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不是火山噴發!科學家證實,小行星撞擊才是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

不是火山噴發!科學家證實,小行星撞擊才是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

我們知道,在人類之前,一種巨型動物統治了地球上億年,直到6500萬年前,一顆巨型隕石撞擊了地球,撞擊導致了全球性的火山噴發,火山灰覆蓋了地球,造成植物不能光合作用,這種動物最終得以滅絕。沒錯,這就是我們對恐龍滅絕的原有認識。但是科學家證實,恐龍是被小行星消滅的,而不是小行星撞擊引發的火山噴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對海洋化石的分析,科學家們說,火山活動並沒有殺死恐龍。相反,他們認為,這些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可能在6500萬年前的一次大滅絕事件中幫助塑造了地球上75%的物種。研究人員試圖解決白堊紀-古近紀(K-Pg)滅絕是由一系列火山爆發、還是小行星碰撞、或兩者兼而有之引起的持續爭論。

地質記錄表明,在K-Pg事件之前20萬年,印度的大規模火山爆發對環境造成了影響,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岩層,被稱為德干圈。根據科學家的說法,這表明火山活動並沒有直接導致恐龍的滅絕。相反,他們堅持最初的觀點,認為K-Pg事件是由一顆10公里長的小行星撞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造成的,這導致了200公里寬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形成。

大多數科學家承認,上一次、也是最著名的一次大滅絕事件發生在6600萬年前,當時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上了地球。但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火山活動可能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我們已經證明事實並非如此。研究人員對微小的海洋化石進行了研究,以發現更多關於滅絕時海洋溫度和碳循環變化的信息。

這些顯微化石是從加拿大紐芬蘭附近的海床上提取的,攜帶著恐龍滅絕的地質記錄,被稱為K-Pg邊界。研究人員隨後開發了氣候模型,展示了火山噴發釋放的二氧化碳的影響。結果表明,火山氣體的排放發生在K-Pg事件之前20萬年,通過研究氣體釋放的影響,而不是確定德干火山噴發留下的岩石的年代,研究人員發現,火山活動的開始和結束明顯早於大規模滅絕,而撞擊事件與滅絕是同時發生的。

這意味著火山並不是大規模滅絕事件的驅動因素,氣候模型顯示,火山活動只導致全球氣溫逐漸升高約2度,對海洋生態系統沒有顯著影響。K-Pg的滅絕是一場大滅絕,它深刻地改變了全球碳循環。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變化將使海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也許會掩蓋火山活動造成的變暖效應。

研究人員認為,火山氣體可能在物種滅絕後對不同物種的崛起起了重要作用。德干火山活動可能在物種滅絕的餘波中促成了新生代物種和群落的形成,一些大型物種在小行星撞擊中滅絕,更小的物種得以保留並且延續,這也為人類文明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所以這種對恐龍滅絕的解釋合情合理,你怎麼認為呢?請寫在評論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星際 的精彩文章:

就在今晚!「半影月食」將點亮夜空,持續4個小時,我國可見
世界上首個「太空烘焙餅乾」返回地球,為何宇航員都沒機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