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收了這麼多年壓歲錢,你知道壓歲錢是怎麼來的嗎?

收了這麼多年壓歲錢,你知道壓歲錢是怎麼來的嗎?

文 | 問心淺笑

說到過年的儀式感,就不得不提起壓歲錢了。

小時候過年,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收壓歲錢,每次拿到壓歲錢,就會展開一系列幻想,實在是忍不住那「一夜暴富」的喜悅。

但事實卻是,錢還沒有捂熱,就被大人收走了,好點的還能聽到一句「幫你攢錢娶媳婦」,一般都會直截了當被拿走,連個解釋都沒有,想起來都是淚呀!

不知道古代孩子的壓歲錢會不會被父母騙走?

古代大人之間又有什麼過年儀式?

長輩給晚輩的儀式——壓歲錢

說到壓歲錢,有這樣一個傳說:

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長著黑色的身體和白色的手,喜歡在除夕夜裡出來,專門摸睡熟了的小孩的腦門。被摸過的小孩就會發燒說胡話,退燒後便會變成痴呆兒。

有一對夫妻老年得子,對孩子十分珍愛。年三十晚上,兩個人用紅線串了八枚銅錢給孩子玩,孩子玩累後,把銅錢隨手放在枕邊睡著了。

因為「祟」的存在,夫妻兩人都不敢合眼,點著燈守在孩子的身邊。果然到半夜時,一陣陰風,黑矮的「祟」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突然發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

很快,這件事就傳揚開了,大家紛紛效仿,也在大年除夕夜裡用紅繩子把錢串起來,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面,就這樣,「祟」再也不敢來了。

從此,人們把這種錢,叫做「壓祟錢」,因為「祟」和「歲」的發音相同,日子久了,也就被稱作是「壓歲錢」了。

最早的壓歲錢,並不是市面上流通的錢幣,一般上面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話,或者是龍鳳、龜蛇、雙魚等吉祥圖案,作為孩子的護身符。

慢慢地,壓歲錢才變成了市面上流通的錢幣。民國以後,壓歲錢演變成了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寓言「長命百歲」。貨幣改成紙幣後,大人喜歡用號碼相聯的新鈔票給孩子作為壓歲錢,因為「聯」與「連」諧音,預示著後代「連連發財」。

流傳至今,壓歲錢已經成了過年期間,孩子們最喜歡的儀式。

上司給下屬的過年儀式——年終獎

在古代,不只長輩會給孩子發壓歲錢,上司也會給下屬發年終獎,尤其是皇帝,那是絕對少不了的。

漢代的皇帝在這方面算是最大方的了。東漢皇帝劉秀時期,每到春節,大臣們就會收到很豐富的「實物紅包」,比如錢20萬,米200斛,牛肉200斤等等,真是超過工資的節奏呀!

《漢官儀》記載:「臘賜」根據官職大小,有著不同級別的賞賜,御史等文官級別較低,也可以拿到五千錢的獎賞。

這「臘賜」,就是我們所說的年終獎。

宋朝的皇帝在年終獎上面,就比較小氣了,比如宋徽宗,他給大家準備的年終獎則是絹紗製成的帽花。

大臣們收到這份年終獎後,還要把帽花戴在頭上,初七之前誰摘下來,就代表誰對皇帝心存不滿。

清朝的皇帝為了讓大家感受到家庭的氛圍,會在過年的時候給大家發紅包,但是紅包里並不是錢財,而是皇帝親手寫下的福字。

當然,年終獎並不只是古代官員的專利,民國時期,商店的夥計、糧米油店、絲綢布莊的僱員,都會在春節來臨時收到老闆的年終獎勵。

就連沒有工錢的學徒也會在春節前拿到年終獎,大方的老闆會包一個紅包,小氣的老闆也會管一頓好飯來作為年終獎。

還有地主家裡的長工,會在正月里有二十天吃到肉,這也算是一種年終獎了。

如果長工吃不到肉,這位地主就會背上「吝嗇」的名頭,民國時期,上海工商界還成立了「年獎問題處委會」。

到了今天,年終獎依然是大家努力一年的表彰儀式,象徵著這一年的付出和收穫。

朋友之間的過年儀式——年禮

在一集《故宮賀歲》中有這樣一個片段,故宮書畫研究專家伏沖老師和宮廷歷史研究專家金路老師為大家展示了一幅清代宮廷畫家徐揚所創作的《京師生春詩意圖》,裡面是乾隆時期宮廷和民間過年的情景。

其中有一個主題是「饋歲」:何處生春早,春生饋歲中。就是到了春節的時候,大家互相贈送禮物表示心意。

在我們中國人的眼裡,送禮物的最高境界,一直都是「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所以古人之間在過年的時候走動,主要是以有寓意的東西為主。

據三國時的記載,大年初一,南方家家戶戶會用大蒜、小蒜、韭菜等味道辛辣之物製作「五辛盤」,互相饋贈親友,一來發五臟之氣,二來歡迎新春到來,萬物復甦。

我們現在的春卷便是由「五辛盤」演變而來的。

宋朝時期,一到臘月,路上就會有很多挑擔子的人,裡面放著酒肉,被稱為「送年盤」,有祝賀新春的意思。

清朝過年的時候,大家會互相送荷包,一來荷包是當時的必需品,就像是手提包一樣,出門時可以裝一些碎銀子之類的東西;二來荷包一直都有祝福的含義。

近些年來,「年味變淡」成了我們大家都認可的一個事實,也是我們心中共同的遺憾,在網路、電子產物的衝擊下,過年的「儀式感」對我們來說越來越稀缺,甚至把過年變成了單純的放假。

作為行業夥伴,浦發銀行和廣大觀眾一起通過《故宮賀歲》,進一步了解了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習俗的豐富內涵和文化價值。

比如紫禁城裡過年會準備什麼禮物,這些禮物的背後隱藏的後宮、君臣、父子、夫妻情感等。

在探問傳統國人以物寄情、以物達意、以物敬奉天地自然背後的文化背景和精神內涵的同時,增強過年的「儀式感」。

該行還結合節目中提到的古人贈荷包送祝福的習俗,打造了「新春荷包納福活動」,向人們傳遞了「新春納福」的美好祈願和貼心服務日常生活的品牌精神。

大家只需要參加指定活動,就可以獲得定製的新年荷包,並與親朋好友互相贈送,既可以方便快捷的傳遞自己的祝福,也可以在這樣的經典傳統中,追尋「年味」。

這不是浦發銀行第一次參與這樣有社會意義的節目了。

2019年,該行還推出了以「養心靈、美好生活"為主題的文化教育活動,為客戶提供了傳統文化與藝術、情商及心理教育等非金融增值服務。

它還攜手國內知名音頻分享平台喜馬拉雅打造的科普節目《未來科技體驗館》,上線僅兩個月時間聽眾即超過2500萬人次。

自成立以來,浦發銀行不僅為8000餘萬戶零售客戶提高了物質層面的財富積累,還著重打造精神層面的「文化名片」,以豐富的品牌合作形式展現傳統文化魅力。

更提出了「因投入而不同」的零售金融主張,將弘揚中國文化,彰顯文化底蘊作為重要領域,持續打造高格調有內涵的品牌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人別熟太快,心別愛太滿
精明的女人,「暖養」自己「富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