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永遠不要做一個「好人」,一味地做好人只會摧毀我們

心理學:永遠不要做一個「好人」,一味地做好人只會摧毀我們

現代社會,人們普遍都反對老好人主義。對於很多老好人來說,他們一直不明白,自己已經足夠善良寬容,卻很少得到別人的回報。

殊不知,正是因為他們的過度寬容和善良,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心理學家指出,永遠不要做一個「好人」,一味地做好人只會摧毀我們。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什麼樣的人算是好人。從行為心理學角度,「好人」指的是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人,他們一般具有以下八個顯著特徵。

1、 不懂拒絕別人的請求

即使別人的請求讓自己內心並不舒服,但卻很難開口拒絕。

2、 總是將「對不起」掛嘴邊

即使不是自己的錯,也會下意識開口說「對不起」,這三個字已經成為他們的口頭禪。

3、 害怕衝突

他們會盡量去維持一個穩定和諧的局面,非常畏懼陷入衝突之中。

4、習慣過度解釋

他們總是擔心被人誤解,害怕對方不理解自己的做法,所以會不停向對方解釋。

5、力求證明自己

他們會為了證明自己拼盡全力,然後獲得被人信賴和依靠的感覺。

6、 缺乏主見

在很多重大問題需要做決策時,他們往往因考慮的因素太多,不敢輕易做出決定。

7、善於傾聽

在交流溝通方面,他們是一個很好的溝通者。在遇到一些刁鑽問題時,他們會巧妙迴避,並且習慣將問題埋藏在心底。

8、 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

因為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很多時候,他們都會以犧牲自身利益來保全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好人形象」。

簡單來說,老好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通過犧牲自己、委屈自己的方式來取悅別人,從而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

自我壓抑型和討好型的結合

心理學家指出,從性格角度來看,好人這一角色其實是自我壓抑型人格和討好型人格的結合。他們身上承擔了太多的壓力,卻還要放低自己去取悅別人,他們活得非常累,很少感受到快樂,但面對這種狀態又無能為力。

美國著名治療大師維吉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tair)在其著作《薩提亞轉化式家庭之治療》中提出了一個溝通模型,包括了自我、他人、情境三個方面。

討好型人格指的就是沒有自我,只有他人和情境的一類人。討好是這類人在社會中生存的一種方式,在壓力情境下,他們通常會犧牲自我利益,認為他人和情境更重要。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他們會取悅所有的人和事,唯獨不包括自己。

討好型人格最顯著的特徵是缺乏界限。他們做事以取悅別人為目的,自然不願受到別人不好的評價。而在這一過程中,他們逐漸變得沒有原則,在人家交往中也缺乏界限。

這種缺乏界限又會讓他們面臨雙重問題。一方面,他們會喪失自我原則,即使別人已經嚴重違背了自己的底線,他們也不敢反抗。另一方面,他們也很難突破別人的界限,不易與人建立起親密關係。

我們應該做好人嗎?

從心理層面來看,做好人當然是一件好事,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你也能得到快樂。但我們在做好人的過程中應把握界限,不能過度,一味地去做好人只會徹底摧毀我們。沒有原則,一味去接納或接受,只會讓我們的社會關係變得畸形化,很難真正獲得別人的認可和肯定。

並且,缺乏情感層面回應和溝通的社交關係本質上是一種自虐過程,而你也只不過是一個自我壓抑者和討好者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家:出門前總是反覆洗手、檢查門鎖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父親的這兩種行為,會讓孩子感到自卑,可惜他們還引以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