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貓是如何度過一個有古意的春節?

貓是如何度過一個有古意的春節?

作為一個南方人,我第一次聽到「貓冬」這個詞就覺得太形象了。「貓」如果作為動詞,不管方言的本義如何,望文生義的我讀出了對於寒冷的畏畏縮縮,也品出了生活態度的慵懶自得。打字到這裡,看了一眼自家的小胖貓,剛還睡著,可能是感受到了我的目光,強撐起眼皮開始舔毛了,這就是它的「貓冬」。

每次聊春節的話題,貓都沒有份兒。現有的關於十二生肖的文獻見於東漢的《論衡》,不過當時中國如今的家貓還沒有傳入,所以「遲到」的貓咪就沒能在生肖里佔得一席之地。愧對主子的鏟屎官(就是我本人),就借著《觀復貓—鑽進古畫說文化》這個系列聊聊貓要怎麼過春節,畫師依然是老熟人檀仁!

鼠年說貓,完全沒毛病!


古人和貓咪一樣,冬天也不愛出門,大家圍著暖爐一起品(嘮)鑒(嗑)才是正經事。品(嘮)鑒(嗑)啥呢?那就是文房古玩啥的,換算成現在大概就是「閑魚」的戰利品了。

△ 觀復貓 《月曼清游圖·圍爐博古》 / 檀仁

古色古香的房間內,暖爐將屋子烘得溫暖陶醉,將各色珍寶擺開來,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嘮)鑒(嗑)。觀復貓黃槍槍坐在椅子上觀畫;李對稱站立一旁,和黃槍槍談畫;莫小奈手持畫桿,撐起畫卷。貓咪毛絨絨的腦袋上,戴上精美可愛的花簪,莫小奈的衣裙穿起來雖然有點顯胖,但也富態可愛,就是桌子上還缺點小魚乾什麼的。

原畫是人類陳枚所作的《月曼清游圖·圍爐博古》。


△ 月曼清游圖·圍爐博古 / 陳枚

《月曼清游圖》在本號的推送里算是常客了,他受到明代仕女畫與西洋技法的印象,筆下的仕女形象細膩而又輕盈,我個人覺得幾乎是最符合如今大眾審美的的仕女畫了。這一頁「圍爐博古」繪製的是理想中貴族女性「貓冬」時的生活,文雅而悠閑。

陳枚筆下的仕女服飾上可見仕女圖裡常見的虛實結合。圖中李對稱穿著的相對寫實些,也是這一時期清宮古裝容像最常見的裝束,裡面是立領長衣,外面是直領披風,脖子上還戴著瓔珞項圈。


△ 觀復貓 《月曼清游圖·圍爐博古》局部 / 檀仁

△ 觀復貓 《乾隆妃古裝像》 / 檀仁

△ 觀復貓 《十二美人圖·立持如意》 / 檀仁

如果我們再看觀復貓版《乾隆妃古裝像》里的蘇格格、和《十二美人圖·立持如意》里的黃小仙,就會發現,這類裝束的里立領長衣外面其實還扎了一條淺色的長裙,如果再去掉披風是不是就更接近我們常見的仕女服飾了?陳枚筆下許多看起來虛構的仕女服飾,都可以用當時的戲服、漢裝進行小範圍的「換算」。所以儘管有虛構色彩,但是在畫家的設定里並不算完全的「空中樓閣」,這也是為什麼儘管我們說仕女圖的服飾不可信但依然會在分析一些服飾的時候引用仕女圖的形象。

她們髮髻低矮,腦後可以看到漢裝女性標誌性的燕尾,簪釵如果少,但是看得出十分精美,似是點翠、燒藍之類並配以珍珠瓔珞,走動之時與曳地的裙裾一起擺動生輝。貓咪的腦袋比例要比人類大,加上花色繁多,所以畫師就用一些花簪來豐富原本相對統一的髮飾。

「簪花迎春」也是古代春節比較常見的服飾習俗,這裡的春日就是立春日,一般在公曆每年的2月3-5日。清宮留下了不少以花為主題的簪釵,像絹花、通草花、絨花材質相對親民,並且相比鮮花常開不敗。

△ 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用絲絨、紗、絹等做成的頭飾

沒有雪景的春節是不完整的,而我就沒有過完整的春節,每次刷抖音看到人家的小貓咪享受雪景的奇妙,就覺得自家的小胖喵白白浪費了這一身天生的皮草大衣。而如今的我們喜歡堆雪「人」,而清宮繪畫里可以看出古人更喜歡堆雪「獅子」,四捨五入就是堆了雪「(大)貓」。

