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一定是學習成績,也可能是這3種人格的培養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一定是學習成績,也可能是這3種人格的培養

文:憑闌

寒假、春節,親朋好友歡聚一堂,考試成績是孩子躲不過的問題。

無論是誰,見面開口都會問一句:「期末考的怎麼樣呀?」

考得好的,家長自然歡喜,孩子也樂意大聲說出來。

相反,考得差家長也會略顯尷尬,孩子更覺得沒有臉面。

「要好好讀書,考個好成績,將來才有出息呢」

隨口的一句安慰也會讓人覺得像在敷衍。

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難道就只是為了成績?

孩子一生的成敗,難道取決於學習成績的好壞?

蔡元培先生曾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有了明確的回答: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一個孩子,如果沒有健康的心態,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對社會的改變無從應對,即便在校門門功課都考第一,又能怎樣呢?

所以,如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應是家長最該關心的問題。

1、樂觀向上的心態

樂觀是「一種性格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結果」。

樂觀既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性格。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考試不理想便情緒低落,手機被沒收便會有自殺傾向....

究其根本,是不懂得如何去坦然接受現實,沒有養成一顆平常心。

一旦孩子將大量的精力都耗費在了焦慮不安的情緒上,就容易劍走偏鋒,陷入死胡同。

思想出不來,就容易走極端。

因此,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點,首先就要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心態。

而學會接受現實,就是走向樂觀的第一步。

林肯曾說:「擁有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勝過擁有一座金礦。」

父母若想孩子擁有樂觀向上的心態,最好的教育方式便是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心態培養上起著直接的作用。

父母心態積極,孩子才會樂觀向上。

2、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前陣子,教育圈被一位媽媽的教育心得刷屏,很多家長都曾被這樣一句話戳中淚點:

「我的孩子成績平平,但是他心地善良......」

是呀,心地善良的孩子,難道就因為成績不好,就應該被否定嗎?

孩子成長初期,一味的強調成績,忽略其本身的人格培養並不可取。

一個懂得感恩美好,懂得寬容的孩子,相信不比兒時成績優異的孩子生活得差。

家長要教會孩子去感知老師情、父母恩。

告訴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無私對自己好,即使很多人不求回報,倒是自己必須要有懂得感恩的心。

當然,教育孩子懂得感恩,並不是單純理解成感恩父母、老師,而是讓孩子感受到世界的善意,並有能力去回報世界的美好。

人性都有正反兩面,及時消除孩子的殘忍行為,讓孩子保持內心的美好,保持住孩子那一顆愛心,才能讓孩子擁有求知求美的動力。

即使總是遇到困難,也要讓孩子相信,這個世界並不缺乏溫暖。

3、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教會孩子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更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課。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老師不可能時刻在孩子身邊,孩子遲早要自己去面對社會。

過分保護孩子,其實也等於是「傷害」。

所以,大人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其實是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雖然我們不推崇「以暴制暴」,但也反對「委曲求全」,什麼是最好的自我保護方法,也許並沒有標準答案。

教育需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

教會孩子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從容面對危險、誘惑,才是自我保護教育的關鍵所在。

家長務必讓孩子懂得,只有自己的生命不受到危害,才能享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教育就是用昨天的知識教育今天的孩子去適應明天的生活。

?

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發展健全的人格,全面發展孩子的身心,是應對變化莫測的明天,更為重要的生存技能。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應該腰有所區別,老師教書育人,更側重於傳授知識,因為他們更專業。

家庭教育更應該傾向於育人,因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在無形中更能影響孩子。

因此,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建築孩子的人格長城,是父母最不應該忽視的教育重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格發展釋義 的精彩文章:

小事看人品,大事看人格,生活看習慣
討好型人格如何變好?先愛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