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中國動畫曾經不輸日本?沒輸在起跑線上到底輸在哪呢?

中國動畫曾經不輸日本?沒輸在起跑線上到底輸在哪呢?

儘管近些年國漫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給人的印象可能依然沒有讓人擺脫偏見,《哪吒 魔童降世》大紅大紫多少刷新了人們多國漫的看法,但是光是一部《哪吒》大紅,還可能是「人來瘋」,要是每幾年就能有這樣一部引發國人關注的動畫大作誕生,我覺得國漫的形象就會真正的擺脫一些偏見和有色的看法。

實際上,如果你稍微去了解一下日本動畫的歷史和中國動畫的歷史,你便會發現一個事實:過去的中國動畫,是不比日本動畫差的,這個結論和很多人對國漫的理解比較不同,今次我就來詳細說說,中國的動畫是怎麼個不比日本的動畫差,又是為什麼沒有輸在起跑線上,還打不贏如今的日本動畫。

中國早期動畫作品影響著日本的動畫巨匠

中國動畫和日本動畫最初都是受到美國迪士尼的動畫作品的影響,因為那個時候,世界範圍內,影響最大的作品可能就是迪士尼公司的動畫作品,但是其實中國在動畫這塊的發展要比日本更早,中國在1941年就由萬氏三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 一起指導了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這是世界範圍內,第二部動畫長片,第一部是美國迪士尼公司的《白雪公主》。

這部作品發行到了東南亞、日本播映後,廣受好評,也影響到了當時動畫產業還在草創階段的日本,影響到了日本的「電視動畫之父」,手塚治虫。手塚治虫評價《鐵扇公主》,表現了中國人民頑強的反抗精神,也讓手塚治虫穩固了用動畫來描繪自己看到的世界的決心;

之後,日本要到1951年,才推出他們的第一部彩色動畫電影,《白蛇傳》,而這部《白蛇傳》也深深的打動了日後日本動畫的大師宮崎駿的年輕時代,之後到了1963年,手塚治虫的蟲公司推出了日本第一部電視動畫《鐵臂阿童木》,從此才開闢了一個日本動畫告訴發展的時代。

百花齊放的黃金時期

到了60年代,日本人開始搞「電視動畫」,也就是在電視台播放連載動畫片,強調的其實是動畫的商業性,而這個時候中國動畫完全沒有落後的跡象,不僅不落後,當時中國的動畫片強調的還不是商業性,而是作為動畫藝術的效果,並且誕生出許多非常有中國特色的動畫作品,例如《大鬧天宮》融入了大量的中國民間藝術特質,1961年特偉導演的《小蝌蚪找媽媽》,融合了國畫的元素,這種水墨動畫,製作過程複雜,但是畫面極具詩意,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就我個人的評價來說,他們的藝術涵養和精神價值,是高出當時日本動畫好幾截的,也確實在國際上獲得了認可。

宮崎駿當時也對中國的水墨動畫十分佩服,我個人覺得之後高畑勛監督耗巨資在2013年打造的《輝夜姬物語》,也就是想在日本吸收了水墨動畫的精髓然後做一個本土的重現,當然,加入的是他們日本的文化和思想……而中國在80年代之後就沒有新的水墨動畫誕生,著實讓人覺得心酸可惜。

走向下風的轉折

1970年代,日本的電視動畫產業已經逐漸走向成熟穩定的時期,尤其是70年代末富野由悠季的《高達》系列誕生後,動畫的題材內容的和深度得到了質得提升,並且促進了動畫和周邊聯動的經濟效益的提升,而國內卻陷入了階級鬥爭的風波中,文化事業推進減速,動畫片的製作生產幾乎停滯,只有少數作品誕生,雖然80年代還是有不少優秀的傳統作品誕生,但是也因為黃金時期開始沒有培養後續的動畫人才,在這之後便逐漸走向了沒落;而此時日本動畫的產業鏈已經逐漸成熟,而製作動畫的流程也已經統一,而到了90年代,美國的迪士尼已經逐漸告別手繪動畫轉開始以3DCG代替傳統的手繪動畫;

90年代的日本,誕生了庵野秀明導演的《新世紀福音戰士》,為日本後來御宅文化的成熟,和日本動畫的輝煌鋪路,因為只有市場,才有一個產業的循環,意識到這一點的中國,才開始發力,常年缺乏動畫人才培養,而打開市場經濟的道路後,又有很多人的心態是靠做動畫來賺快錢,直接導致了中國和日本動畫的差距越拉越大。

現在中國人做動畫的優勢多

說到了90年代,再說說如今。日本電視動畫圈子已經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產量太多,質量下降,並且製作的人才也開始匱乏,這對中國動畫創作來說,其實也是追趕的大好機遇,中國人現在有錢,但是問題是在沒有形成足夠的市場,有錢人是多,但他們不敢輕易投資動畫啊,而且產業鏈也還沒有形成,你投下去不知道能不能收回本,所以,有機遇,也有挑戰,而且國內的動畫人才儲備,只有3D模型師是不缺的,手繪這一塊的儲備,還是遠不及日本,沒有足夠專業的學校,有也缺乏實踐的機會;總體來說,中國在動畫業大顯身手的機會比日本都多,因為中國的市場非常龐大,但是眼前需要解決的,還是早日培養專業的,從前期到中期到後期製作的,整條的動畫人才儲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哥小站 的精彩文章:

《高達OO》格拉漢姆終於搭上了傻子那的機體,過了一把高達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