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教綜》考點:自我效能感

《教綜》考點: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於1977年提出的一個概念,指個人對自己是否具有通過努力成功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觀判斷與信念。

它來自班杜拉對功效期待與結果期待的區分。結果期待指一個人對某一特定的行為將造成某種結果的估計,功效期待指一個人能成功地執行某種可以產生一定結果的行為的信念。當確信有能力進行某一活動時,一個人就會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就會去進行那一活動。

1.影響自我效能形成的主要因素


(1)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它是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最核心)的因素。一般來說,成功經驗會提高效能期望,反覆的失敗會降低效能期望。但需要指出的是,成功經驗對效能期望的影響還要受個體歸因方式的左右。如果個體把成功的經驗歸因於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運氣、難度等)就不會增強效能感,把失敗歸因於內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就不一定會降低效能感。因此,歸因方式直接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轉言之,可以說成功是一種經驗,先做小事,積累後,再做大事。


(2)替代性經驗

他人的替代經驗也會影響自我效能。當個體看到與自己的能力水平相當的人(作為替代物)在活動中取得成功時,便相信當自己處於類似活動情境時,也能獲得同樣成功,從而提高自我效能。反之亦然。

(3)言語勸說

通過說理讓學生相信自己具有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就會給學生增添學習活動的動力,增強克服困難的毅力。言語勸說因其簡便、有效而得到廣泛應用。


(4)情緒喚醒

高水平的喚醒使成績降低而影響自我效能,當人們不被討厭刺激所困擾時更能期望成功。比如,緊張焦慮、精力不佳,容易降低人們對自我效能的判斷。

在該部分內容中,曾出現過這樣的辨析題;"個體過去的成功經驗越多,自我效能感就越高"。該說法是錯誤的,一般來說,成功經驗會提高效能期望,反覆的失敗會降低效能期望。但需要指出的是,成功經驗對效能期望的影響還要受個體歸因方式的左右。如果個體把成功的經驗歸因於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運氣、難度等)就不會增強效能感,把失敗歸因於內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就不一定會降低效能感。因此,歸因方式直接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此並不是成功經驗一定會提高自我效能感。對於該部分的學習,主要理解這一知識點即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我歸因 的精彩文章:

乾貨「領導力必修課」Ch2.1 領導的正確歸因:韋納的歸因理論
小孩做事總失敗,開始自我懷疑?學會正確歸因,讓孩子重獲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