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末大官紛紛辭職,只為轉行從事這工作,現代人想入這行也很難

清末大官紛紛辭職,只為轉行從事這工作,現代人想入這行也很難

中國古代人的思想非常封建,讀書考科舉走仕途,是當時所有男子的夢想。除了為官入仕之外,好像其他所有的職業都屬於無可奈何之選。尤其是經商之人,在古時候地位是非常低的。即便家財萬貫,也被人看不起。但在清朝末年,大大小小的京官們卻紛紛選擇了辭官,主動丟掉自己的金飯碗改行。而他們改行改的還都一樣,辭官之後全部回鄉做了私塾老師,這是為什麼呢?

劉光第曾在刑部任職,他當時的官位不大不小,在朝中勉強也有點人脈。以劉光第當時的官位,他一年的薪俸大概在50兩銀子左右。而劉光第是一個非常清廉的人,雖然在刑部任的是肥差,但是他從不願私下收受賄賂,沒有什麼灰色收入,因此過得也十分拮据。劉光第在京中任職之後,就把自己的妻兒老小都接到了京中。

以他的收入,在京城中是根本買不到合適的房子的。於是劉光第就在京城郊區,買了幾間破房子。劉光第買下這些房子的時候,房子的屋頂都是破的,四面漏風。劉光第用剩下的錢勉強修繕了一下,就立刻帶著家人搬了進去。因為時局動亂,所以京城的物價後來是越來越高。以劉光第的收入,他甚至連米都買不起了。

為了果腹,一家人只能經常以紅薯、玉米等為食,吃白面饅頭對他們來說都很奢侈。而劉光第在京中做官,在劉家宗族裡來說算是出人頭地的了。所以三不五時的還有老家的族人來京中投奔劉光第,劉光第就要盡到地主之誼,管這些族人的吃喝拉撒。後來,劉光第的弟弟進京讀書,在劉光第家中一住就是好幾年。他原本以為進京住在當官的哥哥家,就是享福來了。

但沒想到在京中過得還不如在老家,每天連飯都吃不飽。劉光第的破房子旁邊有一個朝廷開的粥廠,時不時會有施粥的善舉。每到粥廠施粥的時候,劉光第的妻子就拖家帶口去排隊喝粥,也就這時候能湊合吃個飽飯。

劉光第的一個叔叔,靠販鹽發了大財。他後來經常接濟劉光第,一個月給劉光第200兩銀子,供他們一家人生活。如果沒有這個叔叔,僅靠著劉光第掙得那點子俸祿,劉光第一家早就餓死了。劉光第的事情並不是個例,在清朝末年,清朝六品文官一年的俸祿也不過才60兩。這60兩還要養活一家老小,確實是有點少。

而做官免不了有吃喝應酬和人際交際,這就更要捉襟見肘了。而清末朝廷腐朽,做官也搏不出什麼前程來。所以不少官員們紛紛辭職回鄉,在鄉下開私塾做老師。當老師是可以收束脩的,逢年過節學生們還要有所表示。根據統計,清末書院的教師,一年至少能掙200到300兩白銀,可比當官掙得多得多了。即便在現代,做老師也是很熱門的職業。不過想要做老師,門檻也很高,首先必須要考到教師資格證才可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心可法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一女肉身菩薩,死後身體出現變化,專家稱科學難以解釋
教科書中的《月光曲》,真正主人不是貝多芬,而是一位16歲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