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擊落烏克蘭客機的責任方到底何背景?未來有很強能力左右伊朗政局

擊落烏克蘭客機的責任方到底何背景?未來有很強能力左右伊朗政局

伊朗的政治體制是宗教界指導世俗民選政治人物施政,這種體制的關鍵在於宗教界與世俗政治之間的動態平衡。不過有意思的是,由於宗教界對於世俗事務確實缺乏足夠的能力,因此世俗官員相對於宗教人士有著天然的優勢。伊朗政治內部存在著不平衡的狀態。

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成功後,霍梅尼就將伊斯蘭革命衛隊作為自己權力的重要來源之一。伊斯蘭革命衛隊是霍梅尼手中的一支武裝力量,起源於1979年伊斯蘭革命初期形成的三個委員會組織,包括革命委員會、革命法庭和治安委員會。治安委員會主要負責為前兩者提供武力支持,其主要成員多來自於革命運動過程中的大學生以及平民階層。到1979年5月5日,這些團體被合併為伊斯蘭革命衛隊。1979年12月4日,阿亞圖拉·霍梅尼正式批准成立革命衛隊,官方層面將該部隊正式合法化。革命衛隊在霍梅尼的概念里同時扮演著軍隊和警察的雙重職能,在初期的實踐中同樣是扮演打擊巴列維王朝支持者、庫爾德土庫曼阿拉伯獨立運動以及前伊朗帝國武裝部隊軍官的角色,並且在一年之內從6000人擴張到10萬人。

儘管霍梅尼反覆強調革命衛隊不應該被政治化,但事實上在霍梅尼死前伊斯蘭革命衛隊就已經政治化了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革命衛隊在戰爭中積極地扮演著動員大眾參戰的角色,他們發動的「人浪」攻勢讓全世界記住了伊朗的革命狂熱。而在伊朗穩住戰線後,革命衛隊作為霍梅尼最重要的支持者,他們堅決執行霍梅尼的主張,並且也利用霍梅尼對他們的支持態度不斷擴張自身。革命衛隊發動了佔領美國大使館事件,並利用這一機會迫使巴扎爾甘辭職併流亡,隨後他們堅決反對巴尼·薩德爾統一伊朗武裝力量的主張,最終迫使巴尼·薩德爾在1981年辭職而後流亡。而這兩位總統的離開,最終宣告霍梅尼的伊斯蘭共和黨真正奪取了伊朗的政權。革命衛隊還與伊朗軍隊關係微妙,儘管一起與伊拉克人作戰,但革命衛隊與伊朗正規軍的摩擦越來越大,革命衛隊的野心也不斷膨脹,最終不顧陸軍的反對,在1986年革命衛隊成功說服了霍梅尼向巴士拉地區發動大規模「曙光」-8號進攻,最終釀成軍事災難,雖然佔領了伊拉克的法奧,但伊朗參戰的16萬人中有高達8萬人傷亡。

在兩伊戰爭結束、霍梅尼去世後,革命衛隊在政府中的地位顯著下降了,精神領袖成為革命衛隊的支持者,而政府則開始更多依靠正規軍,並對革命衛隊里瀰漫的狂熱思想感到棘手。拉夫桑賈尼擔任總統後,著手限制革命衛隊的規模和裝備水平,並把巴基斯民兵從革命衛隊中分離出來以實現制衡。不過,革命衛隊堅決反對拉夫桑賈尼將革命衛隊編入正規軍的想法,並且不斷向民選政府展示肌肉,從而成功地保持了其12.5萬人的規模和相當於完整海陸空三軍的組織架構。拉夫桑賈尼為了避免革命衛隊干預政治,給予了他們許多經濟優待,然而這毫無疑問又增加了革命衛隊干預政治的能力。哈梅內伊擔任最高精神領袖時權威遠不如拉夫桑賈尼,面對強勢的老同僚,哈梅內伊更多地依賴於革命衛隊的支持。依靠著哈梅內伊的支持,革命衛隊利用基金公司(Bonyads)獲得了大量的戰後重建合同,開始初步的捲入經濟。

