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屹立不倒300年的日本「老乾媽」:威震全球,讓美國人愛上醬油

屹立不倒300年的日本「老乾媽」:威震全球,讓美國人愛上醬油

在中國,「老乾媽」是無人不知的國民生活必備,它憑藉8塊錢一瓶的辣醬,每天賣出130萬瓶,15年間產值增長74倍,可如今銷量也顯出頹勢。

文 |華商韜略吳蘇

在日本其實也有一家國民級「老乾媽」產品,它不僅有著長達300年的悠久歷史,還是日本乃至世界醬油市場的王者、壟斷品牌,這家老字號就是——龜甲萬。

深耕醬油業數百年,龜甲萬成績卓著,1949年就成功上市,堪稱全世界最早的醬油上市公司。

在日本醬油市場,龜甲萬擁有約31%的份額,其他份額則充斥著1400多家中小醬油廠。更關鍵的是,龜甲萬完全「佔領」了美國人的餐桌,海外市場銷售額75%、海外市場營收67%都來自美國。

更值得注意的是,龜甲萬不僅打開了美國市場,還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遠渡重洋,有一種流行說法是1956年時,美國人認識了給日本皇室供應醬油的龜甲萬,於是大規模引進開啟了日本醬油在美國的輝煌之路。

這樣一家「通吃」國內外的知名企業,是由一位叫真木茂的女子創立,此人堪稱日本「老乾媽。」1615年,為了避開戰亂,真木茂帶著小兒子在離東京較偏遠的農村定居,學習醬油釀造技術。

從真木茂開始,這個家族在300年間一直堅持「純釀造」、這樣一套流程下來,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化學合成的醬油,則要迅速得多,最快只需要幾個小時就能製作完成,但味道自然也大打折扣。

戰後,日本國內原料供應不足,連政府都主張用化學合成的方式製作醬油。即便如此,龜甲萬的經營者頂住壓力,不僅研發出利用大豆純釀造醬油的方法,還將技術和專利免費公開。

龜甲萬長期的堅持與開放,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市場份額也隨之暴漲。

與中國不同,日本料理則更喜歡講究食材的新鮮度和擺盤,對於這種做法,醬油這種調味料在日本餐飲文化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甚至有日本人稱,「醬油是日本人的第二條命。」

同樣在戰後,上世紀50年代,龜甲萬開拓北美市場,先後在美國的威斯康辛州、加州,還有新加坡、荷蘭,和中國台灣等地建起了醬油廠。

到2018年9月,龜甲萬在全世界擁有10個生產基地,產品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純釀造醬油的世界第一品牌。

之所以能在全球範圍內暢行無阻,是因為龜甲萬特別注意將產品特色與當地需求結合。比如,龜甲萬最初是用木桶盛裝醬油,出口到歐洲時則改用瓷器瓶子,因地制宜地迎合了當地需求,也成功吸引了大批歐洲消費者。

而對於美國消費者,龜甲萬不僅把美國人常用的食材運回日本研究,開發出最適合他們口味的醬油,更推出實用的食譜和烹飪書籍,舉辦烹飪比賽,讓醬油順著美食深入「滲透」他們的生活。

與此同時,日本料理風靡世界,龜甲萬醬油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歡迎。

但就是這麼一家醬油巨頭,中國市場卻並不買賬。

2009年6月,由龜甲萬集團、台灣統一企業集團公司、石家莊珍極釀造集團公司合資組建「統萬珍級食品有限公司」在石家莊掛牌,主要生產醬油、醋、調味料等產品。

為此,龜甲萬出資1.5億元,合資公司由龜甲萬集團副總裁茂木修擔任法定代表人。

十年過去,這家合資公司仍然在經營,但並無起色。茂木修公開坦言,在上海進行日本醬油推廣,可能比數十年前在美國推廣醬油更加艱難。

茂木修直言:「我們很難向中國的老百姓介紹,日本的萬字醬油與中國本土醬油到底有哪些區別。」這句話,反映出龜甲萬在中國市場所遭遇的困境。

產生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源於中國市場的特殊性。

在中國,醬油品牌數量層出不窮,不管是全國性品牌、地方性品牌,還是外資、合資品牌,都源源不斷提供相關產品。這樣一來,市場集中度低,外資巨頭要想搶奪市場,無異於「全面受敵」,很難打開局面。

不只是外資巨頭,中國本土醬油的市場佔有率也不高。據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海天市場佔有率15.6%,李錦記為5.1%,美味鮮為4.1%,前三名加起來,也沒超過25%,而同一年,日本前三甲的醬油品牌市場佔有率高達48%

具體到中國消費者層面,中低端醬油銷售收入佔比達78%,高檔醬油銷售收入佔比20%,超高檔醬油收入佔比只有2%。而龜甲萬更多偏向於高檔或超高檔,在主流市場人群那裡,18塊錢的日本醬油沒有多大優勢。

當然,市場和消費者需求都會發生變化,龜甲萬仍然有一定機會。茂木修也說:「中國消費者的生活觀念和消費模式都發生了很大改變,尤其是年輕人,龜甲萬也要據此調整經營策略,贏得市場青睞。」或許,這正是龜甲萬合資公司依然在中國駐留的原因。

與此同時,賣醬油的海天味業已經被視為食品行業的「茅台」,如今市值更是超過多家房企,僅今年一年市值就增長了近1200億元。而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總資產約為206.28億元,市值是總資產的14倍。

眼看著如此火熱的海天味業,想必這家「日本老乾媽」在眼紅的同時也難免徒增一絲落寞,畢竟在300年間它曾遠銷美國和歐洲都未失手,偏偏在中國卻馬失前蹄。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被1.64萬億巨單葬送的證券教父,親手製造證券業的「最黑暗的一天」
中國民營石油首富破產,2000元換來190億身價,夾縫中成第四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