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美國出現6.1級地震,這是1月第8個強震,地球又在活躍了嗎?

美國出現6.1級地震,這是1月第8個強震,地球又在活躍了嗎?

作者:文/虞子期

我們地球可以說是由多個板塊構造而成的,但是這些板塊都是處於一個不穩定的情況,所以在很多時候,只要板塊出現運動,就可能引發一場自然災難的發生。最為常見的大家可能都知道是什麼,那就是地震。地震在全球幾乎每天都有發生,並且等級的大小不一樣。而原因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多數可能都是因為板塊運動而產生的。在北京時間1月23日13時53分。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全球又出現了一個強震,等級大小為6.1級,是位於美國安德烈亞諾夫群島附近海域,該島嶼是美國阿拉斯加州西南部阿留申群島幾個小島群中的一個,是世界上島上地震最多的地區之一,所以該整個島嶼的人口也不多。

本次6.1級強震震源深度為10公里,中心坐標為北緯51.93度,西經177.78度,由於300公里範圍內沒有大中城市分布,所以也沒有多大的影響,並且本次6.1級強震也沒有產生海嘯預警(為出現海嘯預警),所以說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幸運,當然在歷史上,該地區出現了過強震,並且引發海嘯的產生,所以就算是在這個無人地區出現地震,我們也需要時刻的觀察到。

這也是在全球範圍之內,時刻2天的又一次強震,上一次是發生在北京時間1月20日,位於南桑威奇群島地區的6.2級強震。相對來說,短時間還是相對比較頻繁了,這也是1月以來,全球的第8個強震,第一個6.1級強震,其中最強的一次地震為波多黎各附近海域6.5級強震,變化不大。

綜合數據來看,在這8次的強震之中,影響較大的地震不多,出現之後科學界也在不斷的觀察之中,大家也可以從公布的列表圖也可以看到,幾乎都是位於海洋和島嶼附近。在我們整個地球之上,存在一個「環太平洋的地震帶」,所以發生地震是屬於正常的,而這也是全球主要的地震發生地震,基本上都是因為板塊活動所導致的,當然除了這種方式產生地震之外,還有就是人工地震等,這些地震一般都是因為人類在改變某種地質活動的時候引發的,相對來說等級的強度不大,是比較偏小的,所以說在我們監測的數據之中也不多。6級的強震看完了,我們來看看5級到5.9級的地震數據,相對來說更加的多了一點。

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總計5級(包括5級)以上的地震次數為26,去掉8次強震,然後就是18次。所以在1月以來,出現的地震還是不少。當然,再多的地震無所謂,只要地震沒有影響任何人或者地區就行,畢竟這是地球的一個正常活動釋放。當然不少的科學愛好者會問,我們地球的活躍程度是起來了嗎?當然從現有的數據來看,是看不出來地震是否平靜,是否活躍,因為地震就是一個正常的情況,沒有什麼不正常的,科學界也暫時沒有任何報告指出,我們地球是不是進入到了一個活躍的時期。所以說,大家不要多想,一般來說,地震就是正常的。

而在科學之中,地震的發生是屬於正常,但是地震的預測卻是人類至今無法做到的,地震預測可以說困難太多了,就如「板塊運動」,屬於一個動態的「東西」,我們都不足會掉它下一秒一定會往什麼方向移動,並且強度和速度是不是一直保持一樣,所以不確定因素太多,並不是很多人想的那麼簡單,這就是為什麼如今還沒有哪個國家或者科學家宣布,一定能夠做到精確的預測地震。而出現關於地震的說明,都是根據歷史地震或者斷層帶的滑動情況,來給出的一個大概預估,是一個地震的百分比,不具有精確預測地震的說明,所以也只能參考,並且這種數據日美等機構經常說明,比如某個地區可能發生大地震等等,都是說「可能」。

地震無法預測,但是地震預警對我們來說大家應該都是熟知的事件了,地震預警主要是建立在地震之後,相當於是地震波到達破壞目的地之前的一個預警。一般來說,不少地區都可以提前幾十秒的預警,未來科學家們將邁向「秒級預警」的時代,那麼提前預警的時間將會更多。但是在這個預警之中,其實還存在一個地震源的距離問題,越遠肯定預警的時間就更長,越短那預警的時間顯然也降低了一部分,這是相互之間的關係,就看未來科學家們如何做到兩者「並近」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貓 的精彩文章:

證實,全球又有兩座島沉沒,海平面危機,上升7米變「海景房」?
第1個地外生命快找到了?水在4000多顆外行星上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