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總和孩子爭輸贏?家長要警惕,「權力之爭」越多孩子就越逆反

總和孩子爭輸贏?家長要警惕,「權力之爭」越多孩子就越逆反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小琳說到自己和孩子之間的爭執,以前倒也還好,但隨著孩子長大,他們之間的爭執演變成了爭吵,孩子也漸漸地不願意和她說自己的事情。一開始,她和孩子爭論的東西大多是生活的小事,例如吃蔬菜、穿衣服,長大一點就是課餘時間安排、出遊選擇、補課選擇,現在就是孩子的學習方面。以前孩子最後總是爭論不過她,但現在孩子卻是完全和她反著來,小琳現在都不知道要怎麼處理和孩子的關係。

相信這樣的場景,很多家長都感覺熟悉,家長本來是想讓孩子聽聽自己的建議,最後卻是演變成了家長和孩子的"戰爭",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最後不是家長強制孩子,就是孩子直接不理父母,導致不歡而散。

以前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總是能輕易地讓孩子按我們的要求去完成,因為孩子判斷力不足,而且他們也無法去反抗家長的決定。但是,當孩子有了獨立和自我意識,他們慢慢地就會起來反抗,與父母對著干。

其實,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爭論或爭執,而是演變成了家庭的權力之爭。簡單地說,對於某一個問題,家長覺得這樣做是比較好的,但孩子卻不這麼認為,大家都互不服氣,也不輕易退讓,就這樣僵持著,這樣便是"權力之爭"。

權力之爭就是決定最後要按照誰的想法去辦事,誰能掌握最後的主動權,所以說家長和孩子都不願意輕易讓步。家長認為退讓會破壞家長的權威,不利於自己樹立威信,孩子以後只會得寸進尺。而孩子認為,如果總是按照家長的想法去做,自己就沒有話語權,家長也不會聽從自己的想法,自己也無法做出決定。在這樣的情況下,權力之爭總是時不時在家庭上演,最後的結果其實只是兩敗俱傷,對家庭也沒有好處。

對於問題的解決,家長如果總是無視孩子的意願,總想著控制孩子,這樣可能導致孩子的反抗,對於孩子的發展也會造成負面影響,想讓孩子聽從我們的建議也是需要技巧,不可強硬進行。

父母和孩子爭輸贏?

其實,作為家長,我們和孩子爭執或爭論都是出於"為孩子好"的角度,因為孩子本身的經驗不足,家長看到的問題會更全面,所以才會想讓孩子按照我們的建議去做,不想孩子在成長路上遇到太多的問題。

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利用"權威"來讓孩子接受比與孩子好好講來得簡單,所以家長總是用自己的身份來讓孩子接受,沒有給機會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告知孩子決定的原因。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聲討父母的文章,其中寫到:"如果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孩子,那麼我的父母真的是出類拔萃!"他說到,連他穿衣服的事情家長都要插手,這樣子的控制導致的就是,他不在回家過春節,拉黑父母,這就是父母和孩子爭輸贏的帶來的後果。

可能父母並不是為了控制孩子,只是想讓孩子走正道,少走彎路,但是這個過程就是少了溝通交流。家長並不是想和孩子爭輸贏,只是覺得輸了,以後孩子不會聽從自己的建議,這樣對於孩子來說不是件好事,所以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幫孩子做決定,即使孩子埋怨也沒關係,只是這樣最後傷害了雙方。

"權力之爭"導致兩敗俱傷

"權力之爭"雖然沒有硝煙,但對於家長或孩子,產生的傷害卻未必比戰爭帶來的小,最後無論是按照誰的想法去做事,也沒有一方是獲勝的,最後的結果都是兩敗俱傷。

1、壓迫導致孩子反抗,不願意聽從父母建議。

家長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權威來讓孩子服從,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無力去提出反對,只能按照家長的安排或要求去做。當孩子長大的時候,他們有足夠能力提出反對,他們就會將以前擠壓的反抗情緒釋放出來,導致孩子出現強烈的反抗,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想法和建議。

2、影響孩子的性格,變得壓抑,唯唯諾諾。

對於部分過於強勢的父母,他們總是佔據主導權,導致孩子長期處於家長的權威壓迫之下,他們內心有想法去無法提出辯駁,或完全沒有權力去駁回家長的建議,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比較壓抑,不懂得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總是按照別人要求去做,唯唯諾諾,性格懦弱。

3、影響親子關係,不利於家庭的和諧氛圍。

無論是孩子奮起反抗,還是家長強勢壓迫,這樣的結果都是雙方權力不平衡的表現。這樣的權力之爭的最後結果都產生一個惡果,影響親子關係。孩子和家長無法順利進行溝通,孩子不願意和父母多說,家長也無法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長此以往就破壞了和諧的家庭氛圍,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

和孩子討論要有技巧,不要演變成爭執

既然"權力之爭"對於家庭無益,那麼家長要如何避免和孩子爭執?其實,這也是需要技巧的,家長要多注意了。

1、面對權力之爭,要保持冷靜,和諧地溝通。

當出現爭執的苗頭,雙方都快要失去理智的時候,家長要及時清醒,保持冷靜,控制好情緒,可以暫時地離開當時的場景,讓其他家人來安撫孩子,自己穩定一下,情緒平和之後,和諧地和孩子溝通,說自己的理由,聽孩子的想法。

2、尊重、理解孩子,讓他們掌握主動權。

其實,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家長不能認為自己有經驗就是對的,要尊重、理解孩子,聽聽孩子的想法,適當地放權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主動權,讓孩子感受到尊重,那麼孩子自然也就願意親近父母。

3、家長進行反思,是不是自己忽略了什麼。

有的時候,家長要多想想,孩子不願意聽從自己的建議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要及時進行反思,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忽略了什麼東西,例如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實際情況等。找出問題所在,這樣才能避免親子關係產生隔閡。

4、不要強迫孩子,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後果。

如果有的時候,孩子總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家長就不要強迫孩子,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後果,這是孩子自己的選擇,即使最後遭受挫折、失敗了,孩子可能就會明白父母的想法,獲得成長。

5、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

想讓避免權力之爭,那麼就得養成良好的溝通方式,自己以身作則,不在孩子面前爭執,即使真的有矛盾也要避免當著孩子的面來進行,不然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溝通方式,凡事都喜歡爭執。要形成家庭良好溝通的氛圍,不要總是強硬地解決。

孩子想要爭論,是想要家長關注到他們的真實需求;家長爭執,是擔心自己的權威掉分,既然如此,平時就要好好地溝通來解決,而不是總是想著爭論結束,這樣的結果都是兩敗俱傷。多關注孩子的想法,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說我們的考量,這樣子就能避免無止境的爭論。教育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控制孩子,而是讓孩子能夠獨立自主地發展,放手讓孩子能夠更好地成長!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尼莫媽媽 的精彩文章:

孩子喜歡畫畫卻不喜歡上繪畫班?家長應該堅持還是尊重孩子?
親子閱讀就只會照著書念?試試這4種好玩方式,把閱讀玩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