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馮曉偉:民俗就是當下的生活

馮曉偉:民俗就是當下的生活

作為一名西北的攝影人,民俗攝影是我無法迴避的話題,生活在西北大地上的人們勤勞、善良、勇敢、堅毅,就像一棵棵挺立在西北高原上的大樹,在千年亘古的黃土地上抽枝、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他們的生活平凡踏實,卻又風趣充盈。我以為,歷經千年而源遠流長的民間生活就形成了博大紛繁的民俗,而當我們想用鏡頭去定格和表現這些生活和活動場景時,便有了今天的民俗攝影。

「民」,大眾之謂也,而「俗」呢?我用自己的內心去猜測先人們造字時的想法,一人一谷,是每個人都要吃飯,還是每個人都有飯吃?無論如何,人和谷在一起便稱之為「俗」,可見俗是多麼重要的事情,最「俗」的事情就是要吃飯,這於生命而言可是頭等重要的事情。

而民俗,我以為便是以此衍生出來的一系列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吧。用鏡頭去表現這些世俗生活美好、善良、堅強、嚮往以及那些風趣、幽默、隱忍、無奈等,成為了我們這些攝影人對生活的一種獨特的詮釋方式和責任。我對民俗攝影之所以情有獨鍾,原因就在於以下這些方面。

民俗攝影中的溫暖。生活在西北大地上的人們,大多是以農耕為生的傳統家庭,在我的記憶和所見中,每家的熱炕上總是有老人講不完的故事和趣事;積滿柴灰的火盆里總是架著熱氣騰騰的罐罐茶;在厚厚的熱灰里埋著的洋芋會被饞嘴的孩子忍著燙掏出來又埋進去,最後還是流著口水沉浸在洋芋的醇香中。奶奶補著永遠都補不完的衣裳,娘衲著永遠都衲不完的鞋底,姐姐手中綉著永遠都綉不完的鞋墊,以致於每每想起,我都會情不自禁地伸出雙手,就好像那溫暖的火盆就在眼前一般。在留戀的溫暖中,鏡頭所及總是那些讓人心頭溫熱的場景:慈祥的老人、雙目純凈的孩童、忙碌的大媽大嫂們和穿行在大街小巷中的人群……

時間在變,社會在變,可溫情不變,這就是我拿起相機按下快門的原動力。

而溫情還來源於漂著蛋花的熱醪糟、透亮如玉的涼麵皮、閃亮著金黃色外皮的熱油糕、娘親手做的手擀麵,紅紅的油潑辣子讓每個毛空都變得火熱舒坦,這是多麼溫馨的記憶啊。於是,讓那些溫情留住,便有了鏡頭的轉動,快門按下時清脆的「咔嚓」聲。

民俗攝影中的美感。大姑娘手中綉著鴛鴦的鞋墊、月娃的老虎頭帽子、窗欞上白紙襯出的五彩絢爛的窗花,那是靈動鮮艷的美麗。正月十五點亮的各色花燈,也點亮了人們心中的美好願望,又有誰不想留住這些美好的畫面呢?相機舉起時,我的內心砰然而動。

民俗攝影中的儀式感。國人崇尚禮儀,長幼有序,西北家鄉的民風更是如此。他們重情義、敬英雄、敬神明,忠義剛烈。過年每家的門神都是傳說的大英雄秦瓊和敬德,敬的財神則是忠義英雄關羽,西北的社火也大抵扮的都是英雄忠烈之士,在歡慶的鑼鼓開鬧前一定要敬天敬地祭祖先。我雖然不很明了這些讓人肅穆的程式和禮儀,但我想民眾一定是心中充滿了敬畏和理想,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向神靈明志,祈求上天佑護蒼生百姓吧。

民俗攝影中的時代感。民為萬眾,大眾的生活和情感包羅萬象、博大龐雜,民俗是一種博大的文化體系,也是厚重的歷史積澱。民俗攝影拍什麼?怎麼拍?我想,還是立足於養育我們生命的這方熱土,拍身邊熟悉的鄉親,拍他們的喜怒哀樂,拍他們的福樂安康,拍他們的舉手投足,拍他們的來來往往。

