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醫保局表態:擠壓流通環節不合理水分,大批經銷商要遭淘汰

醫保局表態:擠壓流通環節不合理水分,大批經銷商要遭淘汰

文 | AI財經社健識局 王小楠

編 | AI財經社健識局 嚴冬雪

本文來源於AI財經社旗下醫療大健康品牌「健識局」,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1月17日,國家醫保局在《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工作答記者問》中表態,要擠出流通領域長期存在的不合理水分,建立常態化、規範化的集中帶量採購制度,將更多產品納入集中帶量採購。

按照國家醫保局的部署,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將常態化開展,符合條件的品種都將納入集中採購範圍,持續擴大採購範圍,擠掉虛高空間。同時,適當延長將帶量採購協議期,進一步穩定市場供應和行業預期。

隨著帶量採購逐步推進,這將直接縮減醫藥流通的中間環節,讓藥品直接從生產企業—商業公司—醫療機構三步走的過程簡單、透明,也徹底消除了醫藥產業灰色利益的輸送空間。

業內普遍認為,今後葯企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傳統的營銷模式將難以為繼,大批的經銷商將面臨淘汰。

葯價虛高

仿製葯價格高於國際價格2倍

事實上,在傳統「招采分離」的模式下,只一味地關注降低價格,並未保證量價掛鉤,導致企業的產品降價後,產品的銷量沒有直接增長,一度陷入「降價死」的怪圈。

然而,不少葯企為了防止「降價死」,經常選擇將產品新瓶裝舊酒,經過改名變新葯,高價再上市,從降價變成漲價。

國家醫保局在《答記者問》中表示,從絕對價格水平看,相當一部分產品價格長期存在虛高水分,一些仿製葯價格水平高於國際價格2倍以上。

顯然,流通環節費用占價格中的主要部分,這也就是集中帶量採購降價的主要空間。

圖/ 視覺中國

與此同時,國家醫保局表示,據相關部門對一百多種常用藥的審計調查,藥品銷售價格平均為藥品生產成本的17-18倍,生產成本只佔價格中極低的比例。

隨著帶量採購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廣執行,無論是過期原研葯還是仿製葯,都很難誕生大品種,藥品的銷售價格將直線下降,行業競爭態勢從過去的品種競爭時代。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過去的政策紅利下,依靠爆款單品種打天下的模式將難以為繼,企業的成長必須靠產品梯隊的迭代來實現。

硬幣總有它的另一面,國家醫保局在打擊流通環節的同時,也強調要讓低價葯重回市場。據《答記者問》顯示,由於流通模式原因,低價產品反而難以打開市場,被高價產品「逆淘汰」,患者難以低價買到產品。

國家醫保局表示,在開展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以後,通過帶量採購、確保使用,企業不再需要進行銷售公關,也將一批低價葯「復活」後重新送到患者手中的功能。

量價掛鉤

大批經銷商將遭淘汰

隨著藥品集採的陸續落地,整個醫藥市場將會重塑。

按照過去醫藥產業的銷售模式中,有上萬家經銷商在整個銷售終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也讓整個產業的利益鏈條增加了整個社會的成本,滋生了一系列的權力尋租。

從公開的數據顯示,一個藥品的生產成本僅占藥品零售價格的10%,出廠的費用占終端費用20%左右,中間的費用成本佔60%-80%,重銷售而輕研發是目前中國醫藥行業的現狀。

為此,國家醫保局於2018年11月啟動4 7帶量採購,意在真正實現了帶量採購、招采合一,給藥品生產企業明確的預期,有利於其根據採購量自主報價申報,真正實現量價掛鉤,杜絕「帶金銷售」。

對於帶量採購對行業引發的巨大震蕩,在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看來,這是一個優幣淘汰劣幣的過程。

「一些中選的上市企業的股票估值得到了很大的恢復性提升,市場是客觀真實的。另一方面,機制和體制的改革創新就是要解決劣幣淘汰良幣問題,真正讓市場以優幣淘汰劣幣。」

這場改革是對既有利益藩籬的破除。在帶金銷售的年代,中間環節水分可以高達20%左右,在其背後,不僅醫藥費用增長過快,大處方、大檢查問題也十分突出。

圖/ 視覺中國

業內普遍認為,帶量採購的實施將呈現常態化,也意味著生物醫藥行業格局調整進一步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在壓縮了銷售環節的費用,非專利葯進入微利時期後,葯企的營銷模式要轉變自身的營銷模式,主要專註於新葯研發以及創新,才是未來葯企真正的出路。

隨著國家帶量採購的持續推進和省市級集中帶量採購常態化,葯價將全面下降,帶金銷售的營銷模式將成為歷史。在這場寒潮中,不能及時做出調整的企業、葯企、經銷商都將遭到淘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財經社 的精彩文章:

趙薇後神秘浙商闖入祥源文化,砸1.58億接盤三股東,原股東賠掉1億
涮羊肉掌柜接管烤鴨,全聚德更換總經理,東來順周延龍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