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它被譽為「溫病第一方」,是調理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咽痛的良藥

它被譽為「溫病第一方」,是調理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咽痛的良藥

辛涼平劑銀翹散一直被認為是清代名醫吳鞠通「溫病第一方」,出自著名清代醫家吳鞠通筆下,吳氏書言:「太陰風溫,溫熱,瘟疫,冬溫,初起惡風寒者,桂枝湯主之;但熱不寒而渴者,辛涼平劑銀翹散主之。」本方輕清宣氣,具有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的功效,方中各葯相輔相成,對於風熱感冒的療效甚佳,尤其在兒科方面應用甚廣,針對學齡兒童的發熱、咽痛療效十分明顯。

那麼,銀翹散是由哪些中藥組成的呢?據《溫病條辨》記載,全方由「連翹一兩,金銀花一兩,苦桔梗六錢,竹葉四錢,生甘草五錢,薄荷六錢,荊芥穗四錢,淡豆豉五錢,牛蒡子六錢」等中藥組成。具體用法是,將這些葯制打成粉,做成散劑,每次服用時,取葯末六錢,用新鮮的蘆葦根湯煎,待到香氣大出的時候,取出後服用,不要煎煮太長時間,以免煎煮太過了,反而失了效用。

那麼,銀翹散的組方究竟是何原理或者是有何奧秘?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它的配伍秘訣。方中金銀花和連翹做為君葯,可以起到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作用;淡豆豉與荊芥穗可以起到開門祛邪的作用,二者屬於辛而微溫的藥物,能夠打開體表的腠理,將藏匿在人衛表的邪氣趕出去,是為臣葯。而薄荷和牛蒡子兩個葯,具有清利咽喉的作用,性味辛涼,與荊芥、淡豆豉兩味微溫的葯一起使用可以抵消其溫熱的性質,使辛溫而不燥,不至於造成熱病用熱葯而助熱的錯誤,同為臣葯。

金銀花、連翹、荊芥穗、竹葉、薄荷都選用花、葉,質地輕,走勢上行,諸葯相伍,能起到良好的清宣透表的作用,尤其是荊芥穗配薄荷,並且用鮮葦根湯煎,共濟疏散風熱,清熱生津之功,用之可使熱退渴解。桔梗、蘆根、竹葉則為佐葯,桔梗可以開宣肺氣、祛痰止咳;竹葉清熱除煩,蘆根生津止渴,二者配伍一起使用,既可以補充因熱耗損的津液,對於熱勢沒有那麼嚴重的情況又可以起到防範於未然的作用,有「預護其虛」之妙。生甘草為使葯,不僅可以調和諸葯,它還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的功用。

全方藥物有十,方中有九,用法中尚藏一味蘆根(葦根即蘆根)。初學本方者,很容易便會遺漏用法當中「藏起來」的蘆根,《藥性論》謂其能解大熱,而本方之妙,蘆根占其一,故切不可忘此之一味!

說到這兒,本方的各位藥材就已經分解完畢,再來說說銀翹散體現在治法上的妙處,本方謹遵《內經》「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熱淫於內,治以咸寒,佐以甘苦」與吳氏「治上焦如羽,非輕莫舉」之法。從全方整體看來,可謂舉「全體」之力,有負責開門祛邪的,有負責清熱的,有負責補充津液的,上下共專於清肅上焦肺衛邪氣,雖葯少量輕,然用之得法,力專必當效宏。

還有一妙在於煎煮法,本方為煮散劑,先用蘆根煎湯,現代藥房的蘆根多是干蘆根,可用20~30g,鮮者則倍之;再用蘆根湯煎煮其餘九味,吳鞠通說了「勿過煮,香氣大出即取服,過煮則味厚入中焦」,意思就是治療邪在上焦之病,所用藥物煎煮時間切不可過長。因為像薄荷這類辛涼之葯,芳香辟穢之物過煮容易導致有效成分揮發,就失去了清宣的作用。

銀翹散比較正確地煎煮法應是先單獨煎煮蘆根一味葯,根據蘆根的劑量煮取適量的蘆根湯,再將剩下的九味藥物加入煮好的蘆根湯中,開火煮沸,水開之後聞到香氣大出即可關火,一般水開後不要超過五分鐘即可關火,待溫即服,病勢重的可以少量頻服。

在應用方面,本方主要治療溫熱類疾病的初始階段,最常見的適用症有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不過由於現實中情況多變,在這裡介紹幾種常見的加減:有明顯口渴或渴甚者,加天花粉15~20g;咽痛甚者,加射干10g;熱盛,甚有熱毒之象者,加玄參15g、馬勃15g;熱傷血絡,鼻衄者,去荊芥穗、淡豆豉,加白茅根20g,側柏葉10g,梔子皮10g。注意:濕溫或兼夾濕邪重者不適合用此方。

另外,通過銀翹散還衍生出了許多種中藥製劑,比如銀翹解毒丸、銀翹解毒顆粒、銀翹解毒片等。藥理學研究還發現,銀翹散具有良好抗炎效果,因此還廣泛應用於咽炎、耳道炎、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皰疹性口腔炎等多種炎性疾病。

參考文獻

劉銳,王小巍,張紅艷,王東凱.銀翹散的現代臨床應用[J].中國藥劑學雜誌(網路版),2019,v.17;No.100,46-50.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徐長青,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蘭中醫學社 的精彩文章:

近代中醫第一人,一個僅僅三味葯的神奇配方,不僅止咳,還能平喘
張仲景用生薑汁治療嘔吐的方法,後世醫家紛紛效仿!但是這點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