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可別吃野味了!害人害己害動物

可別吃野味了!害人害己害動物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347-可別吃野味了

作者:乃一姆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近日,武漢發生的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擴散至多個省份。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綜合各方面信息,初步從流行病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傳到人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這個野生動物,就是我們平時所稱的「野味」;而本次疫情的源頭,主要就是漢口火車站附近的當地海鮮市場——但其中商品大部分並非海鮮,而是「野味」。再具體一些,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就很可能來自「野味」中的竹鼠、獾等。

竹鼠沒答應你吃,你非要吃...

(圖片來自:獨人的月台 / 圖蟲創意)▼

其實,也不必降罪於野味,畢竟野生動物自己在那待的好好的。真正要怪罪的,還是吃它的人。

燉竹鼠

(圖片@圖蟲·創意)▼

為什麼要吃野味?

為什麼吃野味?消費心理中的「從眾心理」作怪是一大因素,為的是各種炫富、攀比等。再往深究,還要追溯到對舊時「葯補不如食補」思想的誤讀。

舊時有很多當時看來較為嚴謹的科學著作有關於「食補」的記載。

例如1986年6月第1版的《中藥大辭典》中有記載虎肉、狐肉、狗肉、狼肉、豹肉、豺肉、狸肉、蛇肉、駱駝肉、海豚、河豚、海狗、海豹、黃羊、麂肉、巨蜥、蜘蛛、獐肉、鱉肉、獾肉等家禽家畜和野生動物資源,並按照中醫藥食療學原理,分別就以上資源的成分、性味、歸經、功用主治、用法與用量、醫家論述等內容均作了較詳細的詮釋。

很多人眼裡,估計一切皆可入葯

而且是帶著種種主觀臆想和比附的吃啥補啥論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Signature Message)▼

現代社會仍然在繼承這種食補觀點,但架不住信息交流之間的不對稱,以及各類商家的有意無意的誤讀引導,長期以來導致人們漸漸形成了「吃什麼補什麼」的誤區。

許多人不光認為野生動物是一種難得的美味,還強烈相信它們對人體有重要的滋補功能,陷於一種迷之自信、不可自拔的狀態。

虎鞭並不壯陽

真吃了的人也不好意思說沒效果

(圖片@圖蟲·創意)▼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人對「野生動物」四個字進行望文生義惡意解讀。看到「野生」倆字就想到「天然」,公然宣稱「野味都是天然綠色食品,無毒無公害,一吃治百病」。

但實際上到底什麼是綠色食品呢?這些人八成連「綠色食品」的定義都不知道。

純天然,無公害?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Jaroslav Machacek)▼

按照定義,綠色食品是指可持續促進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無公害、無污染,按照國家有關綠色食品生產作業標準要求,經過相關職能機構檢驗審定,並且發給綠色食品使用標識的食品。

綠色食品標誌分為兩個等級

A級標誌為綠底白字,AA級標誌為白底綠字

(圖片@圖蟲·創意)▼

因此,國家衛生部曾經嚴肅指出:「野生動物不是綠色食品。」同時,野生動物在大自然環境中生存和繁衍過程中,也存在生老病死,也會感染一些形形色色的疾病,而這些疾病,人類對其未必有免疫力。

反正微觀世界也看不見

很多人確實是看不見就當不存在

(中東呼吸系統綜合征冠狀病毒

是的,也是冠狀病毒,有可能是駱駝傳人)

(圖片來自:wikipedia@Maureen Metcalfe/Cynthia Goldsmith/Azaibi Tamin)▼

是誰在推動吃野味?

在上有意識、下有市場、巨額利潤的驅使下,瘋狂的偷獵者和捕殺者也會在法律面前毫不畏懼,鋌而走險頂風作浪。

以雲南省2003年4月的「春雷行動」為例。該行動共查破野生動物案件1137起,清理飯店、酒樓、餐館10935家,收繳野生動物9001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就達到240隻,收繳野生動物製品4325公斤,野生動物皮635張,數量之大,令人震驚。

城市邊緣的高速路口旁更是藏污納垢之地,當年4月10日在曲靖市崑曲高速(今杭瑞高速)的嚴家山加油站旁的「迎春野味餐館」就查獲眼鏡王蛇8條、果子狸12隻、滇金絲猴2隻等。

雲南計量之時大多採用公制單位,根據當時的價格,每公斤穿山甲均價800元、麂肉500元、白腹錦雞1200元、藏羚羊肉5萬元。

如果是遊獵者看見他們,看到的估計就是一串金額

(圖片來自:SUNsystem / 圖蟲創意)▼

其中的滇金絲猴情況更是特殊,只賣腦汁不賣肉,一小匙3000元,一隻成年滇金絲猴的腦汁約為30~40小匙,單賣腦汁即可賺到10萬元以上,在當時可以算得上是天價了。

希望用動物腦子補自己的腦子的人

確實需要補腦子

(還不如吃腦白金,至少不用禍害動物)

(圖片來自:Wikipedia@Rod Waddington)▼

除此之外,各地高檔酒店還給這些野味取上各種玄幻的名字,售價當然也不便宜,諸如「蔥燒白孔雀」每份2700元、「白玉珍珠飛龍湯」每份1800元。

有些人可能最愛的就是「焚琴煮鶴」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Félix Potuit)▼

同時,偷獵者的行為也給當地畜牧業生產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相當於種植鴉片對農業生產帶來的破壞。

由於偷獵者捕捉一隻小穿山甲起碼可以賣得兩頭大肥豬的收入,而時間成本方面,養豬需要耗時約半年時間,而穿山甲則需要半天即可。如此一來,導致當地民眾不從事生產,只知道抓野味,既破壞了當地原有的可持續產業,又破壞了自然環境。

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的穿山甲

並不具有傳說中的各種奇效

(圖片來自:Wikipedia@Shukran888 )▼

野味會有什麼危害?

