒,最近好像特別愛「咬」,不管是什麼東西,抓住就咬,還特別喜歡咬人…

孩子愛咬人,不是阿美一個人的困惑,許多帶孩子的家庭都要經歷這麼一個「特殊時期」,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著作《兒童微行為心理學》中有言:「兒童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心理學解釋」,關於孩子咬人的事,也有它的心理學依據。

依據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研究,一歲內的嬰兒正處於「口欲期」,這意味著他們通過像吸吮、吃喝、啃咬等口部動作來完成自己的各種慾望。這個時候的孩子,用口來認知世界和滿足自我,所以像軒軒那樣,有啥咬啥,甚至咬人,都是正常的現象,寶媽不必擔心。

另外,寶寶通常在六個月左右開始長牙,這個過程,牙齦上的神經末梢會受到刺激,出現牙齦紅腫、發癢的情況,這時候寶寶也可能通過啃咬來緩解這種不適感。

對於「口欲期」或長牙期的孩子,不需要刻意去矯正孩子的啃咬行為,反而要讓他們提供啃咬的方便。如果在一歲半以前,孩子的咬食需求得不到滿足,可能會使「口欲期」延長,讓孩子更愛亂咬,這也是心理學領域中提到的「過度補償」現象。所以在此期間,家長要滿足孩子的需求,比如提供磨牙餅乾、咬咬樂等磨牙食品和玩具,供孩子咬食。當然,給孩子買咬咬玩具時,要注意選用安全無毒的,還要經常清洗消毒,確保衛生。

「口欲期」和長牙並不是孩子愛咬人的唯一解釋,也不是過了一歲,孩子就不愛咬人了。在心理學上,還有「物權敏感期」這樣的概念存在。所謂的「物權敏感期」,是指孩子在兩歲左右,會對物品的佔有特別敏感,比如會覺得東西都是自己的,別人動不得,但是這時候的孩子又不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訴求,所以在「物權」受侵犯的情急之下,「咬人」就成了最直接的抗議方式。當然,也有些孩子愛咬人的習慣,只處於一種純粹的模仿。大人逗孩子或者表示親昵,有時候會象徵性地咬咬孩子的小手或腳丫,這可能也會成為孩子的模仿對象,只不過,孩子下嘴,可能就沒了輕重。

以上兩種情況下,咬人就不值得鼓勵了,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咬人是會痛的,不能隨便模仿。在孩子憤怒或恐懼的情況下,要及時進行安撫和疏導,讓孩子明白咬人不是唯一的抵抗方式,也可以大聲說不,或者尋求爸爸媽媽的幫助。對於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家長也應當及時地傳授交際的技巧,避免讓孩子用咬人這種不恰當的表達方式。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群美育兒,讓我們用最好的方式陪孩子長大。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群美育兒 的精彩文章:

意外很多,家長們可要小心,別讓自己的孩子遇上!
孩子被卡喉嚨,吃一大口飯就能解決?別傻了,這隻會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