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動執生疑,騰疑致請

動執生疑,騰疑致請

動執生疑,騰疑致請

(102)

從「爾時大眾」下,是騰疑致請,由聞三偽一真故,執動疑生。文為二:一、敘疑;二、正請決。敘疑又二:一、經家敘;二、正生疑。

先、敘千二百疑;次、敘四眾。上斥三乘皆是方便,敘疑但在二乘者,以其執重疑深偏舉。若至下陳疑中,即雲「求佛諸菩薩,大數有八萬」,亦皆有疑。故知三乘僉疑,偏舉二乘耳。

從「各作是念」下,是正疑。又為二:一、疑佛二智;二、疑己所得。從「何故殷勤稱嘆方便」,即是總疑權實二智。

從「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者,是疑實智。

「有所言說,意趣難知」下,是疑權智。以聞「諸佛語無異,要當說真實」,從此生疑。何者?佛昔說三乘智慧,同證不差,但余習有盡不盡耳。今忽稱嘆如來二智非我所及,是故疑佛二智也。

從「佛說一解脫義,我等亦得此法」下,此是自疑所得。三乘聖道是真出要,我修此理,亦到涅槃,而今忽言皆是方便,未知何者真實?故言不知是義所趣。此從上斥三為偽而生是疑。

「爾時舍利」下,第二,正請。文有三請二止,就前為三止。瑤師、龍師云:「初止為理深難解,初請為自他求決;次止為驚疑不信,次請為久殖必解;後止為必謗墮惡,後請為利根得益。」今師或時云:佛豫知三周得益,前後不具,故三抑,俟其三請也。

就初請為二:一、長行,二、偈頌。長行為二:一、陳疑;二、陳請。陳疑,疑二智;陳請,已請、眾請。

頌中有十一行偈,文為六:初、二句,頌疑實智。

「自說得」下,第二、三行,頌疑權智。

「無漏諸」下,第三,有三行,明三乘四眾有疑。上句明羅漢,後二行明緣覺,中間稱「及求涅槃者」,即是明六度菩薩。何以得知?上雲「逮得涅槃者」,此中稱「及」。及者,此菩薩自求涅槃,又以及他,故異二乘,知是菩薩也。

「於諸」下,第四,有一行半,明身子疑。

「佛口所生」下,第五、有一行,明佛子疑。

「諸天龍」下,第六,二行,總明同疑請也。夫偈頌、長行,可以意推,如其非頌即是長出。於義非急者,不能煩文分擘,故略耳。

從「爾時佛告」下,是二止。

更牒疑為請,悉如文(云云)。

圖文 | 玉泉寺數據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當陽玉泉寺

公眾號:dy-yuquanchans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最好了解一下,各種臨終者的狀態
清末海上名家任熊繪《十六應真圖冊》 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