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1974年的今天,人民海軍為馳援西沙,第一次穿越台灣海峽

1974年的今天,人民海軍為馳援西沙,第一次穿越台灣海峽

深度

摘要:中國海軍雖然在1974年西沙海戰中取得了勝利,但也暴露出南海艦隊缺少大型水面艦艇的短板,因此中央急調東海艦隊3艘護衛艦直接穿越台灣海峽,南下馳援。這也是人民海軍第一次穿越台灣海峽,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

圖1:今天人民海軍艦艇編隊穿越台灣海峽,正是從四十六前的今天開始

中國海軍雖然在1974年西沙海戰中取得了勝利,但也暴露出南海艦隊缺少大型水面艦艇的短板,因此中央急調東海艦隊3艘護衛艦直接穿越台灣海峽,南下馳援。這也是人民海軍第一次穿越台灣海峽,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

1949年,國民黨在解放戰爭中遭到全面失敗,不得不敗退台灣。

1949年10月,解放軍金門戰役失利,登陸部隊3個團九千餘人全軍覆沒。經過此戰,解放軍深刻意識到兩期登陸戰不同於以往,是非常複雜的作戰樣式,因此推遲登陸台灣的計劃,購買登陸艦艇、軍艦和飛機,強化戰役準備。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6月27日,美國認為在半島的戰爭不僅僅是南北兩個政權之間的戰爭,而是「共產主義陣營向自由世界的挑戰」,因此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和1艘運輸艦進入台灣海峽,並開始採取「台灣中立化」政策,既阻止解放軍解放台灣,但同時也阻止國民黨軍反攻大陸。台灣問題就此產生。

上世紀50、60年代,國共雙方在台灣海峽以及周邊海域發生過一系列的海空戰,由於雙方的軍事對峙,爆發了多次台海危機。人民海軍雖然在這一時期取得過多次海戰勝利,但總體實力和國民黨海軍還有一定差距,所以從1949年4月人民海軍成立開始,直到1974年,二十五年間,人民海軍的艦艇調動,都避開直接穿越台灣海峽,而是都要兜個大圈子繞道台灣以東的外海。

圖2:從1949年到1974年,人民海軍的艦艇調動,都避開直接穿越台灣海峽,都要繞道台灣以東的外海

1974年1月,人民海軍和南越海軍在西沙爆發海戰,人民海軍擊沉南越護航艦一艘,擊傷驅逐艦三艘,斃傷敵百餘人;人民海軍一艘掃雷艦遭到重創,另一艘掃雷艦和兩艘獵潛艇輕傷,274號艇政委馮松柏以下官兵18人犧牲,負傷67人。

這場海戰,南越海軍參戰3艘驅逐艦和1艘護航艦,其中3艘驅逐艦的滿載排水量均在1500噸以上,即使最小的護航艦也有650噸,總噸位超過5000噸;艦炮最大口徑127毫米,各種艦炮總數超過50門。人民海軍參戰2艘掃雷艦和2艘獵潛艇,其中大的掃雷艦才不過590噸,小的獵潛艇都不到400噸,總噸位還不到1800噸,最大口徑艦炮才57毫米,四艘艦艇艦炮總數才區區16門。

在排水量和火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人民海軍採取貼身近戰,發揚敢於「刺刀見紅」的大無畏精神,取得了勝利,但同時也暴露了南海艦隊缺乏大型水面艦艇的窘迫。南海艦隊雖有4艘千噸級護衛艦,但都因年久失修,無法出海作戰。餘下只有十幾艘500噸以下的級護衛艇、獵潛艇和掃雷艦,噸位小續航力低,駛到距海南島300多公里以外的西沙海域,已經相當勉強了。因此,中央急調東海艦隊護衛艦第六支隊十八大隊南下馳援。

圖3:人民海軍採取貼身近戰,發揚「刺刀見紅」的精神,取得了西沙海戰勝利

護衛艦六支隊是海軍戰備值班部隊,先後參加了解放一江山島和多次與國民黨海軍的海戰,是一支具有光榮歷史的部隊。還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視察,毛澤東1953年2月視察海軍,就是在六支隊的「南昌」號和「廣州」號上下了「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的題詞。

護衛艦第十八大隊編有4艘成都級護衛艦,分別是「昆明」號(舷號205)、「成都」號(舷號206)、「衡陽」號(舷號207)和「貴陽」號(舷號208),這級護衛艦是由上海滬東造船廠根據蘇聯提供的技術、圖紙和材料,仿製的蘇聯里加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1376噸,主要武備為3門單管100毫米艦炮,50年代末期建成,是人民海軍60年代最先進的水面艦艇。70年代換裝「上游一號」(SY-1)反艦導彈,從而成為01級導彈護衛艦。

