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投票結果出來了,這個島今年會獨立么?

投票結果出來了,這個島今年會獨立么?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332-又一個獨立公投

作者:德米特里

製圖:孫綠 / 校稿:酸奶 / 編輯:養樂多

2019年11月23日,巴布亞紐幾內亞東部的布干維爾自治區(Bougainville)舉行獨立公投。上個月結果出爐,在參與投票的18.1萬人中,有17.7萬支持布干維爾從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

巴布亞紐幾內亞東端的多個島嶼

組成了布干維爾自治區

(以布干維爾島為主)▼

儘管該公投不具備法律效力,但大勢所趨的民意已經不可阻擋,而且布干維爾政府已經獲得了以地區大國澳大利亞為首的國際支持。可以預見,巴布亞紐幾內亞政府承認布干維爾的獨立,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布干維爾自治區旗幟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u_uhoo)▼

這場獨立公投也為布干維爾與巴新中央政府數十年的和平進程和漫長的戰後相互敵視畫上了一個句號。

從北所羅門到布干維爾省

布干維爾島及其附屬島嶼,位於大洋洲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東部,被熱帶雨林覆蓋,島上生活著獨特的美拉尼西亞原住民,地理上屬於索羅門群島,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都被稱為北所羅門。

巴布亞紐幾內亞所在的主要幾座大島

(還有大量的小島和群島)

(底圖來自:shutterstock@AridOcean)▼

1768年 法國海軍上將路易斯·安東尼·布干維爾成為了首次登上該島的西方人,這座小島因此得名布干維爾島。

路易斯·安托萬·德·布干維爾

法國在大航海時代的海軍上將和探險家

也是為法國的殖民事業和海上爭霸立下了汗馬功勞

(圖片來自:wikimedia@Jean-Pierre Franque)▼

地理大發現後,西方開啟了殖民全世界的步伐。而北所羅門地區則因為地處偏遠,躲過了第一波殖民掠奪。但運氣不總是站在他們一邊。

19世紀後期,鐵血宰相俾斯麥統一了四分五裂的德意志諸邦。作為西方列強的後起之秀,德國開始了各方面與英國等老牌歐洲強國的爭奪。其中也包括了對海外殖民地的擴展。1885年,德國與荷蘭、英國共同瓜分了新幾內亞島,建立德屬新幾內亞公司。

德屬新幾內亞公司旗幟▼

由此,在新幾內亞島上形成了北德屬新幾內亞,南英屬巴布亞的格局。德國開始進一步尋求染指整個索羅門群島以及太平洋上的其它島嶼,組成德意志帝國太平洋保護領,與英國在太平洋的勢力範圍形成了直接對抗。

1884年,德國人在德屬新幾內亞升起國旗

(圖片來自:wikipedia@Dr. Otto Finsch)▼

1900年,英德就對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劃分進行了談判,英國欲犧牲在薩摩亞的利益換取索羅門群島。談判過後,德國保留了布干維爾島在內的北索羅門群島。從此,布干維爾島就成為了德屬新幾內亞的一部分。

英國人用薩摩亞交換了德國手上的部分索羅門群島

德國仍保留布干維爾島在內的北索羅門群島

所以德國在太平洋群島的勢力就包括了:

新幾內亞島北部、薩摩亞、北所羅門、北部的其他群島

(圖片來自:wikipedia@Quintucket)▼

一南一北瓜分了今天的巴布亞紐幾內亞

布干維爾島則劃在德國這一邊

(1906年英國陸軍部繪製地圖)

(圖片來自: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圖書館)▼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國際聯盟委託澳大利亞託管德屬新幾內亞。二戰期間,該地曾被日本佔領,戰後繼續由澳大利亞進行託管,澳大利亞也因此成為了在該地影響力最強的大國。

作為大洋洲第一大國

加上之前英帝國時代的歷史

澳大利亞對北邊的新幾內亞島心心念念

並不是沒有理由的

(底圖來自:shutterstock@Anton Balazh)▼

1949年,在澳大利亞的主持下,原英屬巴布亞和德屬新幾內亞合併為巴布亞紐幾內亞領地。直到1975年該國獨立,依然尊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以總督代行女王權力。