其實吃野味不但無法「大補」,還可能給身體造成潛在健康隱患。

研究顯示,野生動物種類中有許多動物的肌體、腺體、血液含有劇毒成分,這些野生動物如果未能洗凈而被吃到胃裡進入人體,其所含的有毒成分對人體有相當大的危害。

例如在常見的河豚中,就有著名的河豚毒素。根據不同性別、不同季節及不同部位的魚體,所含毒素的量也有所不同。通常,卵巢和肝臟含毒量最多,毒性也最大;其次是腎臟、血液、眼、腮和魚皮等處。

目前並沒有針對河豚毒素的有效解毒劑

每年都有因為吃河豚死亡的案例

人類的僥倖心理不只體現在買彩票上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Beth Swanson )▼

另外一些就是蟾蜍身上的蟾蜍毒素,以及鱔魚身上的鱔魚毒素等等。當然,蛇毒對人體健康技能也是一項大的考驗。

也叫"癩蛤蟆"

(圖片來自:Wikipedia@Korall)▼

野生動物與人共患傳染病也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人獸共患的傳染病有100多種,其中不乏著名的多個疾病,如:狂犬病、炭疽、結核病、布氏桿菌病、類丹毒、口蹄疫、鼠疫等。在影視劇作品中常能見到的天花,最初就是從動物傳染給人類的(有觀點認為是駱駝)。

天花病毒以及天花患者

(左圖來自:CDC/ Dr. Fred Murphy; Sylvia Whitfield)

(右圖來自:CDC/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tanley O. Foster M.D., M.P.H.)▼

就連常見的蝙蝠,也能引發多種傳染病。除了常見的蝙蝠狂犬病外,曾在澳大利亞致人死亡的亨德拉熱,在新馬地區致人死亡的立白熱等等,都非常致命。

一隻死在路邊的澳洲大蝙蝠

只算軀幹不算翅膀,和人頭差不多寬

(圖片@Maxwell)▼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蝙蝠中的菊頭蝠就是在17年前爆發的「非典」中的致病原。在今天,許多生物學家還懷疑,近幾年發生的埃博拉熱也是由蝙蝠所致。

埃博拉造成的死亡人數不亞於一場戰爭

(圖片來自:YouTube@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野生動物與人共患寄生蟲病,無疑也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人獸共患的寄生蟲病有20多種,知名的就有囊蟲病、異尖線蟲病、肺吸蟲病、東方次睾吸蟲病、血吸蟲病等。

血吸蟲的全球感染者數量仍相當巨大

這往往和當地經濟和衛生水平高度相關

(圖片來自:Wikipedia@Chen M)▼

在青蛙、蛇的身上發現多種對人體有害寄生蟲,比如常常寄生在蛇和青蛙的皮下、肌肉和腹腔中的曼氏裂頭蚴,以及寄生於蛇膽內粘膜上的鞭節舌蟲。其中,蛙類感染曼氏裂頭蚴病非常普遍,高達91%。

蛇類本身可能含有的致病因子也不能輕易忽視:1998年,有杭州市民因喝蛇血而感染了鞭節舌蟲病。

有多少人小時候在長輩家見過?(我是見過..)

(圖片@圖蟲·創意)▼

此外,野生動物作為食材的烹飪過程中,產生的交叉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更是極大。

由於餐飲業公共衛生管理基礎設施差,無良商家的廚具(包括刀具、砧板、容器具、冰櫃等)生熟不分、混合使用,因而經常發生野生動物與其它食物相互之間的交叉污染,導致了因食野味而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在21世紀初,廣東省平遠縣當地居民因偏愛吃生魚或半生魚,就感染了東方次睾吸蟲病。

說來說去,其實最受危害的還是野生動物本身。目前階段,自然生態環境極度惡化已經促使野生動物物種瀕臨絕跡,再加上人為的捕殺野生動物,他們活得更是太難了。

為了保護瀕危的野生動物,嚴厲打擊捕獵、出售、收購、宰殺、運輸、攜帶、走私等活動,全世界160個國家於1973年締結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在紙面上為保護野生動物提供了依據。但現實是,真的要達到這一步還很遙遠。

還是那句老話: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類自己。

參考文獻:

[1]郭錫鐸.野味的消費行為及其對人體的危害[J].肉類研究,2003,3:4-8.

[2]於恩庶,徐國英,劉岱偉,顏蘋蘋.蝙蝠對人獸共患病的傳播作用[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06,22(5):450-455.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Signature Messag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伊拉克出事了 地球知識局
誰把歐洲難民做成了一樁「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