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是什麼樣的?為何突然消失?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是什麼樣的?為何突然消失?


納米比亞是為數不多記錄了埃迪卡拉紀和寒武紀之間過渡時期的地方之一

納米比亞是為數不多記錄了埃迪卡拉紀和寒武紀之間過渡時期的地方之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22日消息,當複雜生命在遠古地球上出現時,它們看起來與我們今天所知的一切生命都截然不同。

  在加拿大紐芬蘭島的東南端,崎嶇的懸崖聳立在海面上。這些嶙峋的岩石被稱為「誤導點」(Mistaken Point)。之所以取這麼個名字,是為了向許多在此遇難的船隻致敬。歷史上,許多水手曾將這裡「誤認為」附近的雷斯角,繼而轉彎向北行駛,使他們的船在不久後就撞上礁石。如今,這些陡峭的懸崖之所以出名還有另一個原因:它們處於一場爭論的中心,而這場爭論或許能解開地球上最大的謎團之一——複雜生命是何時開始以及如何演化的。


在大約5.4億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期間,生命變得更加廣泛和複雜

在大約5.4億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期間,生命變得更加廣泛和複雜


  「在岩石周圍行走,你會發現它們表面覆蓋著成千上萬的化石,」牛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弗蘭基·鄧恩(Frankie Dunn)說道。

  這些化石從約5.7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Ediacaran)保存至今,當時一系列的火山爆發使海底覆蓋上了火山灰,為當時的生命提供了「快照」。鄧恩說:「我覺得這就像在龐貝周圍散步,你可以看到生活在那裡的生物的鬼魂被火山灰掩埋;這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體驗。」


  這些埃迪卡拉紀化石預示著地球歷史上一個分水嶺時刻。在此前的40億年里,海洋一直是單細胞微生物的保留地,但突然之間,其中卻充滿了新的複雜生命。而且,這些生命簡直太奇怪了!它們與我們今天看到的生命形態完全不一樣。


納米比亞的地貌為研究5.6億年前的環境提供了諸多線索

納米比亞的地貌為研究5.6億年前的環境提供了諸多線索


  有些,比如葉狀形態類生命(rangeomorphs),形似巨大的帶葉蕨類植物。另一些則類似灌木,或者說類似捲心菜形狀。許多生物看起來像沒有形狀的囊,或者像絎縫的薄枕頭,還有一些看起來像巨大的海筆。

  「大多數埃迪卡拉紀動物的身體柔軟,有些濕潤,」美國范德堡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西蒙·達羅克(Simon Darroch)說,「形成貝殼或骨架的能力直到埃迪卡拉紀末期才出現。」這些奇怪生命形態及其身體構造一直困擾著科學家,他們一直在努力將這些生物放到生命演化樹中。


  「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我們曾認為它們都是某個類群,或者都是另一個類群,」達羅克說,「在某種程度上,它們都是水母;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們又都是一類被遺忘的,已經消失的動物生命,早已滅絕。在過去20年里,證據越來越明顯,它們可能代表了各種各樣的生物體和生物群,其中一些屬於動物。」


西伯利亞是另一個可以讓人輕易獲取遙遠過去時光膠囊的地方

西伯利亞是另一個可以讓人輕易獲取遙遠過去時光膠囊的地方


  可以確定的是,這些動物至少比5.41億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早了大約4000萬年。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是一場相對短期的進化事件,當時的動物化石記錄中突然出現了一些可識別的身體部位,比如鰭、腿、殼和骨骼等,並顯示絕大多數動物「門」都在這一時期出現。換言之,現代動物的祖先大多可以追溯到這一時期。

  然而,埃迪卡拉紀生命的最大謎團在於,它們經歷了什麼?它們曾經一度興旺發達:從俄羅斯到澳大利亞,從納米比亞到中國,世界各地都發現了葉狀形態類生命和其他動物的化石。然而,在它們首次出現約3000萬年後,就突然從化石記錄中消失了。


