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減肥 > 撐不下去的時候,看看這幾本書

撐不下去的時候,看看這幾本書

又快到年關了,你的生活一定還有些不如意

一文不名?大齡單身?職場壓力?孤獨寂寞?不知路在何方?

一想到回家後還要面對父母和親戚的嘮叨,就想說一句

我太難了

看看這些書里的主人公是怎麼化解困境的吧

成長

怒海餘生

【書名】 怒海餘生

【作者】 [英]魯德亞德·吉卜林

【譯者】孟潔冰、趙婕

【責任編輯】孟潔冰

這是一個比《少年派》更讓人成長的故事。

名為哈維·切尼的15歲男孩的冒險故事。哈維從小家庭富裕,父母對他百般寵愛。一次跨大西洋的航行中,他不幸落水,後被一個葡萄牙漁民救起。這次意外改變了他的一生。漁民不為他許諾的財富所動,沒有立馬把他送回家,而是給了他一份工作。他不再衣食無憂,整個夏天都必須在船上勞動。於是哈維在這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裡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英國作家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1936),生於印度孟買,英國作家及詩人。他的作品充滿了浪漫的東方情調,主要作品有兒童故事《叢林之書》,印度偵探小說《基姆》,詩集《營房謠》。吉卜林的作品在20世紀初的世界文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觀察入微、想像獨特,氣魄雄勁,敘事卓越見長」 在19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英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至今諾貝爾文學獎最年輕的得主。

失敗

【書名】回家的路

【作者】[澳]亨利?漢德爾?理查森

【譯者】蔡英婷、沙漠飄雨、邢潔、張玲

【責任編輯】張月

在理查森的三部曲問世以前,描繪澳大利亞的小說都是些成功的冒險故事,但是理查森認為「還有截然不同的另一方面,那些失敗者的命運又怎樣呢?這些人既沒發跡,也無激動人心的冒險經歷可言,這些在物質和精神上都難以適應奇特而艱險的新環境的人命運又怎樣呢?」作品摒棄了以往澳大利亞小說中常見的成功移民形象,作者以其父親為原型,成功塑造了一個遠離故土、尋求在新的環境中安身,但最終走向失敗的移民形象。《回家的路》講述了作者一家在英國的遭遇。回到英國,事情不像他原來想像的那麼美好,瑪麗由於她殖民地的言行舉止受到麥昂尼朋友的冷落,在英國他們生活得也不幸福。於是他們又回到了澳大利亞,麥昂尼發現自己因為買了金礦的股份突然成了富翁,他們這時有了一個兒子和一對雙胞胎女兒,現在的生活對於他們來說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他所有的錢被他的一個朋友騙走了,麥昂尼發現自己又回到了生活的起點。

亨利?漢德爾?理查森(Henry Handel Richardson,1870-1946)原名Ethel Florence Lindesay Robertson,生於墨爾本的—個愛爾蘭醫生家庭,曾於193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是第一位獲得國際聲譽的澳大利亞作家。由於文學上的雙重標準,她寫作時採用了男性化的筆名理查森。她一生有過數段同性情感經歷,但一直都隱藏得很深。理查森擅長以自己及家人的生活經歷為藍本創作小說,將現實與虛構融合,作品現實性強,風格質樸自然,尤其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和細節描寫。她的所有小說都是悲劇,而人物的性格是造成命運悲劇的決定因素,因此她的作品被認為與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的「性格與環境」小說有相通之處。

嘗試

【書名】雞蛋的勝利

【作者】[美]舍伍德·安德森

【譯者】微冷火焰、sudanren

【責任編輯】微冷火焰

作為小說家,舍伍德?安德森不是才華出眾的那種,卻是勤奮的小說工匠,半路從文,可以說是自學成才,奮鬥成功的代表,也是那個時代美國夢的實踐者。

《雞蛋的勝利》不像《小鎮畸人》那麼有名,裡面的故事的精彩程度卻毫不遜色於瓦恩堡小鎮發生的,從廣度上這部更大些,不僅有小鎮,還有芝加哥這樣正在崛起的大城市,主題上不局限於個體意識的覺醒,還有城鄉環境變遷給個體所帶來的「文化衝擊」的刻畫。其中,《雞蛋》這篇故事尤為知名。他借一個普通家庭的夢想故事表達了「美國夢」(或者說成功)的虛幻性,雞蛋完勝了這家子,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人的努力終敵不過宿命。主題再淺顯不過,小說家的高明恰在於敘事的方式、運用語言的精妙,把一幕悲喜劇講述得讓讀者唏噓。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美國20世紀早期著名小說家。幼年失怙,生活坎坷,當過工人,辦過工廠,從商成功後,卻決然拋離家人,棄商從文,專職寫作。他自學成才,對生活、人生人性具有非同一般的洞察。他長於短篇小說的創作,文風簡潔樸實,口語化、生活化,對人的心理描寫尤為出色。小說多聚焦美國中西部小鎮普通人的生活,尤其關注個體的(心靈)成長,主題有:城鄉代表的傳統在向現代轉變時對個體的影響,被傳統習俗壓抑的性/人性(特別體現在女性身上)的糾結與鬥爭等等。

命運

【書名】卡斯特橋市長 ——硬漢生死錄

【作者】[英]托馬斯·哈代

【譯者】李昱、杜瑩、王貞

【責任編輯】王貞

一個倒霉的男人,每次當生活似乎展露笑顏的時候,又卻是遭受了愚弄,失而復得的前妻,得而復失的女兒,由嫉生恨的夥伴,他似乎應當抱怨命運,他像被詛咒般,無論富有還是貧窮,無論是情場上得意或失意,在人生大起大落面前,內心依舊冷清而不安,並由得這骨子裡的不安變得暴躁衝動,成為這樣的人如何才能解脫呢?

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 1840~1928)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他的創作為他在世界文學中奠定了不朽的地位,使他成為同莎士比亞、狄更斯等世界著名作家齊名的人物。他是跨越兩個世紀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創作以小說為主,繼承和發揚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傳統;晚年以其出色的詩歌開拓了英國20世紀的文學。

鬥爭

【書名】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一個美國奴隸的生平自述

【作者】[美]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

【譯者】蔡蓓菱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不但是美國十九世紀廢奴運動中巨人般的人物,更被後人譽為「所有被壓迫者的英雄典範」。他還是一位傑出的作家,他的三部自傳奠定了他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其中,1845年出版的《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一個美國奴隸的生平自述》是美國眾多奴隸敘事作品中最優秀和最著名的作品。書中,道格拉斯記載了他親身經歷和耳聞目睹的血淋淋的事實,抨擊了奴隸制慘無人道的本質,描述了他對自由的嚮往。最終,他成功逃離了奴隸制,走向一條新的道路。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是美國十九世紀廢奴運動的領袖,傑出的演說家、作家和人道主義者,更是第一位在美國政府擔任外交使節的黑人。他生下來就是奴隸,切身體會到奴隸制的殘暴。他在成功逃亡後,積極投身於廢奴運動,不僅創辦報刊加大對反奴隸制運動的宣傳,還以實際行動幫助奴隸逃亡。內戰期間,他幫助馬薩諸塞州第54和55軍團招募黑人士兵。戰後,他四處活動來確保和保護自由黑人的權利。在晚年,他分別擔任了聖多明哥委員會秘書、哥倫比亞區法院執行官和記錄員以及美國駐海地公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巴別塔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哈里王子一波猛操作宣布退出英國王室?不按常理出牌的王室成員還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