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永明延壽禪師:云何說有迷悟

永明延壽禪師:云何說有迷悟

只為因本覺真心,而起不覺;因不覺,故成始覺。(攝影:惜緣法師)

問:覺體不遷,假名有異。凡聖既等,眾生何不覺知?若言不迷,教中云何說有迷悟?

答:只為因本覺真心,而起不覺;因不覺,故成始覺。如因地而倒,因方故迷;又因地而起,因方故悟。則覺時雖悟,悟處常空;不覺似迷,迷時本寂。是以迷悟一際,情想自分,為有虛妄之心,還施虛妄之葯。

經云:「佛言:我說三乘十二分教,如空拳誑小兒。是事不知,號曰無明。」祖師偈云:「如來一切法,除我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故知己眼若開,真明自發,所治之迷悟見病既亡,能治之權實法葯自廢。夫悟此法者,非假他智與異術也。或直見者,如開藏取寶,剖蚌得珠,光發襟懷,影含法界。如經頌云:「如人獲寶藏,永離貧窮苦。菩薩得佛法,離垢心清凈。」或不悟者,自生障礙。故《通心論》云:「真常不易,封生滅者自移;至理圓通,執方規而致隔。」此悉迷自性,但逐依通,應須己眼圓明,不隨他轉。如融大師頌云:「瞎狗吠茅叢,盲人唱賊虎。循聲故致迷,良由目無覩。」

若得心開照理之時,諸見皆絕,不見佛法是,不見世法非。以自性中,言思道斷故。如云:無所是是菩提,不應安佛菩提於有所是邊。如今但不用安置,體自虛玄;如瑠璃寶器,隨所在處不失其性。若識得此事,亦復如是。任是一切凡聖勝劣之色,影現其中,其性不動。不知此事之人,即隨前色變,分別好醜,而生忻戚。所以祖師云:「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起信論》云:「心生滅門者,謂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轉,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有二種義:謂能攝一切法,能生一切法。復有二種義:一者覺義,二者不覺義。言覺義者,謂心第一義性,離一切妄念相,離一切妄念相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一切如來為本覺,以待始覺,立為本覺;然始覺時,即是本覺,無別覺起;立始覺者,謂依本覺有不覺;依不覺故,說有始覺;又,以覺心原故,名究竟覺;不覺心原故,非究竟覺。乃至為有妄想心故,能知名義,為說真覺。若無不覺之心,則無真覺自相可說。」

《疏》釋云:若隨染隨流成於不覺,則攝世間法;若不變之本覺,及返流之始覺,則攝出世間法。《鈔》解云:於本始二覺中論攝法者,若本覺所攝,即是大智慧光明義,遍照法界義,真實識知義等;若始覺所攝,即是三明八解脫、五眼六神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然此據實即同,義言且異。故《疏》云:於生滅門中,隨流不覺,返流始覺,於義用則攝法不同;若真如門中,則鎔融含攝,染凈不殊。謂以一真如理融之,使染即非染,凈即非凈,即染即凈,深為一味,故不殊也。如《論》云:「一切諸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是知隨覺不覺之緣,似生染凈,緣生無性,染凈俱虛。又云:離言說相,豈可以言談?離心緣相,豈可以心度?實謂心言路絕,唯證相應耳。且夫凡言說者,從覺觀生,是共相和合而起;分別者,因意識生,是計度比量而起。以要言之,皆因不覺,教觀隨生。若無不覺之心,一切諸法,悉無自相可說,除方便門而為開示,究竟指歸無言之道。故《論》云:「若離不覺之心,則無真覺自相可說。」以覺對不覺說,共相而轉;若無不覺,覺無自相,如獨掌不鳴,思之可見。乃至染凈諸法,悉亦如是,皆相待有,畢無自體可說;如離長何有短,離高何有低?若入宗鏡中,自然絕待。

——摘錄自《宗鏡錄》

(來源:禪林網)

聲明:本圖文來自「新浪佛學」,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中華佛緣網是自媒體公益平台,專註於紀錄片拍攝製作,傳播、傳遞中華傳統文化,也歡迎各位大德居士踴躍實名供稿、供圖(備註:原著)。

地址:北京東城區安樂林路69號1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佛緣 的精彩文章:

受菩薩戒的殊勝功德
凈界法師:為什麼凡夫的世界都是種種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