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教師的愛,是尊重每位學生的需要和人格

教師的愛,是尊重每位學生的需要和人格

陪跑

談心

清晨6點,太陽剛剛升起。在漳浦縣特殊教育學校的塑膠跑道上,福建省「最美教師」李麗嬌早早地帶著孩子們在晨曦中奔跑。這是她堅持好多年的習慣,再繁忙的校務和教學工作,她也都沒有停歇。

「對於正常的孩子來說,教會他們跑直線只需要一堂課的工夫,而對於漳浦縣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來說,則需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作為校長,李麗嬌十年如一日,用滿滿的愛和耐心澆灌這些「遲開的花朵」,讓他們在社會上也能闖出一片天地,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校園5000平方米擴到20餘畝設施優美豐富

2011年1月,從教21年的李麗嬌,從普通小學轉戰到這所特殊教育學校,成為漳浦縣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並開始主持學校工作。

「簡陋的教室、潮濕的宿舍、狹小的水泥地操場、光線陰暗的食堂,孩子們吃完飯需要到食堂外面洗碗,卻連個擋風遮雨的地方都沒有。」談起剛調來漳浦縣特殊教育學校的場景,李麗嬌仍記憶猶新。她說,那時候設施太簡陋,遇上冷天,孩子的體質又不好,淋一下雨,一個晚上一會兒這個發燒,一會兒那個感冒,她不放心,幾乎整天都得待在學校。

「特殊的孩子,一樣享受最公平的教育,要給他們更多的生命關愛和成長溫暖。」李麗嬌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學校發展起來。

和李麗嬌共事多年的副校長鍾育華仍記得:「李校長為了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為學校發展爭資立項,經常沒日沒夜地做規劃,打報告,跑部門,連續一個月都沒有回家。」

經費有限,李麗嬌通過拉贊助為學生爭取到了蚊帳、草席、棉被等床上用品,文具、書包等學慣用品。學校每年都聯繫愛心單位——縣婦幼保健院、市醫院醫生等來為孩子進行體檢。遇到立夏、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就組織食堂職工和師生們一起動手煎麥餅、包粽子、包水餃、買月餅,與學生一起過節,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的溫暖。

如今,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佔地面積由原本不到5000平方米擴大到20餘畝;園區的環境優美,教學設施教學資源也十分豐富,多媒體教室、音樂治療室、心理諮詢室、烘焙室、個訓室、科普室等現代化教學設備一應俱全,學校成為福建省標準化特殊教育學校。

精心發掘培育有天賦孩子開發學生所長

走進漳浦縣特殊教育學校,校史室里整整齊齊地擺放著許多獎盃,榮譽牆上更是掛滿了獲獎證書和榮譽牌匾。從2011年到現在,這所學校的學生共獲得縣級以上的表彰70多人次。其中,最為驕人的是2019年3月,在阿聯酋舉行的第十五屆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學校陳桂玲同學一舉奪得女子100米和女子200米兩枚金牌,這是漳州市迄今為止智力障礙學生在國際大賽中取得的最高榮譽。

「特校的孩子在學習普通文化課比較吃力,但在藝術和體育等方面有的卻很有天賦,怎樣把孩子的這些潛力發掘開發起來,揚其所長呢?」在大力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的同時,李麗嬌一門心思想著這件事。

李麗嬌專業讀的是體校,有體育專長,也許是對孩子的健康的焦慮,也許是自身專業本能的衝動,她一走上特教崗位,就十分注重開發和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體育比賽,而且常常親自為學生訓練。

2013年,漳州市殘聯通知各縣殘聯和特教學校推薦人選參加省第五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這讓李麗嬌的心為之一動。

「孩子如果能走出校門參賽並獲獎,對於他們及其父母肯定是極大的鼓舞,對於學校學生來說,也是自強教育的一種嘗試。即使沒有獲獎,也多了一次鍛煉和融入社會的機會。」於是,李麗嬌根據個人的體育專業眼光判斷,選出了包括陳桂玲在內的5個孩子進行初步訓練。

「桂玲早幾年精力旺盛,破壞力強,常常製造『惡作劇』。科任老師、生管老師、生活阿姨經常『望玲興嘆』。」學校老師陳靜波說,校長認真觀察後發現,桂玲骨骼發育較健全,身體協調性不錯,正是可以培養的運動員苗子。