△ 觀復貓 《雪景行樂圖》 / 檀仁

畫中馬都督手執如意坐在交椅上,雖然沒在畫面的C位,但自帶霸氣,彷彿無冕之王。話雖這麼說,其實馬都督還是戴了一頂小冠的,形制如「紫金冠」。

△ 觀復貓 《雪景行樂圖》局部 / 檀仁


之前就聊過很多次,清宮漢裝行樂圖,很大程度上穿的是清人的戲服,他們眼裡的古裝,而「紫金冠」在明代的時候就已經在戲台上出現了。戲台上的東西,與現實生活並不完全割裂,所以生活里也可以看到,像《紅樓夢》里的賈寶玉便是「紫金冠」最著名的擁有者。

△ 紅樓夢 / 孫溫

△ 弘曆雪景行樂圖 / 郎世寧等

紫金冠如束髮冠大小,其實應該比束髮冠要大一些,因為古人的束髮冠真是超出想像的小(大家都是發量少的孩子啊)。但是相比被遮遮掩掩的束髮冠,經常被藏在了巾帽里,紫金冠是露大大方方在外面的,所以裝飾上也比較華麗,簪纓的小球球最有存在感了。

體現齣戲服的地方還有穿圓領袍的那些喵子的腰帶上。


我們經常用腰帶來識別古畫的年代,因為畫家是無法突破自己所處的年代。宋代的腰帶很長,幾乎繞了身體兩圈,所以正面看腰帶似乎有兩根。宋代皇帝的畫像里,露出來的弧度是上面那圈。具體系法可以看《孤城閉》放出來的海報,雖然和畫像有差距,但是基本還原了這種古裝劇里罕見的腰帶。

△ 宋仁宗坐像

△ 《孤城閉》海報

明代時期的腰帶已經簡化了,它的進一步簡化版本就是戲台上的「呼啦圈」,所以畫師們對於以前繞兩圈的腰帶理解無能,往往就畫成了上下異色的兩根。清代的時候,連圓領袍都基本不穿了,腰帶也只能跟著明代畫。在戲台上,清朝人解決起來的方式也很粗暴,在戲服上直接釘一條假的,然後身上掛一個「呼啦圈」,視覺上就是兩個腰帶,以迎合他們所以為的古風腰帶。

△ 《燕寢怡情》

△ 請光緒 財神衣

畫面中很多地方還專門體現春節的儀式感。比如二哈親王手裡拿著的兵器「戟」,掛著樂器「磬」,下面還垂著兩條魚,寓意「吉慶有餘」;還有放炮仗的藍衣橘貓後面,紅衣黑貓似乎是在撿柴火,實際上是在撒芝麻桿,據說踩上去會有清脆的聲響可以嚇跑小鬼,順便可以當柴燒煮個餃子啥。此外,瓶插梅花、雪壓翠竹,都是春節里非常美好的象徵。

特意借《觀復貓—鑽進古畫說文化》這個系列聊一下,除了貓和檀仁的畫我都喜歡以外,還有就是古畫的「同人」。

比如上面的《雪景行樂圖》,清宮人類版有三幅大同小異的,並且可以明顯看出來裡面的人物是重複的,也就是說郎世寧對著乾隆帝父子們在不同時間畫了三幅類似的行樂圖。他們在現實生活里是不是真的做了畫裡面的這件事,我們不知道,可能他們僅僅是完成了「擺拍」,也可能像馬都督一樣只負責出一張「臉」。

△ 弘曆的一堆同款行樂圖

而這種鑒於虛擬與現實、古代與現代之間的做法,可以降低了解知識的心理屏障,讓傳統文化變得更可愛。

祝大家新的一年,更愉悅地學到更多!


觀復博物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家私立博物館。2003年,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先生收養了一隻流浪的中國狸花貓,取名「花肥肥」。至今,由花肥肥帶領的「觀復貓」成為首批官方認可的貓館長,在博物館裡各司其職,輕鬆有趣地推廣文化與藝術,被稱為「史上最有文化的貓」。

觀復貓涉足新媒體、出版、文創、舞台劇、動畫劇等領域,著力打造「文化萌寵」第一品牌,現已與諸多國內外品牌和機構進行深度授權合作。

觀復貓倡導「用領養替代購買,讓生命不再流浪」的公益理念,呼籲科學救助流浪小動物。


掃一掃,了解更多觀復貓館長的故事

※ 如無另外標註,文章為 春梅狐狸 原創,如有疏漏歡煩請指正,文章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須經授權並支付稿費;

※ 所使用的圖片、視頻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

-

-

春梅狐狸 ?? 傳統服飾

我在2019年出版的一本書,感謝大家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