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慧凈法師:莫因良醫而好病,應體佛心而念佛

慧凈法師:莫因良醫而好病,應體佛心而念佛

體會佛心而念佛

雖然阿彌陀佛的救度沒有條件,任何善惡的凡夫都平等地救度,這樣會不會讓我們懈怠?會不會讓我們有恃無恐而作惡多端?(眾答:不會。)所以,我們不要因為有良醫,反而我們自己喜歡去無病生病,應該要體會佛的悲心而念佛。

要成為良醫必需具備醫德與醫術,所謂醫德,就是醫生要將所有的患者視為自己的兒子,所以不管患者有錢、沒錢,不管患者是重病、輕病,一旦找上他,或是他遇到了,他都會盡心儘力地醫治這個患者,毫無保留也不計較有無報酬。同時,這位良醫必須能夠醫治所有的疾病,任何癌症、艾滋病……他都能手到病除,有這樣的醫術才堪稱為良醫。既然名為良醫,他對病人是抱持著同情的心,盼望他的病人早日康復,這是一個良醫的心懷。如果病人因為有良醫在身旁,任何疾病都可以得到治療,所以即使沒有病也盼望生病,且任憑疾病的滋長,這樣可以嗎?對嗎?當然是不可以的,是不對的,因為生病是痛苦的,有病的人之所以需要良醫,表示他沒有能力自醫,才需要靠外面的良醫,因此,他就向外尋求良醫。

所以,病人需要體會生病是痛苦的,既折磨自己也連累別人的,不要因為有良醫而喜好生病。同樣的意思,我們念佛人不因為有阿彌陀佛這位高明的醫生,念佛眾生都能夠救度,而喜歡作惡,應該要體會佛心而念佛。

佛是怎麼樣的心呢?

《觀無量壽經》說:「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佛心就是大慈大悲,以平等而無條件的慈悲,來救度一切所有的善惡凡夫。

《觀佛三昧經》也說:「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緣,緣苦眾生;若見眾生,受苦惱時,如箭入心,欲拔其苦。」

由這幾段佛語可以知道佛是大慈大悲,特別針對苦惱的眾生,要趕快去拔除他的苦惱,讓他早日獲得安樂。我們是不是苦惱的眾生?(眾答:是。)我們是苦惱啊!苦不堪言啊!

所以,我們更應該要曉得阿彌陀佛要救度的對象就是我。好像這個舞台的燈光很強,它照來照去都不是在照觀眾的,它都是在照表演的主角;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這個光明所要照射的主角是誰呢?是「念佛眾生攝取不舍」。

所以,我們應該體會阿彌陀佛是以悲憫同情的心,來包容我們,不計較我們的惡,如果今天他計較我們的惡的話,那就等同閻羅王在審判我們,我們必定會被審判到地獄、餓鬼、畜生。

可是,阿彌陀佛包容,阿彌陀佛不計較,阿彌陀佛主動積極地、平等無別地為我們發願修行累積功德,來償還我們的業障,使我們業障消除,福慧增長,使我們順利安然往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的悲心

我們應該體會阿彌陀佛這樣的悲心,對我們的包容,對我們的體諒,對我們的不計較,對我們積極地給予。所以,我們體會佛心,對一切眾生也應該要這個樣子。

因此,有體會佛心而念佛的念佛人,他的個性會轉變,他的性情會轉變,他的脾氣會轉變,他的相貌會轉變,他的命運會轉變;如果他念佛了,他的個性沒有轉變,他的脾氣沒有轉變,他的相貌沒有轉變,他的命運沒有轉變,就表示他沒有體會到彌陀的悲心,也可以說他沒有真正地信佛念佛。

所以,我們念佛人要檢討自己的性情改變了沒有?我們是不是跟以前一樣,喜歡動不動就鬧情緒,動不動就不平不滿,比較計較,不能夠體諒包容?信佛念佛的人要「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是一個重生的人,如果還是跟以前一樣的心態觀念,我們就要深深地自我檢討。

當然,我們都是煩惱強盛,業障深重,並非我們今天一信了佛,就立刻地天旋地轉,就180度,甚至360度地大轉變,這當然不可能。可是,這一種觀照的、反省的敏銳力,是要比以前更強更敏捷的。

作者:慧凈法師

錄讀:佛平居士

轉自:「編輯部De故事」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凈視界 的精彩文章:

勸君聽佛一聲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