到了哈塔米時期,革命衛隊干預政治的決心更強。1997年伊朗總統選舉,以改革姿態參選的賽義德·穆罕默德·哈塔米試圖改變伊朗過於保守的內政和外交政策,這引起了保守派的不滿。作為保守派和核心力量,革命衛隊穆赫辛·雷扎伊(Mohsen Rezai)公開要求革命衛隊成員給強硬候選人投票,而哈塔米當選後,1997年7月19日,革命衛隊24名高級指揮官這保守派報紙上發表公開信,「希望」哈塔米遵循「伊瑪目的路線」,這也是第一次革命衛隊公開對改革派施壓。為了打壓「強硬派的堡壘」,哈塔米利用幾位政治人物遇害案件打擊和削弱了伊朗情報與國家安全部,結果革命衛隊藉機進一步擴張。正是在哈塔米時期,革命衛隊開始公開進入政治領域,2003年的市政選舉中,革命衛隊參選人獲得了眾多省市議會席位,而後2004年的議會選舉,革命衛隊佔據最高立法機關290席中的80席,政治資源大幅度擴張。

2005年伊朗總統選舉,所有4個總統候選人伊斯蘭革命衛隊前指揮官穆赫辛·雷扎伊(Mohsen Rezai)、執法部隊參謀長穆罕默德·巴克爾·卡里巴夫(Mohammad Baqer Qaliaf)、最高安全理事會秘書阿里·拉里賈尼(Ali Larijani)以及德黑蘭市長艾哈邁迪·內賈德都是伊斯蘭革命衛隊的高級成員和兩伊戰爭的老兵,最後內賈德當選總統,他的首任內閣中有9人為前革命衛隊成員,而議會中革命衛隊成員則影響了行政審批手續,大量革命衛隊成員進入政府,並形成強大的行政權力,進而順勢重新控制了巴斯基民兵,人事也向著正規軍滲透。這種擴張也進一步導致2008年議會選舉中革命衛隊力量的擴大,並在2009年大量介入總統選舉,並在之後的大規模抗議中鎮壓示威民眾。

當然,擴張的體系背後還有一大批企業,2009年革命衛隊就控制了超過100家公司和企業,管理資產120-150億美元。在兩伊戰爭結束後,革命衛隊利用重建計劃大量介入了基建領域,並且將建造的社會公共住房按照與革命衛隊關係遠近進行分配。戈爾博集團(GHORB)是革命衛隊所擁有的大型集團之一,該集團由革命衛隊首席指揮官領導,其董事局成員包括聯合部隊司令、伊斯蘭革命衛隊五個分支部門的首領(衛隊陸軍、空軍、海軍、聖城旅以及巴斯基武裝力量)、伊瑪目海珊大學校長、伊斯蘭革命衛隊合作基金會會長以及革命衛隊自給部門部長。利用這些關係,戈爾博集團可以輕鬆獲得國有銀行資金貸款,並且還不用納稅,從而獲得豐厚的利潤並進入油氣這類關鍵領域。革命衛隊還常常反對對外開放,反對外國資本進入,並且大量參與了走私。因此,革命衛隊的經濟利益也使其更為保守化。而且組織大了,派系就出現了,2005年的四個候選人中,雷扎伊代表的是革命衛隊的主流成員,卡里巴夫和拉里賈尼屬於有革命衛隊背景的務實派,而內賈德更多的是接近巴斯基民兵所代表的中下層成員。內賈德的一些政策對於革命衛隊並不有利,這與內賈德尋求更大的權威有關,但他的政策同樣沒有能夠觸及革命衛隊的核心,相反,革命衛隊仍然在內賈德時期得到了巨大的擴張。

2013年上台的魯哈尼則開始以其他方式削弱革命衛隊的經濟利益,整體思路是依靠最高精神領袖調整革命衛隊的經濟職能,而非簡單的否定。魯哈尼削減了巴斯基民兵的預算,並拒絕增加革命衛隊的預算,不過仍然承認革命衛隊的經濟地位。當然,革命衛隊的利益結構猶在,根本問題仍然是伊朗最高精神領袖需要單獨一套武力系統來制衡世俗政府,因此魯哈尼能夠削弱革命衛隊的原因還在於最高精神領袖的地位還比較穩固。這是個動態平衡,並不是靜態的。

本次伊朗承認擊落烏克蘭PS752航班後,革命衛隊的責任是肯定無法甩掉的,而且最高精神領袖也震怒,此事必然會讓革命衛隊受到不小衝擊。務實派藉機打壓革命衛隊應該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不過革命衛隊的基礎仍在,也不可能真的傷筋動骨。哈梅內伊離開後,革命衛隊未來的角色將是極為微妙而有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中文有硬傷需要彌補,學英語不是不愛國,反而會是很好的工具
解放軍海軍大量新艦艇入列帶動新需求,直升機數量需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