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核潛艇的黃金搭檔,半個地球盡收眼底!又一新銳殺手鐧走向前台

核潛艇的黃金搭檔,半個地球盡收眼底!又一新銳殺手鐧走向前台

近年來,055萬噸大驅、大型載機水面艦艇、新型核潛艇等一大批遠洋作戰平台相繼交付入列,沒有人再懷疑我們經略海洋的決心與意志,然而僅有遠洋作戰裝備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海洋強國,還需要龐大的海洋綜合信息數據才能支撐艦隊決勝大洋。

艦隊出現在哪裡,海洋綜合信息數據就要保障到哪裡,歷史上由於信息盲點導致的事故屢見不鮮。比如,十四年前美國海軍一艘洛杉磯級核潛艇舊金山號由於海圖數據更新不及時導致該艇以30節航速一頭撞在海底山脈上,造成艇體損毀與98名艇員不同程度受傷的嚴重後果。

在海洋自然環境面前人類是弱小的,即便是十萬噸級的核動力載機水面艦艇在面對颱風/颶風時也只能退避三舍,如果沒有及時進行防颱風準備那些金貴的大噸位主力作戰艦艇都將面臨難以預測的厄運,此時就凸顯出海洋氣象預測保障的重要性。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放在海戰環境中就是「艦隊未動信息先行」,我國早在系列化遠洋作戰裝備問世之前就已經深刻認識到海洋信息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我國海洋國家實驗室於2015年在全球範圍內率先發起「透明海洋工程」,該工程下轄「海氣交互」、「深海星空」、「海底透視」三大子計劃,旨在使用現代海洋觀測與探測技術,構建「海洋物聯網」體系,實現海洋的狀態透明、過程透明、變化透明、目標透明。

實現上述目標就離不開系列化深海裝備支撐,水下滑翔機擁有可以媲美核動力潛艇的特殊動力源,能在水下連續潛航數月不間斷工作,根據搭載的不同任務載荷搜集各類海洋信息,是海軍實施各類水上水下作戰不可或缺的黃金搭檔

近年來,我國多個海洋科研單位研發了一大批水下滑翔機,比如中國船舶702研究所的海翔系列、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的海翼系列等等,但他們都不是性能最強的水下滑翔機。我國很多大科學裝置都由科研院所研製,但是我們的大學同樣有著不容小覷的研發實力,海燕水下滑翔機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海燕是由天津大學自主研發的新型混合動力水下滑翔機,不同於傳統水下滑翔機只能依靠翼面水動力提供動力,海燕結合了特殊工質的螺旋槳推進機構,使其擁有更加靈活自如的機動能力。

海燕水下滑翔機的強大之處在於它是一款全海深裝備,工作深度覆蓋200米級、1500米級、4000米級、10000米級,這意味著它可以觸達全球海洋各種深度層,在官方介紹中明確提到該型裝備已經應用于海洋國防建設事業

海燕還刷新了119天連續運行時長紀錄(該紀錄已經超越核潛艇90天自持力水平)與8213米國際深度紀錄,有鑒於其出色性能,目前國家海洋實驗室已經吸納天津大學海燕團隊在更廣闊平台進行持續深入開發。

水下滑翔機從誕生伊始就有著鮮明的科研/軍事雙重屬性,例如,海燕滑翔機可以攜帶聲吶、光學偵查、水雷探測、蛙人探測等多種軍事載荷。

2018年國家海洋實驗室在我國南部海區進行了一次規模浩大的海空立體觀測作業,數十台水下滑翔機在數十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拉網式展開,協同作業搜集各類海洋信息。

央視也罕見地公開了海燕水下滑翔機分布坐標,在巴士海峽入口處海燕滑翔機拉網式展開,這片海域是我海軍進出大洋的重要戰略通道。

巴士海峽也是洋流活動十分頻繁的海區,此前我國372潛艇就曾在此遭遇被譽為「水下斷崖」的負密度梯度躍變層,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劇減小,導致潛艇極速掉深,最終在艇長沉著指揮與艇員共同努力下挽救了這艘潛艇,可見海洋信息搜集對海戰勝敗的影響有多麼深遠。

海燕滑翔機也只是我國透明海洋工程的組成部分,國家海洋實驗室目前還建成了覆蓋半個地球的海洋氣象環境預報體系,預報精度從過去的10公里提升至3公里,具有全球領先水平

我們還在兩洋一海布放了多達上百個深海浮、潛標觀測裝置,構建了兩洋一海浮潛標觀測網,更為難得的是國家海洋實驗室還部署有全球海洋科技領域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強大的數據搜集與分析能力,對於完善海洋信息資料庫,以及支持海軍尤其是核潛艇水下作戰尤為重要。

當一個14億級人口大國決心向海圖強,我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世界,沒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阻擋我們,昔日擁有絕對領先地位的鄭和艦隊即便是如日中天的美國海軍也從沒有達到過那種領先地位,如今中國海軍只是初露鋒芒,真正的好戲還在後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巔峰高地 的精彩文章:

19倍子彈速度隔空制動!不合作就抓你,又一個國家級大獎出爐
又一個世界第一誕生!嫦娥四號再次打破紀錄,將美國蘇聯甩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