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何新疫情總在發展中國家爆發?一個壞習慣讓病毒有機可乘

為何新疫情總在發展中國家爆發?一個壞習慣讓病毒有機可乘

近年來出現了不少新型傳染病,出現較大規模流行的有2002-2003年爆發的非典型肺炎(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和2013-2016年在西非爆發的埃博拉出血熱。其中,非典引起了779人死亡,中東呼吸綜合徵引發了513人死亡,而埃博拉出血熱則導致11323人死亡。此外,相對小一點的還有在東南亞與澳大利亞爆發的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HeV),這類腦炎病毒在1999年造成了109人死亡。

當然,瘟疫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常見而又殘酷的事件,歷史上的大型瘟疫屢見不鮮。最出名的是鼠疫,在541-542年爆發的查士丁尼 大瘟疫造成歐洲2500萬人死亡,1346年開始的鼠疫第二次大流行造成亞非歐大陸大約5500-7500萬人死亡,鼠疫第三次大流行則在19世紀末的中國和印度造成了約1200萬人死亡。比較近的還有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全球範圍內有2000萬人因流感死亡。病毒在不斷變異,因此這是場永無止境的戰爭。

隨著現代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疫情的控制有了更多的手段。這種變化並不僅僅是醫學技術上的進步,還有現代國際能力的提高。國家組織能力的強大可以在疫病爆發之初就有強大的能力實現社會控制,避免人員流動,以及動員醫療資源投入疫情治理。此外,醫學的進步背後很多時候也是國家能力作用的結果,大量資源可以通過國家進行整合,從而投入到醫學研究,催動醫學技術的進步。國家能力很重要。

所以,在近年來流行的大規模疫病有很大的特點是常常爆發在發展中國家,背後的問題其實兩方面的。一方面是發展中國家國家能力有限,很多時候基層無法控制,也沒有強大的能力阻止人員流動,缺乏快速的通訊和反應能力等等。典型如西非國家爆發埃博拉疫情後,很多地方需要依靠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的醫療援助才能擁有足夠的醫療資源對抗疫情。

另一方面是,社會留存的傳統習慣也很容易引發人與野生動物的接觸。事實上大規模流行的疫病,比如非典型肺炎和埃博拉病毒,以及此次不明肺炎,其病毒宿主都(很可能)是蝙蝠。其中,非典是宿主已經被證實是中華菊頭蝠,埃博拉則也很可能是蝙蝠。蝙蝠的特殊體質使其不會對病毒產生足夠的反應還可以保持健康,因此成為了許多病毒理想的自然宿主,已知的病毒就有三百多種。雖然蝙蝠一般不會直接與人接觸,但是蝙蝠可以與野生動物密切接觸,而有食用野生動物習慣的地區很自然的很容易出現人類感染的癥狀,比如2003年的果子狸。而中東呼吸綜合症背後則是阿拉伯地區長時間與駱駝接觸,同時駱駝尿被阿拉伯人視為傳統藥物。這種習慣恰恰導致了野生動物與人的密切接觸,大大增加了病毒變異和在人群中傳播的可能性。

相對而言,現代化的養殖廠具有更強的安全性,是食物的安全供應方。如果有能力,事實上大眾化、工業化生產的肉用動物才是最為安全的選擇。野生動物食品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在落後國家裡沒有辦法必須食用也就算了,若有成規模的肉用食品加工廠還堅持要用野生動物來追求一些其他的價值恐怕並不是個理想的作法。要麼技術落後,要麼習慣落後,這兩個問題都容易導致新興疫病的出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伊朗外交如何理解?霍梅尼思想是基礎,一條線索貫穿於其中
這款小型直升機貌不驚人,卻是阿富汗空軍十分重要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