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面對疫情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但如果是謠言會有一個顯著的特徵

面對疫情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但如果是謠言會有一個顯著的特徵

2019-nCoV疫情目前來看還比較嚴峻,現在武漢作為大型城市醫療物資才剛剛得到保障,前幾天則有顯著的秩序問題。在採取大規模防疫措施後,社會上表現出了一定的恐慌情緒,這種恐慌情緒伴隨著諸如不安、好奇、願望、憎恨等動機,也導致了大量信息在網路空間中快速傳播。

目前來看,其實大部分信息更像是流言蜚語而非「謠言」,謠言一詞本身就上隱含著惡劣動機的概念,但並不是所有的流言都是惡劣動機在支配。這些流言的特徵就是未經證實的消息,既是社會心理狀態的反應,其實也可以在特定時間段內讓特定人群感到滿足,並非完全沒有意義。面對這種長時間的自然災害,政府當然握有最多的信息,其實不必特別關注或者因為傳播消息快速強行抓人,政府公開的信息越多越及時,流言的規模就越小,過早採取行動反而可能因為部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被「打臉」,反而降低公信力。

未經證實的信息中,現在很多流言類型根據筆者觀察,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偽裝成流言的建議;

誇大其詞的片段;

尚未被證實但事後被發現的真實求助信息;

渲染恐慌的文學性描述。

第一種消息需要大範圍公共討論,因為在危機事件中,政府的決策很容易出現一些技術問題,這時候這種建議有著一定的價值,不應該全部否定其可靠性。某種程度上,這種言論是可以彌補危機事件中政府信息困境的一種渠道,對於一些行為的矯正有著幫助。

第二種則是誇大其詞的片段描述,很多人發布和傳播消息其實並不具有什麼特定的目的,而僅僅是傳播一種現實的切面,是局部現實的放大。很多人即便看見了事實,他們也無法對事實形成準確理性的判斷。這種信息傳播容易塑造恐慌情緒,但也可以被迅速遺忘,影響也不大。

第三種在前幾天特別多,很多時候是因為暫時性的物資短缺和信息短缺導致的自發性補償。這些信息其實很容易識別,因為信息非常具體詳細,而且會在媒體平台上出現連續性的信息展示,因此很容易識別,也容易檢驗。隨著物資供需的平衡,這類信息規模會有縮小。

第四種則是有意識地調動情緒的,一般來源於一些自媒體對此次疫情的消費,或者是部分真的別有用心的人。這類信息信息少,但可能大篇幅在文學性地描述情緒和感觀。這種信息才是真正的謠言,需要特殊對待的。

疫情會造就一個信息過剩的環境,政府要學會與這類信息共存,找到適當的路徑才能在危機中控制局面。與信息共存,繼而合作,才是危機中的不二法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中國首艘出口馬來西亞艦艇抵達大馬,未來市場或能繼續擴大
中國國產航母山東艦入列南海艦隊,地理一方面,還有更重要的原因