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給孩子過生日,不是讓家長相互攀比,這些意義為人父母都得懂

給孩子過生日,不是讓家長相互攀比,這些意義為人父母都得懂

現今,絕大多數人都會在朋友圈曬自己家的大小事。前不久,我的朋友圈出現了一件趣聞:由於這兩位同事的孩子在同一個月份出生,並且也愛發生日party的靚照。可是每當寶貝生日宴那個月,我的朋友圈就會輪番被刷屏,各種比拼,各種好!羨慕這兩位小壽星的同時,也難免要思考:這兩位寶貝看到這些,會有什麼樣的心理呢?

這些行為正在潛影默化地塑造你孩子的「攀比」心理呢?


1.、過於溺愛孩子

「過於溺愛」是讓孩子形成「攀比」心理的最關鍵因素,主要表現在當孩子有任何物質的需求時,都會拚命地滿足。而這種表達方式,很容易令孩子價值觀偏離正軌,將孩子推向只單純追求物質享受生活的路上。其實,人的世界中不僅僅只有物質,還有精神。然而,缺失精神世界的人,猶如行屍走肉。讓你的還不要太注重物質,就不要過於溺愛他吧!

2、給孩子過於優越的物質條件

有時候,家長會潛移默化地將自己的虛榮心轉移到孩子身上,讓孩子無意間感受到「攀比」。這些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於人後,對孩子的吃穿用度極盡奢靡,這樣的做法無形中助長了孩子的攀比。

3、給予孩子不符合家庭條件的東西

可能自己早些年的苦過,就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因為物質問題而被別人瞧不起,所以當孩子說別人有什麼東西時,便也想辦法為孩子置辦一份,自己付出再多也在所不惜。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孩子會錯誤的以為面子是最重要的東西,長大後可能會為了外表的光鮮做出很多不合適的行為。

眾所周知,孩子的早期認識都是在模仿父母行為中認識到的。出生的孩子是很難有「攀比」心理,主要是期外部環境給予他的認知影響。生日是孩子的誕辰,也是媽媽的苦難日。多於相互攀比,直觀地會給孩子一個不好的心理。這樣不僅讓孩子生活變得物質化,而且極易讓孩子的「攀比」心理越發凸顯。

杜絕孩子的「攀比」心理養成,家長應該怎麼辦?

1、帶領孩子,通過學習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人在精神世界匱乏的時候,往往會過度追求物質世界的優越感,進而以此來滿足個人內在需求。而孩子的「攀比」心理,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匱乏。此時,家長們應該盡自己能力讓孩子擁有可以擁有的,每年一次的長途旅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給孩子精神上的富養,真正的有見識是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接受最糟糕的,無論如何都是一種經歷,內心的富足,不是物質能代替的。

2、時常反思,從自身一言一行中開始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最初的榜樣形象。家長的一言一行不僅影響的孩子的為人處世,更影響孩子的三觀建立。作為家長,平時大家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孩子,如果說家長自己都有攀比之心,孩子出現攀比也無可厚非了。培養孩子同樣重要的是要做到言傳身教。

3、以實踐來告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對於抽象概念,說教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攀比」心理是一種不良的行為,因此家長應該身體力行地告訴孩子,依靠自己努力掙得錢才有成就感,所以不要瞧不起比他窮的孩子,也不要羨慕比我們家富的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自強自立的信念,是很重要的,畢竟沒人能永遠替他負重前行。我們要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幫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

其實面對孩子攀比這種情況,為父母者,努力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變得更好,也是為了孩子不再扣扣索索的活著,能夠有更加平和積極的心態去融入集體。教育不是百米賽跑,而是接力賽,為人父母,應盡量跑好這一棒。教育家經常把孩子比作一張乾淨的白紙,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在上面創造你的思想,演繹你的人生。

可見,孩子是如此之純潔,如此之乾淨。而往往很多家長自覺得不足為奇,無大礙,但是卻為你身邊的孩子輸入了不良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智慧的父母應該首先學會反思,從日常行為規範中,樹立正確的行為,正向引導孩子建立起健康的三觀,避開不良的心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考試,孩子做的全對,老師卻說「愁的我啊!」
家庭教育的正確方式:如何建立親子關係?建議家長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