然而,時代在變,民俗亦在變,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和行為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物質及文化藝術的極大豐富,使我們放棄了傳統的生活和娛樂方式,那些記憶中的溫暖已漸行漸遠,那些莊嚴和神聖也悄悄的消融,我們還需要用攝影去展現民俗嗎?需要,當然需要。所以,拍攝當下生活是我們民俗攝影必須承擔的責任,今天的現實就是明天的歷史。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令人心生敬畏和感動的平凡人。我感慨於老者的睿智與矍鑠,大嫂們歡快律動的廣場舞節奏,中年人沉穩幹練的儀態,年輕人青春綻放、活力四射的步伐,小朋友單純的笑臉。社會構建著源遠流長又繼往開來的新民俗,民俗攝影也在繼承傳統民俗拍攝的同時,彰顯著我們日益和諧美好的現代化新風尚。

我想,作為攝影人,只要熱愛生活,以敏銳的眼光發現生活中的美,充滿對生活的激情和渴望,我們手中的相機一定會鐫刻下民俗攝影中最美好的畫面。

劉秀軍:《安多藏人婚禮》

1.出嫁前準備:

安多藏人對於婚禮的裝扮極為重視,化妝、服飾等細節都有很多講究。這一天新娘要早早的起床,如梳頭來說,藏族新娘梳頭至少需要半天時間,一般婦女梳頭沒有講究,但舉行婚禮時有很大的講究,梳頭時要用胡麻子煮成的水,用胡麻子煮成的水來梳頭,頭髮不會蓬亂也很容易編辮子。而且這梳頭的人必須是兒女雙全,家庭和睦,在村裡良好口碑長者婦女或者好友,要把頭髮編成細小的辮子,而這些辮子用針線縫合起來固定在跟發色接近的補上,然後在上面放珊瑚和瑪瑙。長而烏黑的頭髮上配上這些髮飾尤其好看。

2.會客:

從早上開始新娘家的各個親戚都會來新娘家,會帶點禮品過來,當然不會帶很多禮,主要的慶典會在男方家舉辦,女方家只是會會客而已。

3.迎親路上:

迎親和婚禮的日期通常要請活佛或者喇嘛卜算吉日。新娘的戴頭儀式結束後的第二天凌晨,男方派迎親人員去女方家迎親。

4.哈達迎新娘:新娘嫁到南方時,親人要向新娘獻哈達。

5.告別娘家馬:

即將到達男方家中,不得不和陪伴自己長大的馬匹再見,心裡充滿了深深的依戀與不舍。

6.好奇的小喇嘛:

兩個小喇嘛看到新娘背上的服飾充滿好奇,不由得用手觸摸感受。

7.向長輩獻哈達:

新娘接到家中後需要向長者敬獻哈達。對於去世的長者也要按照風俗表達孝意。

8.背水:

按照習俗,新娘嫁到男方後,要承擔起繁重的家庭瑣事,如背水。背水是新娘嫁給男方後的一件難度較大的事,不僅要有體力,一般一桶水在150斤左右,而且是個圓形木桶,對腰、肩負壓較大。

9. 磨青稞:

磨面雖然是傳統的手工作坊,現如今不少人家都吃的是機器加工的青棵面,但炒熟後的青棵仍然需要人工磨製。

10. 熬酥油茶:

煮酥油茶是考驗新娘的基本功,如何煮的芳香誘人,茶和奶的比例有很大講究。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20年·第3期·9版

聲明:本文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中國攝影報》郵發代號1-126

對開每周兩期

24個版全彩印刷

全年100期共150元

怎麼訂閱2020年報紙

前往郵局訂閱或撥打郵政訂閱熱線11185諮詢

登錄中國郵政報刊訂閱網訂閱

掃描中國攝影報在線訂閱二維碼支付

我就知道你「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第二屆中國·吉林市國際冰雪攝影大展報名展搶先看
盤點2019年可換鏡頭相機新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