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骨子裡不快樂,自卑的人,原生家庭階段都有這樣的經歷

心理學:骨子裡不快樂,自卑的人,原生家庭階段都有這樣的經歷

即使事情一切順利,你是否也會有忐忑不安的情緒,總感覺會有變故發生?

即使自己有所成就,你是否仍會自卑,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即使達到了夢寐以求的目標,你是否只是開心一陣,緊接著就陷入焦慮不安?

事實上,那些骨子裡自卑、不快樂的人的悲傷是來自潛意識深處的,外界的順利、家庭的和睦都不能讓他感覺到真正的開心。

當然,骨子裡悲傷的人,其外界環境也通常是艱苦的,或者說有一個痛苦的原生家庭,因為人的內心世界和外在環境其實互為鏡像。

當你仰天長嘆,責怪命運不公之時,其實改變命運的方法就在你的身上。

原生家庭決定命運

原生家庭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案例

一位女士,各方面條件都很好,但她經常鼻青臉腫的去上班,因為她丈夫家暴。

第一任丈夫家暴,她離婚了;第二任丈夫還家暴,她又離婚了。

有個好男人一直在追求她,這個追求者別說對女人暴力了,甚至從來都不和女人吵架。

這位女士離婚後,他更用心地追求她,女士被打動,於是和他結婚了。

結婚後的第二周,她又被打了。

好像是因為做菜鹽沒放對,結果越吵越激烈,吵著吵著,女人突然對男人說:你是不是想打我了?像我爸打我媽一樣!

男人說,怎麼可能,我今天和你吵架都很奇怪,我平時都不和女人吵架的。

結果這個女人歇斯底里起來,開始大喊:你就是想打我!打呀!打呀!不打你不是男人!

她剛喊的時候,男人沒做什麼,但她癲狂地喊了很多次後,男人腦袋突然一片空白,然後一拳揮了出去,將他最愛的女人打倒在地。

表面上看,是這個女士的「命」不好,接二連三遇到家暴,而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這個女士在潛意識深處希望這樣,或者說她認為自己人生就該如此。

後續的心理諮詢過程中我們發現,在女士的原生家庭中,父親是一位施暴者,經常對母親施暴,而她也就在潛意識深處認為:自己將來也會成為丈夫施暴的對象。

人格心理學觀點認為,人的性格在6歲以前形成,而這個階段基本都是在原生家庭中度過的。所以,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性格的縮影。

性格決定命運,所以原生家庭決定著我們的命運。

正如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

英國心理學家溫妮科特曾提出過一個概念:抱持性環境

溫尼科特認為,每個嬰兒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很多負面情緒,因為養育者不可能第一時間滿足嬰兒的所有需求。

當嬰兒表達負面情緒時,如果撫養者能夠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看到父母在應對他們的憤怒後能夠安然無恙。

這個時候,孩子會將父母對自己的態度內化成自己對待自己的態度,能坦然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不會壓抑自己的情感。

同時,成長過程中,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能給予鼓勵和支持,讓孩子知道自己會成功,即使失敗了也沒關係。那麼孩子就會形成自信,在今後的人生中敢於接受挑戰,贏得挑戰。

接納與支持,是抱持性環境的兩個基本特點,但是這卻很少有養育者能夠做到。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聽話教育。

我們不允許在父母面前表達負面情緒,一旦哭鬧起來,一頓打是在所難免的。

在學校,我們要聽老師的話,那些「聽話」的好孩子總是能得到更多的誇讚和獎勵。

孩子對事情是沒有分辨能力的,當他表達情緒時受到了懲罰,他就會認為這是不對的,不應該的。

當他長大後,即使環境和能力都發生了改變,但是他仍然會活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之中。

一個自卑的人,也許在童年時經歷了太多的不被認可;一個不快樂的人,也許從小被告知要有憂患意識,不能太樂觀。

不過,父母給你的不一定是對的,當你成人之後,你有了足夠多的能力去改變這一切。

你可以樂觀,可以自信,可以被人認可。

當然,你先要相信,相信這一切都可以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永遠不要在朋友面前提這三件事,否則他們會遠離你
食指比無名指長的人更女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