由於當時「貴陽」艦正在船廠進行維護廠修,所以東海艦隊決定先組織「昆明」艦、「成都」艦和「衡陽」艦三艘南下,「貴陽」艦等修艦結束後再南下。

圖4:「昆明」號護衛艦

鑒於此次南下調防比較緊急,所以不繞道外海而是穿越台灣海峽,這也是海軍艦艇編隊首次直接通過台灣海峽,軍事敏感性相當高,稍有不慎都會引起海峽兩岸緊張局勢,因此整個行動保密級別很高,除主要首長和作戰部門知情外,對其他人員都嚴格保密。東海艦隊給十八大隊的命令也是執行春節戰備出海巡邏,而不是調往南海艦隊增援西沙。

根據東海艦隊的要求,由第六支隊副支隊長嚴恩鳴、政治部主任孫啟心、副參謀長宋瑞雲,帶領支隊作訓科副科長姚剛、航海業務長於宗禮、保衛科長黃鐵順等人,組成編隊海上指揮所。由嚴恩鳴擔任編隊指揮員,「衡陽」艦為指揮艦,「成都」艦為預備指揮艦。

1974年1月19日11時,六支隊長姜德廷向十八大隊大隊長王夢琪下達立即進入一級戰備的命令,三艘護衛艦均發出「緊急備航」的警報,迅速補給彈藥、油、水、主、副食品,並電召休假和外出人員立即歸隊。下午,六支隊召開了緊急會議,將真實的行動計劃擴大到各艦艦長、政委一級。

1月20日14時21分,指揮艦「衡陽」號升起了緊急出港旗號,各艦立即拉響了「進出港部署」信號。隨後三艦以「衡陽」艦在前,「昆明」艦居中,「成都」艦殿後的順序,組成單縱隊,以18節航速拔錨啟航。

出航後編隊經韭山列島、漁山列島一路向南。編隊的許多官兵開始覺得奇怪,怎麼往南越走越遠,這可是以往沒有過的。

圖5:並排錨泊的「昆明」號、「成都」號和「衡陽」號三艦

當到達大陳島海域時,有兩艘高速護衛艇駛向編隊,其中一艘接舷靠上「衡陽」艦,將南海海圖、港圖、南海艦隊通信聯絡呼號、頻率等重要文件送上「衡陽」艦。這些文件是在十八大隊啟航後,東海艦隊派專人送到寧波機場,由一架直升機送至海門,最後再由護衛艇大隊的高速護衛艇轉送給「衡陽」艦。

圖6:給編隊送去重要文件的高速護衛艇

當日後半夜,編隊馳抵浙江與福建交界的沙埕港,按預定計劃錨泊。

22日12時,護衛艦六支隊的「濟南」艦也趕到沙埕港,分別給編隊各艦補充燃油和淡水,並將在休假中接到「立即歸隊」電報緊急返回的十八大隊官兵(包括從「貴陽」艦調來的10餘名人員)送到各艦。

圖7:在沙埕港錨泊的三艘護衛艦

考慮到這次是人民海軍艦艇第一次通過台灣海峽,航線要經過國民黨軍隊控制的東引、馬祖、白犬列島,以及烏丘嶼、大金門外側島嶼,情況複雜而特殊,並且是夜間航行,無線電還必須保持靜默。編隊航線右側距離福建沿海島嶼設置的導航燈塔較遠,又是夜間,無法觀測。所以編隊的航線必須慎之又慎。海軍福建基地航保處組成領航組,負責制定具體航線並上報福州軍區、海軍批准,並報總參謀部備案之後才確定下來。22日下午領航組人員,帶上航線圖到達「衡陽」艦,向編隊指揮員報告。

圖8:這個三角區是最危險的海域

1月22日18時,由於是冬季,這個時候夜色已經籠罩了整個海空,編隊從沙埕港悄然啟航,編隊出航後嚴格實施燈火管制,無線電保持靜默,只抄收不發報,雷達開機預熱,但不準加高壓,鍋爐煙囪不準冒火星。經福建台山島以南海域準備進入台灣海峽,這天正是除夕,此時也正是萬家燈火初上之時,不過1974年還沒有春晚。而三艘護衛艦則在沉沉的夜幕中,向台灣海峽駛去。

由於編隊隱蔽航行,福建沿海各雷達站,從編隊從沙埕港啟航後就全部開機,嚴密跟蹤著編隊的動向,每10分鐘對編隊各艦進行一次定位。同時福建基地作戰指揮室不斷以密碼通報編隊,隨時進行海圖作業,引導編隊修正航向,確保航行在計劃航線上。

圖9:編隊航行的三艘護衛艦

當編隊即將進入台灣海峽時,各艦拉響了一級戰鬥警報,各艦之間距離三鏈(約556米),航速增至24節,全艦人員各就各位,100毫米主炮、37毫米副炮全部實彈上膛,艙面人員加強對海、空瞭望,氣氛非常緊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岸上的情況絲毫不比海上編隊輕鬆,在中央軍委作戰指揮室,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密切關注編隊的動向;在海軍作戰指揮室,海軍副司令員劉道生坐鎮指揮;在福州軍區作戰指揮室,軍區司令員皮定均親自坐鎮;東海艦隊作戰指揮室,司令員馬龍和參謀長田作成一起在崗……各級首長的眼睛都盯著作戰值班人員標繪的編隊位置,不斷詢問海面氣象、敵情動態以及掩護兵力展開的情況,隨時準備應付突髮狀況。

