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未來中國社會會有很多變化,我們的春節也將可能出現這些新特點

未來中國社會會有很多變化,我們的春節也將可能出現這些新特點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要的節日。農曆新年意味著舊的一年的結束和新的一年開始,這其實已經成為中國人一年一度實踐自己文化的最重要節點。

春節歷經數千年,已經有著非常成熟的規範,比如吃年夜飯、貼春聯、放煙花、合家團圓、相互拜年、發紅包等等。這些習慣是根植於我們傳統社會的結構的,在數千年里,我們的社會結構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因此這些習慣有所改變,整體也大致相同,他們也共享著同一個價值,團聚與喜悅。

近年來,很多人在抱怨的是,年味變淡了。應該看到的是,在傳統社會中,沒有太多節假日,沒有豐富的物資,春節作為集中資源舉辦的節日自然顯得格外不同。此外,傳統社會中人群事實上是以家族組織起來的,家族之中共享著相似的成長經歷的環境,因此家族的團圓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可以感到舒心的一種模式。

不過現代的中國早已有所不同。首先自然是物質生活的豐富,年夜飯里能想到能吃到的在現代化生產與物流體系中每天都能吃到,在物質供應商,春節早已與日常生活無異。另外更重要的是現代社會以核心家庭取代了傳統家族,這意味著家族作為團圓的核心意義在下降。而且由於傳統家族的瓦解和改革開放以後形成的廣泛城鎮化及其人口流動,事實上年輕一代的成長經歷也與老一代完全不同,甚至年輕一代之間成長環境都與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家族團聚不僅意義下降,同時衝突的概率更大。

這也是為什麼過年逐步成為80、90、00後越來越頭疼的問題。是的,將生活沒有太大交集的人用血緣強行粘合起來,自然會導致觀念衝突,特別是當這種粘合還帶有傳統家長權威時,衝突毫無疑問會更為顯著。對於年輕人來說,過年「被相親」、「被催婚」、「被催生」、面對「熊孩子」等等,都是衝突的表現。不過也要理解,非核心家庭的長輩對你的生活、價值觀很可能一無所知,如果不問你有沒有結婚、有沒有孩子,其實也沒有其他可以聊的話題。他們的興趣你不懂,你的生活他們也不懂,這就是代際衝突。

近年來還有一個重要的現象是反向春運,即父母出門找子女過年。這其實也是家族衰弱後的產物,也不難理解。而且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在城鎮就業的子女很顯然有著更強的經濟能力和更開放的環境,父母隨著年齡增長更加依賴子女。我們之前習慣的小城鎮過年時期熱熱鬧鬧的場景在未來也會逐步冷卻,父母一代的移出反而會是個更主要的現象。對於大部分村社和一部分小城鎮而言,未來人口逐步凋敝應該無可避免。

未來的春節我們還是可以獲得休假機會,而核心家庭的闔家團圓也可以造就更大的消費需求。因此春節的假日經濟還會繼續,在大城市裡一到過年人去樓空的場景未來會不那麼常見,相反,可能會有更接近聖誕節那樣的消費熱潮。此外,由於外國不過年,因此海外旅行市場還會繼續擴大,「中國一放假,忙瘋東南亞」的現象很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到更遠的地區。其中蘊涵著的商機,可以想像。

中國仍然處於一個快速變遷的時代,不過作為基礎價值的符號,春節形態會一直變,但春節我們也會一直過。春節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有幾個優勢日本和韓國都沒有,東亞的未來更多將取決於中國
後發國家發展有兩道障礙,蘇聯只跨越了第一道,第二道尚無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