李麗嬌的時間被一分為二,上班處理繁雜的學校事務,下班就陪孩子們一起訓練。智力障礙的孩子常常伴隨運動障礙和情緒障礙,要完成規定動作具有很大挑戰性。為了提高孩子的興趣,李麗嬌變著法子訓練——做遊戲、換獎品等。在訓練中,大到姿勢,小到動作分解,李麗嬌都手把手地教。

學校當時沒有訓練場地,李麗嬌每天得早早到學校,帶著幾個「苗子」「借」體育設施條件較好的漳浦道周中學訓練,陪著晨跑,糾正錯誤動作,強化訓練。學校搬進新校區後,有了自己的塑膠跑道,她就帶著學生苦練跑步。鍾育華說:「不管是周末還是寒暑假,李麗嬌從來不間斷。」

6年來,陳桂玲從田徑「小白」一步步進階為田徑「達人」。「校長就像我的媽媽一樣,我很愛她,也很感激她。我會繼續努力,繼續跑下去,不放棄,不偷懶。」陳桂玲對精心培育她的李校長非常感恩。

精心設立階梯式教學目標培養生活技能

「我兒子到這邊讀書之前,都不怎麼會走路,也不願意跟人交流。」和學校其他許多孩子的父母一樣,張樂斌的媽媽駱萍霞見證了孩子入學後的點滴變化。她心存感激說,她的孩子來到特校讀書後,變化很大。前幾天去醫院,護士們都誇樂斌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非常欣慰。

「教育首先要有愛。作為一名教師,這份愛就是要接受每一位學生的現狀,尊重每一位學生的需要和人格,保護每一位學生的尊嚴。」李麗嬌說,近幾年特教對象中,孤獨症、腦癱、中重度智力和多重殘疾學生明顯增加,這些孩子都需要專業教師對他們進行特教和康復訓練,這就要求老師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

因身患重度智障而沒辦法到學校來上學的學生,李麗嬌和老師們就經常「送教上門」,無論嚴寒酷暑,從不間斷,並主動承擔起全縣教育系統「送教上門」教師培訓活動。

「循序漸進」是李麗嬌和她的老師們在特殊教育過程中摸索出來的教學思路,設立階梯式教學目標,低年級學生主要培養適應學校生活學習能力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會做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具體細緻到洗手、洗臉,到規定的地方喝水、如廁等等。中高年級學生除了繼續強化行為習慣外,老師們則是手把手教他們洗衣服、疊衣物、整理宿舍床鋪之類的事情,帶他們一起打掃學校公共衛生區,到學校周邊區域清理垃圾。

「這些孩子的習慣養成和每一項技能的學習,都需要花費老師們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也磨就了老師們的耐心和耐力。」李麗嬌說,孩子們來學校學習一段時間後,很多家長們都驚喜地發現,孩子在家裡會自己拿勺子吃飯了,會幫家長收衣服、疊衣服甚至洗衣服,會把家裡的鞋子擺放得整整齊齊。

教會學生們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後,李麗嬌又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讓這些特殊的孩子學會使用家庭常用電器、學炒菜做飯。這兩年,學校大膽實踐,教師們合作帶領高年級學生從最基本的燒水、洗菜、煮泡麵學起。「兩年下來,孩子們能較熟練地給老師打下手,有些能力較好的孩子已經可以自己炒菜了。」副校長周志強說。

除了實用語文、生活數學課外,探討開設運動保健課、康復訓練課、手工美術課等實用性課程,也是李麗嬌和老師們的一種嘗試。學校積極挖掘本土資源,開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剪紙課、烘焙課,邀請漳浦剪紙藝人和美食城烘焙師為學生上課,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

「為畢業後的特殊孩子找工作尋出路,也是李麗嬌和學校不成規矩的要求。」周志強說,李麗嬌經常四處奔走,主動聯繫廠家,為孩子們考察就業環境和了解待遇,與民政和殘聯部門溝通,尋求慈善或公益機構的幫助。目前,除了繼續升學的孩子,已就業的孩子就有三四十個。「我堅信一個人有缺欠,必有潛質,關鍵是看教育者是否有心去發現並塑造。」李麗嬌說。

李麗嬌目前還承擔了不少省級、市級教研課題,包括主編特教校本教材。「這是學校多年的探索和積累,這些想法和經驗總結出來,可以和同行們交流,把福建的特殊教育辦得更好。」李麗嬌說出了下一步自己更多的打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格發展釋義 的精彩文章:

高質量友誼總發生在兩個優秀的獨立人格之間
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你知道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