英屬巴布亞 德屬新幾內亞

也就是今天的巴布亞紐幾內亞了

國旗上是該國著名的極樂鳥▼

而布干維爾,在這個國家裡始終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地理上遠離新幾內亞島造成了對中央政府的疏離感,人種的差異更讓布干維爾居民不認同自己的巴新國民身份:新幾內亞島民是棕色膚色的南島人種,而布干維爾人則是澳大利亞-尼格羅人種的血統更多,皮膚黝黑,外貌與新幾內亞島民完全不同。然而人種差異構不成什麼關鍵影響力。

巴布亞紐幾內亞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城市

而更廣袤的內陸、雨林、孤島中散落著大大小小的社會

該國的語言也極其多

不同族群之間難以認同彼此也是正常的

(巴布亞紐幾內亞語言地圖)

(圖片來自:wikipedia@MToumbola)▼

1966年,澳洲當局在布干維爾發現了潘谷亞銅礦,隨後陸續發現了銅、金、磁鐵等礦藏,礦石的儲量達9億噸。巨大的礦石儲量引起了澳大利亞的興趣,於是在未通知當地民眾的情況下就派出工人和技術人員,在軍警的保護下進行開採。他們直接告訴當地居民,「你們的土地已被澳大利亞政府所收管。」

布干維爾島銅礦有限公司

但布干維爾當地人只能分到極低比例的利潤

(圖片來自:Wikipedia@Robert Owen Winkler)▼

澳當局的礦石開採採取的是露天開採方式,嚴重破壞了島上居民賴以生存的環境,而且礦石開採也沒有給島民帶來任何利益,引發了布干維爾居民對外來管理者的不滿。

帶給當地的是河水有毒,新生兒先天缺陷,物種滅絕

(圖片來自:Wikipedia@Robert Owen Winkler)▼

這種不滿情緒持續發酵,以至於在1975年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的同一時間,布干維爾人決定另起爐灶,宣布自行獨立,成立北所羅門共和國。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人口已經夠少的了(800W )

布干維爾的人口更少(20W左右)

「北所羅門共和國」想獨立

旁邊兩個大鄰居都不答應的話,幾乎就不可能

(圖片來自:Wikipedia)▼

然而這個新成立的國家並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承認。在澳大利亞政府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打壓下,北所羅門共和國僅存在半年,就併入了新獨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成為了該國的布干維爾省。

巴布亞紐幾內亞與布干維爾自治區▼

血與火的自治權

北所羅門共和國被取消後,布干維爾人民的獨立意識並未消失。宣告獨立雖失敗,當地不滿情緒和分離主義運動反而日漸升溫。

作為巴新最富有的省,這裡民眾的生存環境卻不盡人意。中央政府對布干維爾資源的持續破壞性開發和不顧當地居民的利益,加劇了布干維爾人的獨立意識。布干維爾銅礦是巴布亞紐幾內亞出口和財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但這些收入很少用於改善當地居民生活,還造成了環境污染。

在出口結構中,石油天然氣越發重要

但銅仍是傳統大項

(巴布亞紐幾內亞2017年出口)

(圖片來自:Wikipedia@Alexander Simoes, Cesar Hidalgo, et)▼

不滿終於爆發。1988年當地人弗朗西斯·奧納振臂一呼,得到了數萬島民的響應,在島上的叢林里建立起了武裝集團「布干維爾革命軍」。該武裝集團初期的活動主要是對礦業公司進行破壞和騷擾,最終導致當年12月礦山被迫關閉。

島上人口不多,大部分土地為叢林所覆蓋

礦區則建在內陸雨林深處

面對叢林游擊隊的騷擾確實沒什麼好辦法

(圖像來自:NASA)▼

巴新政府隨後對重要城鎮與礦區進行宵禁,希望遏制衝突的發展,不過為時已晚。布干維爾與巴新政府多年積壓的矛盾最終爆發,布干維爾叛軍逐步壯大,最終釀成了曠日持久的內戰。

布干維爾島不算大

雨林中的大型礦區在衛星圖上也頗為顯眼

圖為著名的潘古納銅礦

(圖像來自:google map)▼

1990年,叛軍宣布成立「布干維爾臨時政府」,獨立聲明得到了索羅門群島政府的支持。巴新政府隨即對該島實施經濟封鎖,並派兵加以鎮壓。在戰爭進行一年後,雙方曾短暫達成停火協議,但矛盾始終不可調和,隨即重新開戰。布干維爾獨立戰爭前後進行了長達十餘年,有兩萬人因此喪生,相當於布干維爾全島7%的人口。

