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我們可能誤解貓了,最新研究表明,貓和人類的關係可能比狗更牢固

我們可能誤解貓了,最新研究表明,貓和人類的關係可能比狗更牢固

有很多人認為,狗是人類忠誠的朋友,而同為人類寵物的貓,它們和人類的關係沒那麼牢固,通常它們給人類的感覺是「可愛」或「高冷」,而不是忠誠。

這麼認為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狗在從幾萬年前就開始脫離狼的野性,接受人類的馴化了,而家貓的祖先非洲野貓在很久以前還被人們當作有害動物(就像老鼠或蒼蠅),直到4000多年前貓和人類的關係才開始變得逐漸親密起來。但是有科學家認為,4000年仍不足以完全馴化貓,它們仍然像非洲野貓一樣思考,因此在忠誠度方面還遠不及狗。

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我們是時候重新考慮一下我們人類和家貓之間的關係了,貓可以和狗一樣與人類建立非常親密的關係,而且這種關係要比狗更牢固

對於那些愛貓養貓的「鏟屎官」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巨大的驚喜(畢竟他們通常把貓當成「主子」,而不是讓寵物把自己當成主人……),但這暗示了兩件重要的事情。首先,我們似乎低估了貓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此外,它還表明狗在與人類建立牢固的社會關係方面並不具有壟斷地位。

來自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動物科學家克里斯汀·維塔萊(Kristyn Vitale)說:「和狗一樣,貓在與人類的依戀方面表現出社會靈活性。大多數貓都與主人有著牢固的聯繫,當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時,貓通常會把主人當作最安全的靠山。」

在克里斯汀·維塔萊領導的行為實驗中,研究小組觀察了貓在陌生環境中對主人的反應。先前對恆河猴和狗的研究表明,這兩個物種都形成了安全和不安全的依戀狀態。在一個安全的依戀狀態中,一隻處於陌生環境中的狗,在與人類團聚後,會放鬆並繼續探索。另一方面,一種不安全的依戀狀態會使狗繼續表現出壓力行為,要麼過分地依附於人,要麼儘可能地避開人。

維塔萊和她的團隊對79隻小貓和38隻成年貓進行了這兩種依戀類型的測試實驗。實驗過程很簡單,首先,小貓或貓和它們的人類看護者被放在一個房間里,人類坐在一個有標記的圓圈裡。如果貓進入圓圈,人類可以與之互動。兩分鐘後,那人離開了,只留下貓自己。又過了兩分鐘,那人回到房間,又坐在圓圈裡,觀察貓在這種情況下對人類的依戀關係。

整個測試過程被拍攝下來,科學家們分析了視頻,對貓的依戀類型進行了分類。成年貓只參加了一次測試,但小貓們被測試了兩次——一次是最初的測試,兩個月後,其中的39隻小貓通過了為期6周的訓練之後,再一次進行實驗,其餘的小貓則作為對照組,不進行訓練。

在這些小貓中,有9隻最終無法歸類,但在其餘的小貓中,64.3%被歸類為安全依戀,35.7%被歸類為不安全依戀,而訓練與附著方式無關。一旦一種依戀方式建立起來,似乎,這就是它將如何保持下去。成年貓表現出相似的比率:65.8%的貓表現出安全的依戀,而34.2%的貓表現出不安全依戀。

有趣的是,這兩個比率分別為64.3%和65.8%,與人類嬰兒65%的安全依戀率非常接近。而貓的安全依戀率略高於2018年公布的對59隻同伴狗的測試;狗的安全依戀率為61%,不安全依戀率為39%。

此前,維塔萊的研究表明,貓其實並不像我們通常看到的那樣冷淡;事實上,那些毛茸茸的小貓咪完全可以和我們建立親密的關係的,只要你對它們好。比起食物和玩具,他們更喜歡與人類互動。這項新的研究表明,貓有能力和必要的特點,形成與人類的深層社會聯繫。只是他們可以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親密而已,而這種方式卻常常被人類所誤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類關係訓練 的精彩文章:

微軟發布機器閱讀理解超越人類水平的預訓練語言模型 | 零點報數
追蹤大腦的「親密」迴路實驗可以給人類的親密關係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