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抑鬱症患者最大的問題是幻想,當然還有幾點是他自己主動迴避的

抑鬱症患者最大的問題是幻想,當然還有幾點是他自己主動迴避的

在治療抑鬱症患者時,常常會遇到一些「王子」或「公主」型的人,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不僅要消除病人的痛苦,還要清理他們的幻想,這種幻想普遍存在於「王子」或「公主」們身上。

為了更好地解釋人們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幻想,首先要從兒童心理說起。嬰兒在出生後的第一年開始分辨「自我界限」。在學會辨認之前,他們實際上是分不清自己的手和媽媽的手的區別的。比如,他們自己肚子疼,就會認為媽媽也肚子疼,甚至整個世界都在肚子疼。自己肚子餓了,就會認為別人肚子也餓了,所以這個時期是沒有界限感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會慢慢分辨出自己身體的界限。但是他們仍會認為自己才是中心,所有人都需要為自己服務。隨著自己慢慢長大,自己可以隨便亂走,這個時候爸爸媽媽為了怕孩子出危險。就會給孩子很多限制,你不能碰這個。馬上停,你不能碰那個,當一個孩子由我想要什麼都能得到,變成我做什麼都不行。

心理上出現一種由國王變成平民的感覺,如果遇到一個焦慮嚴格的父母,不但對孩子約束,而且還會給孩子更多的要求。有的甚至很短的時間內就訓練孩子一定學會大小便,學會遵守規矩。不能亂動,特別對於有新奇感的孩子來說,這無疑是最大的壓抑。如果遇到批判的父母,諷刺譏笑孩子的父母,孩子會有更大的羞恥感。

所以在這種環境下孩子為了生存,孩子自然會創造出一種這個不是我的爸爸媽媽。我是暫時待在這個家庭里的孩子,我的爸爸媽媽是非常優秀的,他們非常愛我。他們有一天會接我回家。對他們來說,所能做的就是不斷告訴自己:我應該是國王和王后的女兒,一個擁有皇室血統的孩子,一位公主。我此刻受苦是暫時的,我一定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這種帶有強烈安慰性的幻想,能夠讓孩子有效地擺脫屈辱和挫折。

即使是成年以後,這種幻想就變成了一種潛意識行為。然後當自己發現沒有一個所謂的國王,我就是這個家的孩子。而且很普通,就是有一個不理解我的爸爸媽媽。而且自己從小的理想也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即使有時候自己拚命的學習,也沒有達到自己心中的優秀,於是才會陷入抑鬱當中,這是造成抑鬱型人格患者認知障礙最主要的原因。

抑鬱症患者在認知上的根本問題是,他們心存幻想,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應該遭遇不幸,認為自己與所有的壞事都無緣。所以,他們總是看到生活中的消極面,卻看不到生活中的積極面。所以他們才會疑惑,為什麼抑鬱症這個病非得上我的身上?而自己不會看到是自己認知錯誤,才會讓自己得上抑鬱症。

除了幻想,抑鬱症患者還有幾點是他們不願意承認和迴避的

一、我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我只能優秀,不允許自己普通,自己只能堅強,不能脆弱。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焦慮的媽媽一方面給孩子帶來了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會變得非常敏感,非常有上進心。非常聰明也非常優秀,同時自尊心特彆強。寧可身受苦不讓臉遭罪,就是這種孩子的寫照。

我可以努力做很多,怎麼吃苦都可以,但是你不要批判我,不要否定我。或者更需要別人的肯定和認同,需要別人的讚美。我所有的努力都需要被看到,因為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們,因為抑鬱症患者都是為了別人而活,當然我說的別人可能就是自己的父母。

帶著幻想的人絕對不允許自己平凡,當一個人表現自己完美的時候,一定會壓抑本能真實的自己。一個人活得累,就是不允許自己平凡。在所有人面前都要表現自己堅強,根本不允許自己脆弱,給別人一個虛假的印象。當然別人也幫不到他,誰能幫助一個堅強的人呢?人們都習慣幫助弱小的人。

二、什麼問題我都能解決,我不想求助任何人,一切我自己都會想明白

一個抑鬱症患者一定會高估自己,因為內心有一個優越感的自己。我是不一般的,別人可以犯錯誤,我不能犯錯。別人可以普通,我不能普通。別人可以脆弱,我不能脆弱,別人可以膽兒小恐懼,那是他們的事,我一定要勇敢堅強!

所以很多抑鬱症患者只能幫助別人,他們可能在班級是最快樂的人,也是最豁達最想得開的人。他們平時可以幫助班級某一個想不開的同學,遇到問題他們也會表達自己滿不在乎。可以幫別人解決問題,自己有問題自己解決。

即使自己陷入到抑鬱症,也會認為自己一定能想明白的。求助別人是一種可恥行為,因為求助別人代表自己是軟弱的,是無能的一種表現。幫助別人,解開別人的心結才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因為自己從小有一種拯救別人的心態,我一定要當一個高道德的人。

三、世界就應該是真誠的,根本不允許有謊言。世界就應該是公平的,不允許半點不公平

我常說有一個高道德感的父母,真的是孩子的悲哀。因為這種父母,只遵循規矩,而不會講因時因地。這種規矩就變成一個枷鎖,不但鎖住了自己,而且鎖住了孩子。所以有一個死板固執的父母,就會有一個非黑即白不會變通的孩子。

一個抑鬱症患者會把所有人都神化,把父母神話,認為我想的父母都會理解我,如果做不到這點就不是一個好父母。朋友一定是兩肋插刀,生死與共,如果出現異議或者不理解我,那就不是朋友。愛情一定是唯美的,不要摻雜著金錢,不要摻雜著利益。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看到抑鬱症患者活在一個理想的世界,甚至很多極端者會這樣說,如果世界真的這麼不好,我活著就沒有什麼意思。所以一個高道德感的人,失去了人性本能的東西。只接受人性中高的部分,不接受人性中低的部分。這才會造成自己內心的更大衝突,只接受人性的善而不接受人性的惡。

這樣才會給自己逼到死胡同,當然就不會看到別人的光明。只是因為自己對世界有太多的幻想,在自己的內心總是美化這個世界,而不是真實地看清這個世界。有一個抑鬱症患者在我這諮詢了很久,當他能接受自己爸爸媽媽平凡,可以接受自己的愛人平凡,最後一關就是接受不了自己的平凡,當然這種與現實已經很接近了。

我們很多人都帶著或多或少的優越感的特質,想像著自己能成為生活的編劇,一旦生活沒有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我們就會憤怒,氣餒,害怕。事實上多數人都不能根據現實生活隨時調整自己,我們總是要掌控生活,而不是說隨著生活的發展,我們隨時調整自己的思路。我們總是用一個固定的思想來應對一個變化的世界,當然會造成我們的困惑和迷茫。

世界沒有錯,錯的是我們的認知,如果一個人固守著自己的認知,認為自己思想才是對的,是世界對不起我,這樣的人就很難走出來。沒有人性中的惡,我們就發現不了人性中的善。沒有人性中的不美好,我們就發現不了人性中的美好,當然我們也就不會珍惜那個善和美好。也沒有死亡,我們才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如果沒有死亡,我們為什麼要珍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迴避性訓練 的精彩文章:

"12歲的兒子還不避諱媽媽換衣服?異性親子間避嫌很重要,別大意"
銀保監會:對關鍵人員實行親屬業務、任職「雙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