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紫禁城裡騎大馬:究竟誰才有資格在紫禁城裡騎馬坐轎?

紫禁城裡騎大馬:究竟誰才有資格在紫禁城裡騎馬坐轎?

作者:金滿樓

話說盛宣懷的子孫在寫家族回憶錄時,給老祖宗配了一張圖,極可笑,只見老盛騎著一匹大白馬在紫禁城內里走,這種想像也是驚人的了。

盛宣懷不讀書,害得清廷亡了國;盛宣懷的子孫更不讀書,讓老祖宗丟了臉。

他們不明白的是,即使老盛獲得「紫禁城騎馬」的待遇,那也只是榮譽,並不是真騎馬,還真弄一大白馬騎上啊。(你以為你是隔壁那山頭的八零後?)

紫禁城騎馬又稱「賞朝馬」,這是皇帝對大臣特別的恩典。畢竟,紫禁城是宮禁重地,不能隨便讓人進,而皇威所在,更不能讓人隨便進去騎大馬。

歷朝歷代,大臣進宮都有規定,騎馬入內,大大的不敬。明朝時,文武百官上朝,「從無賜紫禁城騎馬者」,有之,則始於清朝。

清朝是八旗打下的天下,騎馬是正常,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騎馬進宮。清朝初年,也不過少有的幾個親王、郡王才有紫禁城內騎馬之賜。至於其他大臣,只能騎馬坐轎到宮城外。

由此,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外各立有「下馬碑」,上面刻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字樣。即使是現在,「下馬碑」在故宮博物院仍可見到。

如此一來,擅自騎馬或坐轎進入紫禁城者,勢必受到重懲(好在膽大的不多)。

如權傾一時的和珅曾由神武門直入大內御花園,後被清算時也成了一大罪狀。嘉慶年間的御前大臣鄂勒哲依圖自恃位尊、擅自坐轎而被申斥並交理藩院議處。

道光年間,道光之侄奕經乘轎進入神武門,也受到了嚴厲處分。皇親國戚尚且如此,普通官員那就更不敢隨便造次了。

當然,偌大的皇宮,官員一路走進去的距離真不短,尤其那些年邁體弱的大臣來說,的確辛苦。為此,時有老臣或患病者在上朝途中跌倒,這種事時有發生也不奇怪。

有鑒於此,康熙朝偶爾有特別開恩的例子,允許個別年高勛隆的大臣坐轎子或騎馬上朝,但這是特例,算是皇恩浩蕩了。

乾隆朝後,紫禁城不準騎馬的規定稍有鬆弛,如大學士張廷玉、鄂爾泰年老不便乘馬,乾隆特批可在紫禁城內乘轎;大學士趙國麟腳有疾病不能騎馬,奉旨可乘車到內閣辦事。

另據《嘯亭續錄》中記載:「乾隆中,上念諸臣待漏入直,每遇風雪,徒步數里,甚為顛蹶,因特許諸閣臣乘馬入內,以示榮寵。」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年屆八十的乾隆體會到年老大臣行動不便,上下馬也非常困難,於是再次加恩發諭:

「內外文武大臣,特恩賞在紫禁城騎馬,用資代步。但年老足疾之人,上馬亦覺艱難,如大學士嵇璜雖經賞馬,仍恐難於乘馬。嗣後已經賞馬之大臣,因有疾艱於步履者,仍加恩准令乘坐椅,旁縛短木,用二人舁行入直,以示朕眷念大臣、恩加體恤至意。」

換言之,鑒於實際情況,原賜騎馬的待遇轉為坐肩輿(即坐兩人抬之小轎)。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禪至承德避暑山莊賀壽,乾隆特許乘轎至殿前。回京後,乾隆在保和殿宴請六世班禪,特許後者乘轎至層丹墀,此為皇宮最高的待遇。

雖然有肩輿之制,單賜紫禁城內騎馬的規定仍在。畢竟,清朝是馬上得天下,乾隆特別規定,旗人官員尤其是武職官員只准騎馬不許乘轎,「親王、郡王、大學士、尚書准其坐轎;貝勒、貝子、公、都統及二品文職大臣,俱不準坐轎,違者交部治罪,斷不寬宥。」

嘉慶朝後,入宮規定更加人性化。據阮葵生《茶餘客話》記載,此後大臣年65歲以上可騎馬入紫禁城,但應列名俱奏;批准後,自東華門入紫禁城者,可騎馬至景運門外之箭亭下馬;自西華門而入者,可騎馬至隆宗門外以南之內務府前下馬。

不過,根據《嘯亭續錄》中記載:「嘉慶己巳(嘉慶十四年,1809年),上特旨諸大臣年逾七十者,賜肩輿入直,尤為曠典雲。」從這個來看,《嘯亭續錄》權威,應為70歲。

之後,紫禁城內騎馬的資格進一步細化,一品以上不論年歲均獲得騎馬或乘轎資格,侍郎六十以上由吏部開列名單,個別未滿六十的侍郎而蒙賜紫禁城騎馬者,是為特例。

咸豐、同治年後,大學士、軍機大臣、各部尚書及在兩書房任差使者,不論年歲均得賜紫禁城內騎馬資格,如有大功者,不在此限。

如同治七年(1869年)十二月十四日,時任直隸總督曾國藩從景運門進宮,在宗室奕山帶領下入養心殿東間覲見皇帝和兩宮太后。

當晚,曾在日記里鄭重地記了一筆:「是日賞紫禁城騎馬,賞克食。」是年,曾國藩59歲。

左宗棠平定西北後,入京任軍機大臣,「既入覲,賜紫禁城騎馬,使內侍二人扶掖上殿」,這個待遇更不一般。

1912年清廷覆亡後,「賜紫禁城騎馬」的規定與待遇仍舊實行了12年,直到1924年溥儀被趕出紫禁城為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金滿樓 的精彩文章:

清宮年夜飯:春節期間,皇帝都有哪些吃吃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