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之前,作為父母,必須要做好這四件事

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之前,作為父母,必須要做好這四件事

一:認知情緒

有家長會在孩子出現哭鬧等行為時,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呵斥、制止,但是這種行為對於孩子的情緒管理來說,百害而無一利,雖然從表面上看,孩子停止了這種行為,但是家長的這種應對方式會導致孩子對自己的情緒產生認知偏差。

認知情緒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而接納情緒是認知情緒的第一步,家長首先要做到接納孩子的感受,之後在共情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去認識自己的情緒,即什麼是傷心,什麼是生氣,哭不是一個錯誤,大喊也不是沒禮貌。

當子能夠對自己的情緒產生一個客觀的認識後,才能真正冷靜的去尋找自己情緒背後的原因,從而真正的去解決問題。

二:梳理情緒

當孩子已經對自己的情緒有一定認知時,就可以開始帶孩子去尋找背後的深層原因了。

對於孩子來說,很多情緒都來自於內心的本能反應,而這個反應一定程度上由他對事物的認知所決定,如同一件事情,發生在同一個人的不同年齡或者同一個年齡但不同性格的人身上,所帶來的結果大有不同。

當孩子出現情緒體現時,是家長引導孩子了解情緒的最佳時機,溝通的過程中,家長應該學會共情,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並且要學會傾聽和重複孩子的話,並且根據孩子的表達,去引導孩子發現自己情緒背後的深層原因所在。

家長引導孩子了解情緒的過程,是引導孩子探尋自己內心的過程,也是一個促進良好親子關係建立的過程。

三:明確行為界限

在引導孩子進行情緒引導的過程中,家長應傳遞給孩子的信號是,你有情緒沒有錯,但是你的某種行為錯了,而這種錯誤行為是應該被制止的。

如當孩子去遊樂場時,很大的可能會因為玩具而和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因為其他小朋友搶你的玩具,所以你會生氣,但是你因為這個事情就去跟其他小朋友打架,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家長既站在了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維護了孩子的內心感受,同時又給孩子劃定了一個行為的規則界限,明確的告訴了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而家長的這種態度也可以讓孩子更好的接受,因為他們認為家長了解了自己的痛苦。

四:正確表達情緒

在這裡,我們要注意的一個誤區就是,學會情緒管理不代表要學會隱藏情緒,管理情緒最終是要孩子學會如何正確的表達情緒。

表達情緒的過程是孩子對自己情緒進行梳理並選擇正確的表達方式的過程,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逐漸學會和自己的某種情緒達成和解,也學會如何正確的去告知他人自己的感受,並且根據他人的回應進行自我情緒調節。

只有真正的認知情緒、梳理情緒並且了解行為界限,才能真的學會表達,最終真正的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的釋放情緒。

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緒沒有問題,出問題的是他們的錯誤行為。所有的感受,所有的願望都可以接受,但並不是所有的行為都是可以容忍的。父母的任務是為孩子的行為劃定界限,而非意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緒管理 的精彩文章:

異性之間,要想增進彼此的感情,就要掌握這些「情緒管理」的能力
永州經開區開展「壓力與情緒管理」公益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