長期的內戰對於在該地有重要影響力的澳大利亞等大國來說,也是利益的損害。於是在紐西蘭的斡旋之下,雙方達成停火協議,聯合國也派出了和平觀察團督促雙方停戰。2001年,巴布亞紐幾內亞和布干維爾簽訂《布干維爾和平協定》,標誌著長達十二年戰爭的結束。

該協定規定了布干維爾可以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主權歸屬之下成立自治政府,也就是現今的布干維爾自治區,並且允許布干維爾在2015-2020年進行獨立公投,決定是否脫離巴布亞紐幾內亞正式獨立。

但革命軍的領導者弗朗西斯·奧納對此並不買賬,在軍隊的支持下,他在布干維爾島上自立為國王,導致和平協定難以落實。

2005年6月,英國人內比斯特和澳大利亞人理查德駕駛飛機到達布干維爾島,沒有人知道他們此行的目的,以及和奧納代表的革命軍說了什麼。但是不久,革命軍就發表聲明,說聯合國已經接納了弗朗西斯·奧納領導的「布干維爾王國」,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派出的「特使」——「內比斯特男爵」和「理查德王子」負責處理相關事宜。

聲明發出後,英方稱這只是奧納自導自演的一場騙局,輿論嘩然。自此布干維爾革命軍的信譽損失殆盡。幾日後,年僅52歲的奧納突發傷寒猝死,布干維爾陷入混亂。

混亂很快就在外部勢力的干涉下被平息,在澳政府和巴新的主持下,布干維爾進行了大選,成立布干維爾自治政府。這場大洋洲自二戰結束以後最大的衝突,終於落下了帷幕。

混亂得以平息,自治政府繼續

但獨立公投這一關早晚還是給來

(圖片來自:wikipedia@Isaac Sutcliffe)▼

獨立公投

根據《布干維爾和平協定》,布干維爾可以在2015-2020年之間舉行獨立公投。經過兩次推遲,公投在2019年11月23日舉行。結果,獨立派以98%的壓倒性優勢勝出。

真壓倒性多數

(圖片來自:wikipedia)▼

巴布亞紐幾內亞政府並不想就這麼輕易地放棄這座擁有巨大礦藏的島嶼,因此在公投結束後始終以進行對布干維爾地區和平協定履行評估為由,拒絕承認布干維爾獨立。

和平協定規定,布干維爾應銷毀並限制島上的武器流通。但是布干維爾島自二戰以後,各部族就一直有私藏武器的傳統,這些武器很多是二戰日本佔領期間遺留下來的,在布干維爾獨立戰爭期間發揮了很大作用。

布干維爾島有70餘個部落,他們各自為政,布干維爾獨立政府很難要求各部落上繳或銷毀武器。這為巴新政府拖延承認公投結果留下了很大空間。

而且如若布干維爾獨立公投獲得了承認,該政府也很難維持一個事實獨立狀態。

據澳大利亞媒體的報道,布干維爾只能滿足自身60%的經濟需求。落後的生產方式和巴新政府的經濟封鎖使得很多布干維爾居民甚至沒有現金貨幣,只能依靠農漁業生產維持生計。即使擁有著潛力巨大的礦藏,布干維爾本身也並沒有相應的開採能力,短期內還需依靠外部勢力來進行採掘。

這樣的城鎮應該是島上最大的定居點了

真「小國寡民」(布干維爾島-阿拉瓦)

(圖像來自:google map)▼

誠然財政上的自力更生並不是一個國家獨立的絕對前提,但以布干維爾的地緣位置,如果沒有全球性大國的支持,它所能依靠的也只有巴布亞紐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兩國,那即使獨立了也相當於沒獨立。

獨立的布干維爾人也不甘願再受巴布亞紐幾內亞政府的掣肘,雙方之間的裂痕依然難以彌補。有當地人表示:「這裡有一場戰爭,它還沒有結束。」

對布干維爾人民來說,和平不僅僅意味著結束武裝衝突,它包括經濟復甦、基礎設施恢復、教育和民眾精神的康復。

公投結束,布干維爾即將從自治政府向新的領導方式過渡,如何能促進該地長期的和平與安全,塑造一個繁榮發展的未來,這對於布干維爾人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Keith Michael Taylor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誰創造了澳門 地球知識局
一文看懂,伊朗在伊拉克的代理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