  寒武紀生命的崛起


  查明真相的關鍵可能在於納米比亞南部一個名為「納馬群」(Nama Group)的化石群。大約5億6千萬年前,地球剛剛經歷了一次冰河時代,正在開始解凍,這個地區被冰川水淹沒,形成了一片淺海。現在,你可以向任何方向行走數百公里,看到曾經生活在那裡的動物記錄,就呈現在岩石表面。


  該遺址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它是為數不多記錄埃迪卡拉紀和寒武紀之間過渡時期的地方之一。在地球生命史上,這段時期顯得尤為動蕩。

  2013年,達羅克在納馬沉積物中發現了大片非常類似洞穴的地形,表明一些早期動物曾在這裡覓食,並攪動著海底。


  「大多數埃迪卡拉紀生物是相當簡單的動物,它們不會四處移動,做的事情也很有限,而且它們傾向於生活在離食物來源很近的地方,比如在海底發現的黏稠的微生物墊,」達羅克說,「然而,從5億4千萬年前開始,在納米比亞,不同穴居行為的強度和多樣性都在穩步增加,這表明這些動物更加靈活,它們覓食的方式也變得更加聰明。」


  達羅克認為,這些更加現代、更具有寒武紀風格的動物的到來,可能以埃迪卡拉紀生物不喜歡的方式改變了環境,比如攪動沉積物和干擾微生物墊,導致埃迪卡拉紀生物更難獲取食物。沉積物中的一些洞穴看起來也和海葵形成的洞穴一模一樣。海葵是一種食肉動物。如果當時有類似的捕食者,那無疑將為埃迪卡拉紀生物敲響喪鐘,它們將無法逃脫。


  然而,其他科學家對這一理論表示懷疑。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碳酸鹽地球科學教授蕾切爾?伍德(Rachel Wood)表示:「這些生命形態愉快地共存了數百萬年,而且有證據表明,它們本來就生活在不同的海域,因此不一定會在生態上發生相互作用。」


  災難性事件


  科學家們越來越認同的另一種觀點是,海洋含氧量的下降可能導致了地球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生命滅絕,其規模之大,可以和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的事件相提並論。


  通過測量不同類型鈾在沉積岩中的相對含量,地質學家可以計算出數百萬年前海洋的氧含量。當周圍的水含氧量低時,岩石會吸收較重的鈾;而當含氧量高時,岩石會吸收較輕的鈾。通過這種方法,科學家們發現,在埃迪卡拉紀時期,海洋中的氧氣含量波動很大。在第一批動物出現之前不久,氧氣含量是上升的;而在它們滅絕前不久,氧氣含量則呈下降趨勢。


  一項研究計算得出,當時海底被低氧(缺氧)水覆蓋的比例可能已經上升到60%至70%。相比之下,現代海洋的這一比例約為0.1%。


  參與這項研究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古生物學家和地球生物學家肖樹海教授表示,有定量證據表明,當時海洋缺氧狀態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在時間上與埃迪卡拉動物的消失密切相關。


  當缺乏氧氣的海水慢慢漫過最初動物生命繁盛的淺海時,一些物種可能比其他物種更能適應。肖樹海教授指出,許多埃迪卡拉動物是固著的,意味著它們不能移動,因此如果有快速的環境變化,它們將無法適應,更容易滅絕。如果是移動的動物,就如許多寒武紀動物,它們有更好的機會移動到「氧氣綠洲」,比如含氧量較高的小片區域,或者淺水的氧氣避難所。不管埃迪卡拉紀生物衰落的原因是什麼,它們的消亡實際上可能為後來的寒武紀動物大爆發鋪平了道路。


  「觀察任何一個地質時期,你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翻轉事件,在滅絕速率上升之後,物種形成速率也隨之上升,這似乎就是生命的發展過程,」蕾切爾·伍德說,「一旦生命演化至佔據了某個生態位,要讓它們消失就必須付出巨大的能量。因此,如果發生了某些事件,移除了這些生命形式,這意味著其他生命有機會演化出來,再次佔據這些生態位。」(任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2019年你應該知道的那些太空大發現
你有幽靈恐懼症嗎?如果你怕鬼,請不要對此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