擔負掩護任務的各路部隊,都已經在1月22日16時進入一級戰備:海軍福建基地派出艦艇編隊進入沙埕、東沖、東山、崇武等港口,隨時待命出擊;福建海岸炮兵全部進入陣地,做好射擊準備;福建沿海所有對海對空雷達站全線開機,全程掌握編隊位置和空情。福建空軍部隊,在福州、漳州機場的殲擊機進入最高戒備,飛行員進入座艙,隨時可以起飛;福州軍區技偵部隊加強對國民黨海空軍部隊動向的掌握。

21時,編隊安全通過東引島以東海域,在航行中距離國民黨軍駐守的東引島最近距離只有6海里(約10公里)。

23日凌晨3時35分,編隊順利馳過金門以東海域。

5時21分,編隊順利通過台灣海峽,駛抵東山島海域,已經進入南海艦隊轄區。

圖10:通過台灣海峽的三艘護衛艦

7時,編隊抵達廣東潮陽企望灣。此時,南海艦隊汕頭水警區副司令員魏治國帶領獵潛艇編隊前來接應。隨後,編隊繼續航行至汕頭港,拋錨進行短暫休整,由油駁補給重油、淡水和副食。

17時30分,編隊馳入湛江港,信號台打出「熱烈歡迎和祝順利到達」的旗語,各艦依次靠上湛江麻斜海軍碼頭,至此順利完成調入南海艦隊的行動。

圖11:抵達湛江港的三艘護衛艦

而說到這次穿越台灣海峽,總會有人提到這樣一種說法:當時有人報告蔣介石,大陸軍艦正在穿越台灣海峽,蔣介石就說「西沙戰事緊啊」,於是手下人心領神會,不但沒有阻撓,而且打開了航標燈,還還派艦艇護送。

這個故事廣在坊間流傳很廠,簡直成了兩岸「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的典型表現。

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首先,台灣海峽最窄處也在130公里以上,在海峽中線附近航行,台灣一邊的航標燈,肯定是看不到的。

其次,根據當時海軍副司令孔照年回憶,「從台灣海峽中線南下,從來沒人這麼走過。所以我們當時多少也有些擔心,擔心國民黨會不會干擾我們,我建議走外線,走內線(緊貼海岸線)會很浪費時間,我分析國民黨不會幹預,最多是監視我們,因為是我們衛國作戰,是保衛中國的領土,他不敢動。」

正如孔照年所預計的那樣,國民黨海軍派出了2艘陽字型大小驅逐艦,但確實沒有進行任何阻撓和干擾,但也絕對不是護送,而是在海峽中線東側全程伴隨人民海軍的護衛艦,監視航行,只是雙方沒有任何交流,彼此心照不宣相安無事地度過了這段航程。

圖12:時任海軍副司令孔照年

護衛艦十八大隊的3艘護衛艦抵達湛江後,稍作休整,就出航巡邏西沙群島海域,顯示人民海軍的力量和保衛祖國海疆的堅強決心。東海艦隊3艘主力護衛艦到達南海艦隊,大大鼓舞了士氣,同時也使中越雙方的海上力量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面對佔據優勢的中國海軍,南越當局不得不做出「下一步應避免同中國作戰」的決定,此後再也不敢侵犯我西沙群島。

圖13:十八大隊三艘護衛艦巡航西沙

1974年8月,,中央軍委正式下達了護衛艦第十八大隊整建制調歸南海艦隊的命令。參加編隊南下任務護衛艦六支隊編隊指揮所人員返回六支隊建制。此後,護衛艦第十八大隊就正式編入南海艦隊序列,並成為南海艦隊驅護艦第二支隊的「種子」部隊。

1974年10月,海軍統一調整艦艇舷號。「昆明」舷號改為505,「成都」艦舷號改為506,「衡陽」艦舷號改為507,「貴陽」艦舷號改為508——「貴陽」艦完成中期維護廠修後,於1976年4月通過台灣海峽到達湛江,至此十八大隊所轄4艘護衛艦全部調到南海艦隊。

圖14:調整舷號後的十八大隊三艘護衛艦

人民海軍護衛艦十八大隊首次通過台灣海峽的行動,意義非常重大,一方面不僅僅是為了緊急增援西沙作戰,大大增強了南海艦隊的實力。同時也讓中央意識到南海艦隊實力明顯無法應對所擔負的保衛南海的使命,開始大力加強南海艦隊的建設,在十多年後1988年3月的赤瓜礁海戰中,中國海軍參戰艦艇,無論是數量,還是排水量和性能,佔據了絕對優勢,完全碾壓了越南海軍。

另一方面,此舉也打破了多年來人民海軍沒有大型水面艦艇穿越台灣海峽的歷史,粉碎了台灣當局對海峽的長期軍事封鎖。正所謂先例既開,來日方長。從此以後,人民海軍的軍艦往返東海和南海時,就都不再繞道外海,而是直接穿越台灣海峽,包括現在的「遼寧」號航母,都是直接從台灣海峽通行。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