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上門拜年,三種講究,三種禁忌,可別傻傻不知道!

上門拜年,三種講究,三種禁忌,可別傻傻不知道!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日子過得飛快,轉眼就要過大年了。

過年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向親朋好友和鄰里拜年。

在這樣重要的日子裡,老祖宗流傳下來很多說法和禁忌。

如果不知道,出門容易鬧笑話。

趕快來看看吧!

1

宜穿新衣服

拜年穿新衣的習俗,始於宋而盛於明。

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載:「正月朔日,為之元旦。民男女,皆鮮服往來拜節。」

穿新衣,帶新帽子,換新鞋,寓意萬象更新,新年新氣象!

老人講,拜年時戴一頂簇新的紅帽子,新的一年都會「鴻運當頭」。

尤其是在正月初一這天,即使平時穿得再不講究的人,也會把衣服換新。

穿舊衣,則意味著一年到頭都是粗衣爛衫、灰頭土臉的樣子。

為了討個吉利,也為了讓自己有個好心情,大家都要穿上新衣服。

2

發壓歲錢

過年給孩子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民俗。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

長輩則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發給晚輩。

在民間,關於壓歲錢的來由,有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據說古時候有個妖怪,名字叫「祟」。

祟每年除夕來到人間,到處禍害小孩。

於是人們就在除夕夜裡點亮燈火,通宵不睡。

並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用來「壓祟」,諧音「壓歲」。

得到壓歲錢的孩子,就可以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

若有妖魔鬼怪想要傷害孩子,這些錢便可以賄賂它們,從而使孩子們逢凶化吉。

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祝願,希望下一代茁壯成長、健康平安。

3

說吉祥話

俗話說:「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

拜年時,應該逢人就說吉祥話。

見了老人誇身體硬朗、氣色好;

見了孩子誇聰明、懂事;

見了小伙誇事業,見了姑娘誇漂亮。

多談談這一年裡快樂的事情,少提些抱怨牢騷的話題。

家長里短少過問,玩笑調侃適可而止,為得是大家都開心。

4

看時間

拜年,首先要講究的就是時間。

大年三十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一般不願外人打擾。

無論是來說話、串門或者送節禮,都會干擾家庭歡樂的氣氛。

所以,除夕夜登門拜年是非常不禮貌的。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

赤狗遇之不祥,所以人們一般在這天足不出,以免遇上凶煞。

因此這天不宜外出,更不宜拜年,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家都不可以。

大年初四,是迎接灶王爺回人間的日子。

灶王爺回家後要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不宜外出拜年。

除了這三個日子,其他時間都是拜年的好時候。

5

不分場合

清代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蘇州人拜年的情景。

文中記載:「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調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

從古至今,拜年的形式多種多樣,但也有序可依:

先拜尊長,再拜親友,後拜鄰里。

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

有的是同學、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

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拜年時最忌諱不分場合地亂拜一通。

譬如大年初一清早登門,別人還沒睡醒,就強行拜年。

因拜年而催人起床,意味著對方整年都要在人催促下做事。

若在對方未起身時便拜,則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卧病。

6

空手上

上門拜年時,最忌諱空手。

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

不求見面唯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

空手上門,意味著對主人家不尊重,是不通人情世故的表現。

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送禮的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

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

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禮單放在精緻美觀的飾盒裡送給親友,以示莊重。

拜年送禮時,禮物的數目也有講究。

禮物必須是雙數,單數則為不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善良的心,最美
三個細節告訴你,身邊的人誰最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